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折廣武整軍固防線
廣武城內的慶功鼓聲尚未停歇,薑維已身著素色戰甲,踏著晨光登上北門城樓。昨日清風嶺大捷的餘溫仍在,城樓下的校場上,蜀漢士兵正按隊列整理軍械,新收編的曹魏輔軍則在老兵帶領下搬運糧草,腳步聲、兵器碰撞聲交織成一片忙碌的晨曲。
“將軍,昨夜清點完畢,此次清風嶺一戰,共繳獲投石機二十七台、連弩三百餘架,糧草足有八萬斤,俘虜的八千魏兵中,已有三千餘人願意歸降編入輔軍。”張翼手持賬冊,快步登上城樓,聲音裡帶著難掩的疲憊,眼底卻閃著振奮的光。
薑維目光落在校場西側,那裡十餘架破損的投石機正被木工隊拆解修補,新繳獲的軍械堆成小山,幾名士兵正用麻布仔細擦拭連弩上的銅部件。他微微頷首:“歸降的魏兵需分開編入各營,每隊搭配三名蜀漢老兵監管,先從搬運糧草、修築工事學起,待軍紀養成後,再酌情教他們使用軍械。”
“屬下明白。”張翼翻開賬冊,在頁邊記下批注,“另外,廖化將軍已率軍返回壺關,臨走前派人送來消息,諸葛誕殘部退守到壺關東北五十裡的安陽城,雖未再發起進攻,但每日仍派斥候在周邊探查,似在窺探我軍動向。”
薑維指尖輕輕叩擊城垛,目光望向東北方安陽城的方向,晨霧中隱約可見遠處山脈的輪廓。“諸葛誕新敗,短時間內不敢輕舉妄動,但安陽城背靠太行山脈,可通幽州,若不加以牽製,恐成日後隱患。”他轉身看向張翼,“你即刻擬一封書信,送往成都,向陛下稟報冀州三關大捷的消息,同時請求調撥五千名工匠和三萬斤生鐵,我們要在廣武、雁門、壺關三地修築永久性堡壘,將冀州防線打造成銅牆鐵壁。”
張翼領命離去後,薑維走下城樓,徑直前往校場。此時陳默正帶領騎兵營士兵檢查戰馬,看到薑維過來,連忙迎上前:“將軍,騎兵營戰馬已全部檢修完畢,新補充的兩百匹戰馬也已適應,隨時可投入戰鬥。”
薑維走到一匹棗紅色戰馬旁,伸手撫摸著馬頸的鬃毛,這匹馬是清風嶺戰役中繳獲的魏軍用馬,體型健碩,眼神桀驁。“昨日俘虜中,有多少熟悉戰馬飼養和軍械修繕的士兵?”他問道。
“約莫有兩百餘人,其中三十多人曾是曹魏的馬監和軍械匠。”陳默答道,“屬下已將他們單獨編列,今日便讓他們負責戰馬的日常養護和軍械的修補工作。”
薑維點頭:“甚好。你挑選一百名精銳騎兵,組成一支輕騎斥候隊,每日分三批探查安陽城和晉陽方向的動靜,尤其是晉陽方向,王淩雖被擒,但城內仍有殘餘勢力,需謹防他們擁立他人作亂。”
陳默抱拳應下,轉身去安排斥候隊的事宜。薑維則來到輔軍的訓練場地,隻見兩千餘名輔軍士兵正在老兵的指導下練習隊列,他們大多身著粗布軍服,手中握著的還是木杆製成的假槍,但動作間已有了幾分軍人的模樣。
一名須發花白的老兵正大聲糾正著一名年輕輔兵的站姿,見薑維過來,連忙行禮:“將軍!”輔兵們也紛紛停下動作,緊張地望著這位剛打了大勝仗的將軍。
薑維走上前,拍了拍那名年輕輔兵的肩膀,他看到少年的手掌上布滿了老繭,想來是之前務農時留下的。“不必緊張,”薑維的聲音溫和,“你們雖是新降之兵,但隻要真心為蜀漢效力,日後同樣能成為保家衛國的勇士。”
年輕輔兵漲紅了臉,用力點了點頭。薑維又對老兵說道:“訓練時不必過於嚴苛,先讓他們熟悉軍紀,待他們適應後,再逐步教授武藝和戰術。”
安撫好輔兵後,薑維回到中軍帳,案上已擺放著冀州三關的詳細輿圖。他俯身細看,手指從雁門關出發,沿著廣武城、壺關一路劃到安陽城,眉頭微微蹙起。如今冀州三關雖已穩固,但安陽城的諸葛誕殘部、晉陽的曹魏餘孽,以及隨時可能從幽州南下的魏軍,都是潛在的威脅。
“將軍,西羌的阿狼首領派人送來書信。”一名親兵走進帳內,遞上一封用羊皮製成的信箋。薑維接過信箋,展開細看,信中說阿狼已聯合西羌各部落加固了邊境防線,曹魏派往西羌的使者均被驅逐,同時他還提到,西羌的牛羊正值出欄季節,希望能與蜀漢互通貿易,用牛羊換取糧食和絲綢。
薑維心中一喜,西羌的穩定對蜀漢的西北邊境至關重要,互通貿易不僅能改善西羌族人的生活,更能進一步鞏固雙方的聯盟。他立即提筆回信,同意與西羌開展貿易,並承諾派專人前往西羌邊境主持貿易事宜,同時叮囑阿狼繼續留意曹魏的動向,若有異常及時通報。
處理完西羌的書信,薑維又開始籌劃堡壘的修築事宜。他在輿圖上標注出三處堡壘的修建位置:雁門關外的山口處修建一座烽火堡,用於預警北方的敵軍;廣武城西側的落馬坡修建一座屯兵堡,作為廣武城的側翼防線;壺關南側的青石峽則修建一座糧堡,儲存從成都運來的糧草和物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將軍,諸葛瞻大人派來的使者已到城外,說是帶來了成都的回信和一批物資。”親兵再次進來稟報。薑維精神一振,連忙起身前往城門迎接。
城門處,諸葛瞻派來的使者正帶著一支車隊等候,車上裝滿了藥品、布匹和書籍。使者見到薑維,連忙行禮:“薑將軍,丞相大人得知冀州大捷,十分欣慰,特命屬下送來這批物資,同時陛下已準了將軍的奏請,五千名工匠和三萬斤生鐵不日便會啟程運往冀州。”
薑維接過成都的回信,信中劉禪對他大加讚賞,不僅賞賜了黃金百兩、錦緞千匹,還封他為鎮西大將軍,全權負責冀州的軍政事務。諸葛瞻在信中則提醒他,要注意安撫冀州的百姓,恢複當地的農業生產,隻有百姓安居樂業,防線才能真正穩固。
送走使者後,薑維立即召集將領們議事,將成都的旨意和物資分配情況告知眾人,並部署了下一步的工作:張翼負責組織工匠修築堡壘和恢複農業生產;陳默負責訓練騎兵和斥候隊,加強對周邊地區的探查;其餘將領則分彆駐守雁門關、廣武城和壺關,加固城牆,檢修軍械。
將領們領命離去後,中軍帳內隻剩下薑維一人。他望著帳外的陽光,心中清楚,冀州防線的鞏固並非一日之功,接下來的日子裡,他不僅要應對外敵的威脅,還要處理內政民生,隻有軍政民三者兼顧,才能讓冀州真正成為蜀漢北方的堅固屏障。
第二折壺關安民複農桑
壺關城內,廖化正站在城南的田埂上,望著眼前荒蕪的土地,眉頭緊鎖。自曹魏軍隊撤離後,壺關周邊的百姓大多逃往山中避難,如今戰事平息,雖有部分百姓返回,但看到自家的田地被戰火毀壞,房屋也成了斷壁殘垣,臉上都帶著愁容。
“將軍,這幾日陸續返回的百姓已有三千餘人,但還有不少人仍在山中躲藏,擔心魏軍再次回來。”副將跟在廖化身後,低聲稟報。
廖化歎了口氣,他知道百姓們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之前曹魏軍隊在壺關一帶燒殺搶掠,給百姓們留下了太深的陰影。“你派人帶著糧食和藥品前往山中,告知百姓們魏軍已被擊退,我們會保護他們的安全,讓他們儘快返回家園。”廖化吩咐道,“另外,張貼告示,凡是返回的百姓,每戶可領取五鬥糧食和兩匹布,用於重建房屋和恢複生產。”
副將領命離去,廖化則繼續在田埂上巡查。此時一名老農正蹲在田邊,看著乾裂的土地唉聲歎氣,他的田地在戰火中被馬蹄踏得麵目全非,想要重新耕種,至少需要半個月的時間整理土地。
廖化走到老農身邊,輕聲問道:“老丈,您這田地打算何時開始耕種?”
老農抬起頭,看到是廖化,連忙起身行禮:“廖將軍。不是小老兒不想耕種,隻是這田地被糟蹋得太厲害了,單憑我一家之力,怕是趕不上春耕了。”
廖化環顧四周,周邊的田地大多和老農的一樣,布滿了溝壑和馬蹄印。“老丈放心,”廖化說道,“我們已從軍中抽調了五百名士兵,明日便來協助百姓們整理田地,同時還會發放種子和農具,保證大家能按時春耕。”
老農聞言,眼中露出了希望的光芒,激動地說道:“多謝將軍!有了軍隊的幫助,我們肯定能趕得上春耕!”
廖化又安撫了老農幾句,便返回壺關城內的府衙。剛進門,就看到幾名官員正在商議如何統計百姓的人口和田地數量。見廖化進來,官員們連忙起身行禮。
“百姓的人口統計得如何了?”廖化問道。
一名姓王的官員上前答道:“回將軍,目前已統計出返回的百姓共三百二十戶,一千五百餘人,田地約兩千三百畝。但還有不少百姓尚未返回,具體的人口和田地數量還需等他們回來後才能統計完畢。”
“嗯,”廖化點頭,“統計工作務必細致,不可遺漏一戶一人。另外,對於那些在戰火中失去親人的孤兒寡母,要格外照顧,不僅要發放糧食和布匹,還要安排他們參與力所能及的工作,讓他們能自食其力。”
王官員連忙記下:“屬下明白,已安排人專門登記孤兒寡母的信息,明日便會為他們分配相應的工作。”
此時,一名士兵匆匆進來稟報:“將軍,城外有一群百姓前來求見,說是想要感謝將軍為他們發放糧食和布匹。”
廖化心中一暖,連忙說道:“快請他們進來。”
不多時,二十餘名百姓走進府衙,為首的是一位頭發花白的老婦人,她手中捧著一籃剛蒸好的粟米糕,走到廖化麵前,哽咽著說道:“廖將軍,您真是我們的救命恩人啊!若不是您發放糧食,我們一家老小怕是早就餓死了。”
廖化連忙扶起老婦人,接過粟米糕:“老夫人言重了,保護百姓本就是我們軍人的職責。隻要大家齊心協力,儘快恢複生產,日後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
百姓們紛紛點頭,七嘴八舌地訴說著對蜀漢軍隊的感激之情。廖化耐心地聽著,不時安撫著大家的情緒。待百姓們離開後,廖化心中更加堅定了要儘快恢複壺關農業生產的決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次日清晨,五百名士兵如約來到田埂上,協助百姓們整理田地。士兵們有的揮舞著鋤頭平整土地,有的用扁擔挑著水灌溉田地,還有的幫助百姓修補房屋,田埂上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廖化也加入了整理田地的隊伍,他雖然年近六旬,但動作依舊麻利。一名年輕士兵看到他額頭的汗水,想要遞上毛巾,卻被廖化擺手拒絕:“不用,百姓們比我們更辛苦,我們多乾一點,他們就能輕鬆一點。”
就在此時,一名斥候騎著快馬趕來,在廖化身邊翻身下馬:“將軍,安陽城方向有動靜,諸葛誕派了一千名士兵前往周邊的村莊征集糧草,似乎是想要補充軍備。”
廖化眉頭一皺,諸葛誕這是還不死心。他站起身,擦了擦額頭的汗水:“你立即帶五百名士兵,悄悄跟在魏軍後麵,待他們征集糧草返回時,在半路設伏,將糧草截下,但不要與他們硬拚,以牽製為主。”
斥候領命離去,廖化望著安陽城的方向,心中暗道:諸葛誕,你若敢再犯壺關,我定讓你有來無回。
經過十餘日的努力,壺關周邊的田地已基本整理完畢,百姓們也開始播種粟米和小麥。看著田地裡冒出的嫩芽,百姓們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壺關城內的氣氛也漸漸變得熱鬨起來,街道上的商鋪陸續開張,偶爾還能聽到孩童的嬉鬨聲。
廖化站在城樓上,望著眼前的景象,心中十分欣慰。他知道,隻有百姓安居樂業,軍隊才能無後顧之憂,壺關的防線才能真正穩固。他提筆寫下一封書信,將壺關的情況告知薑維,同時表示會密切關注安陽城的動向,確保壺關的安全。
第三折雁門通商聯西羌
雁門關外的草原上,春風吹拂著綠草,一群群牛羊在草原上悠閒地吃草。阿狼騎著一匹白色的駿馬,帶著幾名西羌騎兵,正朝著雁門關的方向趕來。此次他親自前來,一是為了與蜀漢商議貿易事宜,二是為了送上西羌的特產——五十匹良馬和兩百張羊皮,以感謝蜀漢在西羌邊境危機時的幫助。
“首領,前麵就是雁門關了。”一名西羌騎兵指著遠處的關隘說道。阿狼抬頭望去,隻見雁門關的城樓巍峨聳立,城牆上飄揚著蜀漢的旗幟,城門口的士兵正有條不紊地檢查著進出的商隊。
來到城門口,阿狼表明身份後,守城士兵連忙派人通報。不多時,駐守雁門關的將領李歆親自出城迎接:“阿狼首領,一路辛苦,薑將軍早已吩咐過,若您到來,務必請您進城歇息。”
阿狼翻身下馬,與李歆拱手見禮:“李將軍客氣了,此次前來,一是為了感謝蜀漢對西羌的幫助,二是為了與貴方商議貿易之事。”
李歆笑著說道:“貿易之事,薑將軍已派專人前來籌備,首領進城後,我們再詳細商議。”
進入雁門關後,阿狼看到城內十分熱鬨,街道上不僅有蜀漢的士兵和百姓,還有不少來自西域的商隊,他們帶來了香料、珠寶等特產,與蜀漢的商人交換絲綢和茶葉。
“沒想到雁門關如此繁華。”阿狼感慨道,“之前曹魏占據這裡時,城門緊閉,根本看不到這樣的景象。”
李歆笑道:“自從薑將軍收複冀州三關後,便下令開放雁門關的貿易,允許西域和西羌的商隊進入,如今這裡已成為蜀漢北方的重要商埠。”
來到中軍帳,阿狼看到一名身著文官服飾的中年男子正在等候,李歆介紹道:“這位是薑將軍派來的貿易官張大人,負責與西羌的貿易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