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快坐!小力這些年在外麵,最惦記的就是你們!今天能聚在一起,真是太好了!”
眾人紛紛落座,氣氛變得更加熱絡。
服務員開始上來,精致的菜肴擺滿了餐桌,但此時,沒有人過多關注美食,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敘舊上。
姐姐們爭先恐後地向胡力講述著她們分彆後的經曆。
冷雲在組織的安排下,進入抗大學習,後來一直從事文化和教育工作,如今在京城一所重點中學擔任校長,桃李滿天下。
楊貴珍性子急,仗打得多,後麵轉入地方工作,性格依舊火爆,現在在某工業部門擔任領導職務,雷厲風行。
郭桂琴性格開朗,在部隊文工團工作過,後來轉業到地方文化館,依然從事著她喜愛的文藝工作。
胡秀芝回到了東北老家,默默無聞地做了多年的農村基層乾部,最近才被調到京城來學習。
黃桂清和李鳳善也在各自的崗位上默默奉獻,一個在醫療係統,一個在輕工部門,都是單位的骨乾。
安順福則比較傳奇,她後來參加了空軍選拔,成為新華國第一批女飛行員之一,如今已經是經驗豐富的飛行教官。
王惠民經曆相對簡單,跟著胡力一段時間後,被胡力送去了相對安穩的聖地,後來她跟著一起來到京城,在總後勤部門任職,生活平淡卻安心。
她們每個人的故事,都是一部濃縮的華國成長史,充滿了奮鬥、艱辛與榮光。
胡力認真地聽著,時不時詢問幾句,為她們的成就感到由衷的高興,也為她們曾經吃過的苦而感到心疼。
他也簡要地向姐姐們介紹了自己這些年的情況,當然,複興軍的真實規模和全球布局等核心機密那是不可能說的。
隻說自己當年帶著一些人去了緬北發展,搞點建設打地盤,再建設再打...
如今算是小有成就,這次是帶家人回來看看,祭祭祖。
八人對胡力成就早就聽聞不少,不過並沒放在身上,更關心的反而是胡力這些年過得好不好,吃沒吃苦。
席間,歡聲笑語不斷,回憶與感慨交織。
說起當年在烏斯渾河的驚險,說起在桃源村養傷時的互相扶持,說起分彆時的依依不舍…
無數共同的記憶被喚醒,包間裡充滿了溫馨而感人的氣氛。
蘇婉清也被這段深厚的情誼深深打動,她細心周到地照顧著每一位姐姐,讓這頓重逢的宴席更加圓滿。
這場跨越了二十二年時空的重聚,一直持續到下午三點多才依依不舍地結束,胡力和八位姐姐約定,他在京期間,一定要再找時間多聚。
八人也紛紛留下了自己的聯係方式,叮囑胡力一定要常聯係。
送走了八位姐姐,胡力站在包間門口,久久不語,心裡充滿了一種難以言喻的充實和溫暖。
這些為了果家和民族奉獻了青春乃至險些奉獻了生命的姐姐們,如今都能安好,都能見證並參與著這個果家的建設與發展,這或許是他重生以來,做出的最值得欣慰的事情之一。
接下來的三天,胡力兌現了對孩子們的承諾,帶著一大家子人,開始了在京城的遊覽。
陽春三月,京城的天氣還有些微寒,但陽光明媚,柳樹抽出了新芽,透露出勃勃生機。
胡力這一大家子人,陣容可謂極其“龐大”,他自己年輕俊朗,宛如青年才俊,幾位老婆各有風姿,氣質不凡。
再加上從一兩歲蹣跚學步的奶娃娃到十三四歲初具少年少女模樣的,以及隨行的保姆、安保人員便衣),走到哪裡都是一道引人注目的風景線。
他們首先去了紫金城廣場,高大的城樓、寬闊的廣場、迎風飄揚的旗幟,無不震撼著這些在海外出生的孩子們。
胡力抱著最小的女兒,指著城樓上懸掛的巨幅畫像,用直白的語言講述著這片土地的曆史和新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爸爸,這裡好大呀!比緬國首府的廣場大好多!”
大一點的兒子驚歎道。
“因為這裡是我們祖國的首都,是心臟。”
胡力認真地回答,目光深遠。
他們參觀了紫金城,紅牆黃瓦,雕梁畫棟,深宮禁院,承載著數百年的王朝興衰。
孩子們在殿前寬闊的台基上奔跑,對大殿內那把孤零零的龍椅充滿了好奇。
胡力則耐心地給她們講解著古代建築的智慧、曆史的變遷,潛移默化地進行著文化和身份的啟蒙。
“小力,這裡的建築格局和氣勢,確實非同凡響,蘊含著獨特的東方哲學。”
就連見多識廣的蘇婉清也不由得感歎。
“所以,我們的根在這裡,無論我們走到哪裡,發展成什麼樣子,這個文化的‘靈魂’不能丟。”
胡力低聲對家人們說著,並再次強調了文化的重要性。
他們還去了頤和園,昆明湖上冰麵初融,反射著粼粼波光,萬壽山上的佛香閣巍然屹立。
一家人乘船遊湖,走走停停,欣賞著皇家園林的秀美景色,孩子們對長廊上的彩繪故事無比感興趣,纏著胡力問個不停。
璃奈看著這典型的東方園林美景,感慨道。
“和緬國的景色是完全不同的美,這裡更精致,更富有詩意。”
“這就是文化的多樣性,也是我們需要讓世界了解和欣賞的獨特之美。”
胡力點頭道。
除了遊覽名勝,胡力還特意帶孩子們去吃了地道的京城小吃,炸醬麵、焦圈、驢打滾、豆汁兒…
包括孩子們在內,所有人都對豆汁的味道敬謝不敏,都有直接喝吐的,但對香甜的驢打滾和美味的炸醬麵讚不絕口。
三天的時間匆匆而過,孩子們玩得儘興,也對父親口中常常提起的“祖國”、“故鄉”有了更直觀和深刻的感受。
胡力看著孩子們眼裡閃爍的好奇和認同,深感這趟回國之旅的意義重大。
第四天一早,從緬國空運過來的龐大車隊準備就緒,胡力一大家子,連同張德明一家,以及必要的隨行人員,啟程前往胡力的老家,皖省舒縣的一個小村莊,他們要去那裡祭祖。
旅途漫漫,但孩子們依舊興奮,車輛行駛在尚且不算寬闊的國道上,窗外的田野、村莊、河流不斷向後掠去。
胡力看著窗外充滿乾勁的建設場麵,心裡思索著未來還能在哪些方麵給予家鄉更多的幫助。
然而,就在胡力帶著家人奔赴老家,沉浸在祭祖尋根的肅穆和感傷之中的時候,遙遠的東北壓,卻風雲驟起。
喜歡抗戰:這個小孩有點冷請大家收藏:()抗戰:這個小孩有點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