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阿虎遞過用犀角雕的弩形信物,“南中勇士已備好藤甲,這種浸過桐油的藤甲,能擋住鄧艾的寒鐵刀。”他指向遠處的藤甲兵,他們的甲胄縫隙裡,藏著用竹片做的小型連弩,“我們叫它‘蠻漢弩’,扣一下射三箭,跟諸葛亮的連弩一個樣。”
薑維撫摸著“攻心碑”上的“漢”字,想起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寫的“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如今他帶著遝中的麥種、西羌的雪豹骨、南中的藤甲,正是在踐行丞相的“和夷”策略——漢家的存續,從來不是某一族的孤軍奮戰,而是天下百姓的同聲相應。
當阿虎的藤甲兵踏上陰平古道時,薑維正在遝中部署最後的弩陣。他望著南中方向的煙塵,知道這支援兵不僅是軍事力量,更是漢家“攻心為上”的活證據。“傳令下去,”他對諾雅說,“把南中藤甲兵的弩箭尾羽染成紅色,讓鄧艾的寒鐵營看看,漢家的盟友,遍天下。”
雪越下越大,陰平古道的積雪已達七尺。薑維站在“麥浪峽”舊址,看著羌族少女們在雪地裡鋪設“雪豹骨弩陷阱”,南中藤甲兵在山腰搭建“藤甲了望台”。他知道,這場戰役的勝負,不在於兵力多寡,而在於千萬百姓是否相信,漢家的旗幟,值得他們用血肉守護。
第四折?陰平道險激漢威
陰平古道的冬至,鄧艾的三萬寒鐵營踏著雪橇前行,盔甲上的冰碴子在月光下泛著冷光。前鋒五百人剛踏入“天覆陣”範圍,腳下的積雪突然炸開——藏在雪磚中的麥芒弩箭齊射,專門攻擊戰馬的眼睛和馬腿。
“有埋伏!”魏軍斥候的呼喊被弩箭聲淹沒。薑維改良的“雪埋弩”發揮威力,弩機觸發裝置是凍硬的雪豹筋,遇熱收縮後帶動扳機,讓魏軍防不勝防。更致命的是,弩箭尾羽塗著西羌的“迷蹤藥”,中箭的戰馬發瘋般衝撞本陣。
鄧艾在中軍帳握緊寒鐵劍,看著地圖上突然出現的紅點:“這不是普通埋伏,是諸葛亮的八陣圖!”他的寒鐵盾陣剛要結陣,山頂的南中藤甲兵發動“天女散花箭”,三把麥芒箭呈品字形射來,專破盾陣的三角空隙。
鄧艾親自帶隊衝鋒,寒鐵刀砍在雪豹骨弩機上,卻聽見“當啷”一聲——骨刃中嵌著的寒鐵碎鋼,比魏軍的盔甲更堅硬。薑維的七星劍突然從雪堆中刺出,劍鞘上的“漢”字銘文在雪光中格外刺眼:“鄧士載,你以為雪地是魏家的戰場?”
雪豹騎從兩側殺出,馬靴上的八陣圖紋路在雪地上劃出陷阱,狼頭刀專門砍斷魏軍的盾鏈。阿萊娜的銀鈴在風雪中響起,這是發動“雪浪十八射”的信號——藏在雪下的二十架大型弩機同時啟動,三棱箭簇帶著火油,射向魏軍的糧草雪橇。
“不好!糧草著火了!”魏軍的呼喊聲被風雪吹散。薑維看著燃燒的雪橇,想起諸葛亮在《便宜十六策》中寫的“軍無糧食則亡”,嘴角露出冷笑:“鄧艾,你千裡奔襲,我就斷你糧草;你倚仗寒鐵,我就用雪豹骨、麥芒、藤甲教你,漢家的智慧,永遠比兵器更鋒利。”
戰鬥持續到深夜,鄧艾的寒鐵營死傷過半,不得不退守摩天嶺。薑維站在雪山上,看著漫山遍野的“漢”字篝火——那是羌族、南中、漢地百姓共同點燃的信號燈,每簇火光下,都有架著連弩的守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諾雅抱著受傷的雪豹騎戰士,用青稞酒清洗傷口:“大將軍,戰士們說,雪地裡的‘漢’字,比成都的燈籠還亮。”她指向遠處的雪山,那裡的雪豹正在巡視,尾巴掃過的痕跡,自然形成了防禦的警戒線。
薑維撫摸著七星劍,劍刃上凝著的不是雪,而是魏軍的血。他知道,這場陰平雪戰,不是終點,而是漢家百姓覺醒的起點——當每個羌人、南中人、漢人都拿起弩箭,當每片雪地、麥田、牧場都成為戰場,所謂“滅漢”,不過是鐘會、鄧艾們的妄想。
第五折?遝中春深照漢心
開春的遝中,積雪初融,青稞嫩芽破土而出。薑維站在“漢羌南中盟”的石碑前,看著諾雅用雪豹骨在碑後刻下陰平之戰的戰功:“羌族雪豹騎殲敵五千,南中藤甲兵斷糧道三處,天漢新軍護糧隊無一傷亡。”
老族長帶著西羌勇士前來慶功,狼頭刀上掛著繳獲的魏軍寒鐵盔:“大將軍,我們把寒鐵盔熔了,給孩子們打農具。”他指向遠處的青稞田,羌族少年們正在用魏軍的盾鏈加固田壟,“雪豹騎說了,這輩子就守著這片麥田,讓弩箭和麥穗一起生長。”
陳老漢帶著漢中流民走來,推著裝滿麥種的獨輪車:“將軍,我們在洛陽的天牢裡,教會了三百個蜀人刻連弩圖,”他掀開車上的草席,露出底下的青銅弩機零件,“現在洛陽的百姓,家家灶台裡都藏著弩機刻痕。”
薑維獨自來到諸葛亮的臨時衣冠塚,獻上一碗青稞酒。月光下,他展開從陰平戰場繳獲的魏軍密檔,看見鄧艾在戰報中寫著:“陰平之敗,非敗於兵,敗於‘漢’字。蜀人心中有弩,眼中有旗,此等民力,吾輩難敵。”
淚水模糊了視線,他終於明白,諸葛亮臨終前為何將連弩圖紙刻在青磚上,為何在《出師表》中反複強調“親賢臣,遠小人”。真正的“漢家兵器”,從來不是藏在軍工廠的連弩,而是刻在百姓骨血裡的“漢”字;真正的“蜀漢基業”,從來不是成都的宮殿,而是天下百姓願意用血肉守護的信念。
是夜,薑維登上遝中的了望台,看著星空下的屯田區——雪豹騎在巡邏,南中藤甲兵在守夜,漢地百姓在修補弩機。他的七星劍鞘上,不知何時被諾雅刻上了新的圖案:雪豹、藤甲、青稞、連弩,共同組成一個大大的“漢”字。
山風拂過,帶來遠處羌笛吹奏的《梁父吟》,薑維知道,這是百姓們在用自己的方式紀念諸葛亮。他握緊劍柄,對著星空低語:“相父,您看,陰平的雪化了,遝中的麥種發芽了,漢家的連弩,永遠不會停止轟鳴。”
晨光初綻時,諾雅送來新製的“雪豹連弩”,弩臂上刻著一行小字:“麥芒為箭,雪豹為甲,漢魂為弦,永不鬆垮。”薑維撫摸著冰冷的弩機,卻感覺掌心滾燙——這不是兵器,而是千萬百姓遞來的接力棒,是漢家文明代代相傳的火種。
陰平之戰的硝煙漸漸散去,但薑維知道,更大的挑戰還在前方。鐘會的“滅漢司”仍在運作,鄧艾的寒鐵營隨時可能卷土重來,而蜀漢的朝堂早已風雨飄搖。但他不再害怕,因為他知道,隻要百姓還在耕種、還在刻弩、還在傳唱《出師表》,漢家的忠義,就永遠不會斷絕。
“此身可滅,漢魂不熄。”薑維輕聲念出刻在弩機上的誓言,望著東方漸亮的天空。他知道,屬於漢家的黎明,或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就像陰平的雪,終將融化,滋養出更茂盛的青稞,更堅固的連弩,更堅定的漢魂。
喜歡逆天北伐:薑維鐵蹄踏破魏都夢請大家收藏:()逆天北伐:薑維鐵蹄踏破魏都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