不同於衍生品等票房外收入可以占到電影公司總收入70的好萊塢,現在國內的電影在這方麵連1都費勁,所以多數電影公司直接放棄了相關產業。
剩下收入的大頭主要是銷售播放權,一般電影評分和好評度越高,各種版權的售價也會相應高些。
這是一筆緩慢而持續的收入,極光文化雖然之前沒有相應的部門,但組建也並不費事,安排幾個專人負責就好了,操作得當一般能達到票房收入的2050。
等以後作品越來越多,都可以歸攏在一起統一管理。
《失戀33天》的成功太過偶然,很難推出續集,衍生作品之類肯定是不用想了,不過電視劇倒是可以收割一波。
作為福利,電視劇的拍攝和製作他已經全權交給老藤,無論對方做監製還是導演,投資同樣是1000萬。
有電影在前再加上老藤與各大電視台的關係,虧錢基本是不可能的,給了他一個非常豐厚的分成比例,既能算是變相的獎勵,也不會擔心他不賣力氣。
肖揚的《老男孩》現在已經進入到收尾階段,這部喜劇片的投資更低,隻有300萬左右,不過那是因為整部戲不僅沒有大牌演員,專業演員都不多。
隻有女主唐藝欣算是借著《甄嬛傳》有些名氣,但這部戲卻是她在《甄嬛傳》播放前拍的,也談不上什麼身價。
因為很看好這部影片,在宣發上劉宇盛卻並沒有吝嗇。
同樣是400萬宣發費用,級彆與《失戀33天》相同,也同樣由影行天下使用了類似的宣傳推廣模式,隻是這次的主題換成了青春與懷舊。
因為發行方的保守策略,極光傳媒負擔的發行成本更是提高到300萬,幾乎與製片成本相同,當然他們最後的分成也會更高一些。
《老男孩》也不負眾望,票房一路穩定走高。
2012年前後,70後和首批80後已開始陸續步入而立之年的時候。
電影通過錄像帶、港台流行文化、老式校服、“邁克爾·傑克遜”等一些複古元素,喚醒一代人對90年代的集體記憶,更引發了跨代際的情感共振。
在誘發懷舊情緒的同時,還讓曾經滿懷希望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回想起兒時的夢想與現在落魄現狀的對比。
故事講述的就是兩位事業不順的中年人從“失敗者”的位置,重新樹立信心的追逐夢想過程。
雖然這隻是一部低成本的喜劇,但故事卻巧妙的通過兩條時間線增加了戲劇張力。
校園時代的熱血與純真,組建樂隊、暗戀校花、對抗霸淩,節奏輕快,充滿青春氣息,中年生活的瑣碎與壓抑,職場受挫、家庭壓力、身體衰老,色調灰暗,充滿現實質感。
兩條線通過近些年流行的“選秀”事件交彙,讓理想與現實強烈對撞,讓觀眾直觀感受時光流逝的殘酷。
情感方麵的渲染肖揚導演也非常成功,擁擠的出租屋、油膩的包子鋪、簡陋的發廊,把兩位主角的小人物形象塑造的非常具體。j的逝世新聞隱喻偶像時代的終結、電視裡的選秀節目映射全民造夢的浮躁,通過碎片化符號構建出一代人的精神圖譜。
短片沒有落入“追夢成功”的俗套,而是以“失敗”收尾讓兩人止步海選,卻在電視前相視而笑。
最後就是音樂的賦能,歌曲不僅貼合短片主題,更成為獨立的文化符號,甚至反向帶動電影的票房傳播。
“轉眼過去多年時間,多少離合悲歡
曾經誌在四方少年,羨慕南飛的燕
各自奔前程的身影,匆匆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