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洛陽新政定根基_逆天北伐:薑維鐵蹄踏破魏都夢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70章 洛陽新政定根基(1 / 2)

第一折撫民安城穩人心

洛陽皇宮的德陽殿內,塵埃尚未完全落定。蜀漢的“漢”字大旗懸於殿中橫梁,旗下案幾上攤著洛陽城輿圖與戶籍名冊,薑維身著鎏金戰甲,尚未卸下征塵,便召集了廖化、李歆、陳默及洛陽本地耆老共商政務。

“諸位,洛陽乃曹魏舊都,如今歸漢,首重安撫民心。”薑維指尖點在輿圖上標注的“三市九衢”處,聲音沉穩如鐘,“昨日清點,城內百姓四萬三千餘戶,其中三成流離失所,糧草僅夠支撐十日。若不能速速安定民生,恐生變故。”

右側首位的老者是前魏太仆張緝,雖鬢發斑白,眼神卻清明:“薑將軍,洛陽百姓久受曹魏苛捐之苦,去年司馬昭為修城防,征調民夫三萬,半數死於勞役。如今將軍既破洛陽,當先廢苛稅、放流民,方能收民心。”

廖化聞言,撫著長髯點頭:“張老所言極是!末將昨日巡查南城,見流民露宿街頭,孩童嗷嗷待哺,實在於心不忍。不如即刻打開曹魏的太倉,先向百姓分發救濟糧?”

薑維卻未立刻應允,轉身取來一本泛黃的賬簿:“太倉存糧僅十五萬斤,若儘數分發,大軍糧草便會不足。我意分兩步走:其一,以‘以工代賑’之法,征調流民修繕城牆與街道,每日發糧二升,既解饑饉,又固城防;其二,命人張貼告示,凡願歸鄉務農者,官府發放種子與耕牛,免租稅三年。”

陳默上前一步,甲胄碰撞作響:“將軍,城內尚有曹魏舊吏三百餘人,其中不乏司馬昭親信,若放任不管,恐暗中作亂。”

“此事我已有安排。”薑維從案上拿起一份名冊,“凡舊吏中無惡行、願歸漢者,留用原職;曾欺壓百姓、助紂為虐者,押入大牢待審;至於司馬昭親信,暫囚於府衙,待查明罪責再行處置。張老,此事還需勞煩您與幾位耆老一同甄彆,確保公允。”

張緝拱手應下,又道:“將軍仁政,百姓定然擁護。隻是洛陽城內有不少世家大族,如河東衛氏、潁川陳氏,族人眾多,勢力盤根錯節,若他們暗中抵觸,恐生禍端。”

薑維目光微沉,隨即笑道:“世家大族雖有勢力,卻也看重宗族存續。我明日便設宴款待各大家族族長,曉以利害——歸漢者,保其宗族地位與田產;若敢作亂,便是與天下百姓為敵。再者,可請他們捐糧助軍,事後朝廷予以封賞,想必他們會權衡輕重。”

商議既定,眾人各司其職。廖化率領士兵打開太倉,在城中心的銅駝街設下賑糧點,流民聞風而至,見士兵們有序分發糧食,並無搶掠之舉,紛紛放下心來。李歆則帶人修繕被戰火毀壞的房屋,西羌騎兵們雖不善木工,卻個個力大無窮,搬磚運石毫不含糊,引得百姓紛紛稱讚。

次日正午,薑維在府衙設宴,衛氏、陳氏等七大家族的族長如期而至。酒過三巡,薑維起身舉杯:“諸位世家長居洛陽,見證曹魏興衰。如今漢室複興,並非要革除世家,而是要與諸位共保天下太平。若諸位願助朝廷安撫百姓、穩定糧道,我可奏請陛下,保留諸位的爵位與田產,世代相傳。”

潁川陳氏族長陳泰放下酒杯,沉聲道:“薑將軍,我等並非不願歸漢,隻是擔心蜀漢遠在成都,日後政令難及洛陽,我等宗族利益恐難保障。”

“陳族長放心。”薑維早有準備,取出一份奏折副本,“我已上書陛下,請求在洛陽設立‘東京留守府’,由我暫代留守之職,統籌軍政要務。日後洛陽的賦稅、吏治、民生,皆由留守府直接管轄,朝廷絕不隨意乾涉。此外,我還將奏請陛下,從洛陽世家子弟中選拔賢才入朝為官,讓諸位的宗族子弟能為漢室效力。”

衛氏族長衛瓘見薑維言辭懇切,且處處為世家著想,當即起身拱手:“將軍如此坦誠,我衛氏願捐糧五萬斤、絹帛千匹,助朝廷穩定洛陽!”

其餘族長見狀,也紛紛表態捐糧捐物。宴席散去時,洛陽世家儘數歸心,城內的潛在隱患消弭大半。

三日後,以工代賑的流民已達五千餘人,城牆修繕進度加快,街道上的瓦礫被清理乾淨,商鋪陸續開門營業。薑維每日清晨巡查城防,午後處理政務,傍晚則親自到賑糧點查看百姓狀況。這日傍晚,他在銅駝街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孩童,正踮著腳偷看商鋪裡的饅頭,便走上前,從懷中取出兩個麥餅遞給他。

孩童怯生生地接過,卻不立刻吃下,而是轉身跑向不遠處的破廟。薑維悄悄跟上,見破廟裡躺著一個病重的婦人,孩童將麥餅掰成小塊,喂給婦人吃。薑維心中一暖,命人取來糧食與藥材,送到破廟中,又叮囑士兵多加照看。

此事很快傳遍洛陽城,百姓們都說“薑將軍愛民如子”,原本對蜀漢大軍的疑慮徹底消散,不少青年還主動報名參軍,洛陽城的人心終於安定下來。

第二折整軍肅紀練精兵

洛陽城外的校場上,五萬五千中路大軍列陣整齊,甲胄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薑維身著玄色戰袍,手持七星劍,站在高台上,目光掃過台下的將士們,聲音洪亮如鐘:“諸位將士,洛陽已破,但天下尚未統一,東吳仍在江南割據。若想完成興複漢室、統一全國的大業,必須練就一支精銳之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台下將士們齊聲呐喊:“願隨將軍征戰!”

薑維抬手示意眾人安靜,繼續說道:“自北伐以來,我軍雖連戰連捷,但也暴露出不少問題——軍紀鬆散、戰術陳舊、兵種配合不當。今日起,我將對大軍進行整頓,分為三步:整肅軍紀、革新戰術、兵種協同訓練。”

話音剛落,陳默率領的騎兵營與廖化率領的步兵營便出列待命。薑維看向陳默:“陳將軍,騎兵營昨日巡查時,有三名士兵搶奪百姓財物,可有此事?”

陳默臉色一變,連忙拱手:“確有此事!末將已將三人關押,正待將軍發落。”

薑維點頭,沉聲道:“軍法如山,不容私情!凡欺壓百姓、搶掠財物者,一律軍法處置。傳我命令,將三名士兵押到校場中央,當眾斬首,以儆效尤!”

很快,三名士兵被押上台,他們渾身顫抖,連連求饒。但薑維不為所動,親自下令斬首。鮮血濺在校場上,將士們無不凜然,心中對軍紀的敬畏又多了幾分。

處置完違紀士兵,薑維轉向廖化:“廖將軍,步兵營的攻城戰術過於陳舊,一味硬攻,傷亡太大。我已根據偃師城和洛陽城的攻城經驗,改良了攻城戰術,你且聽好。”

他命人展開一幅戰術圖,指著圖上的標注說道:“日後攻城,分為‘三梯進攻’:第一梯為盾牌手,手持加厚盾牌,抵擋城上箭矢;第二梯為弓弩手,在盾牌手掩護下,用連弩射擊城上守軍;第三梯為攻城手,乘坐改良後的攻城梯——梯頂裝有鐵鉤,可牢牢鉤住城牆,防止被推倒,梯身設有防護板,減少傷亡。三梯協同,方能提高攻城效率。”

廖化仔細看著戰術圖,連連點頭:“將軍此計甚妙!末將這就命人改良攻城梯,加緊訓練。”

接下來是兵種協同訓練。薑維將大軍分為騎兵、步兵、弓弩兵、水軍四部分,命騎兵營與弓弩兵配合——騎兵衝鋒時,弓弩兵在後方射擊,掩護騎兵突破敵陣;步兵與水軍配合——水軍乘船渡河時,步兵在岸邊警戒,防止敵軍偷襲。

西羌騎兵擅長騎射,但不善與其他兵種配合,阿狼首領對此頗為頭疼。薑維便親自指導,讓西羌騎兵與蜀漢弓弩兵演練“騎射掩護”戰術:西羌騎兵分為兩隊,一隊正麵衝鋒,吸引敵軍注意力,另一隊繞到敵軍側翼,與弓弩兵一同射擊,打亂敵軍陣型。

演練過程中,一名西羌騎兵不耐煩地甩了甩馬鞭:“我們騎兵打仗,向來是衝鋒陷陣,何須這些繁瑣的配合?”

阿狼首領聞言大怒,拔出彎刀喝道:“放肆!薑將軍的戰術是為了減少傷亡、打贏勝仗,你敢違抗命令?”

薑維卻上前攔住阿狼首領,笑著對那名騎兵說:“你覺得騎兵衝鋒最厲害,那我問你,上次孟津水戰,若不是李將軍的步兵在岸邊佯攻,你們能順利偷襲魏軍戰船嗎?”

那名騎兵低下頭,不再言語。薑維繼續說道:“單打獨鬥,你們西羌騎兵天下無敵,但戰場之上,講究的是協同作戰。隻有各兵種配合默契,才能以最小的傷亡,取得最大的勝利。”

說完,薑維親自上馬,與西羌騎兵一同演練。他手持七星劍,率領騎兵衝鋒,同時示意弓弩兵射擊,動作行雲流水,引得將士們陣陣喝彩。西羌騎兵們見薑維武藝高強,戰術精妙,心中的不服漸漸消散,開始認真演練。

整軍肅紀持續了半個月,大軍的軍紀愈發嚴明,戰術愈發嫻熟,兵種配合也愈發默契。這日,薑維在校場上舉行了一場軍演,五萬大軍分為紅藍兩隊,模擬與東吳大軍交戰。紅隊由薑維率領,藍隊由廖化率領。

軍演開始後,紅隊的騎兵與弓弩兵配合默契,很快突破藍隊的防線;步兵與水軍協同作戰,順利渡過模擬的“長江”;西羌騎兵則繞到藍隊側翼,發起突襲。不到一個時辰,藍隊便敗下陣來。

廖化笑著走上前:“將軍,你的戰術實在厲害!末將甘拜下風。”

薑維扶起廖化,說道:“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是全體將士共同努力的結果。如今我軍已練就精銳之師,待休整完畢,便可南下攻打東吳,完成統一大業!”

校場上,將士們齊聲呐喊,聲音震耳欲聾,連遠處的洛陽城牆都仿佛在微微顫抖。

第三折遣使成都奏捷音

洛陽府衙的書房內,燭火通明。薑維坐在案前,手中握著一支狼毫筆,正在撰寫奏捷奏折。案幾上堆滿了洛陽城的戶籍名冊、糧草統計、軍隊整頓報告,這些都是他要上奏給劉禪的重要內容。

“陛下,臣薑維謹奏……”薑維落筆寫下開篇,心中思緒萬千。自北伐以來,他曆經無數艱難險阻,如今終於攻克洛陽,收複曹魏舊都,興複漢室的大業邁出了關鍵一步。這份奏折,不僅要稟報戰功,還要請求陛下前來洛陽定都,統籌全國政務。

奏折中,薑維詳細敘述了攻克洛陽的經過:從朝歌聚將議洛防,到偃師城外初交鋒,再到孟津水戰破鐘毓、洛陽城外困孤城,最後洛水岸邊定乾坤,每一場戰役的細節都清晰記錄。他還列出了此次北伐的戰果:殲滅魏軍八萬餘人,俘虜司馬昭及曹魏將領兩百餘人,繳獲糧草三十萬斤、兵器無數,收複曹魏各州郡二十餘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寫完戰功,薑維筆鋒一轉,提及洛陽的現狀:“如今洛陽城已安定,百姓歸心,大軍已整肅完畢,糧草充足。臣懇請陛下移駕洛陽,定都於此。洛陽地處中原腹地,交通便利,便於統籌全國軍政要務;且此地乃漢室舊都,定都洛陽,可彰顯陛下興複漢室的決心,安撫天下百姓。”

此外,薑維還在奏折中推薦了一批賢才,包括洛陽世家子弟中的陳泰、衛瓘,以及蜀漢軍中的廖化、李歆、陳默等,請求陛下予以重用。他還提出了幾項新政建議:在洛陽設立東京留守府,由自己暫代留守之職;在全國範圍內推行“以工代賑”,修繕城池與水利;減免百姓租稅三年,鼓勵農耕。

奏折寫完時,天已微亮。薑維將奏折仔細謄抄一遍,裝入錦盒,又命人取來一枚虎符,與奏折一同交給使者。這枚虎符是諸葛亮臨終前交給薑維的,象征著蜀漢的軍事大權,帶著它前往成都,可證明奏折的真實性與重要性。

使者是薑維的親信參軍楊戲,為人忠誠可靠,辦事乾練。薑維將楊戲召到書房,鄭重地囑咐道:“楊參軍,此去成都,路途遙遠,你務必小心謹慎,確保奏折與虎符安全送達陛下手中。見到陛下後,你要詳細稟報洛陽的情況,尤其是百姓的生活與大軍的整頓進度,讓陛下放心。”

楊戲接過錦盒,拱手道:“將軍放心,末將定不辱使命!”

次日清晨,楊戲率領十名親衛,騎著快馬,從洛陽出發,前往成都。薑維親自送到城外,看著他們的身影消失在遠方,心中默默祈禱:“陛下,希望您能采納我的建議,早日移駕洛陽,共圖統一大業。”

楊戲一行人日夜兼程,不敢耽擱。途經曹魏舊地時,百姓們見他們身著蜀漢軍裝,手持“漢”字旗幟,紛紛圍攏過來,詢問洛陽的情況。楊戲耐心解答,告訴百姓們蜀漢大軍攻克洛陽後,廢除苛稅、安撫流民,百姓們安居樂業。百姓們聽後,無不歡呼雀躍,不少人還主動為他們引路、送糧。

曆經二十餘日的奔波,楊戲終於抵達成都。他沒有休息,直接前往皇宮,求見劉禪。劉禪聽聞薑維攻克洛陽,大喜過望,連忙召他入宮。

在太極殿內,楊戲獻上奏折與虎符,詳細稟報了洛陽的情況:“陛下,薑將軍攻克洛陽後,先是安撫百姓,開倉放糧,以工代賑,如今洛陽城百姓歸心,商鋪林立,秩序井然。大軍經過整肅,軍紀嚴明,戰術嫻熟,已練就精銳之師,隨時可南下攻打東吳。薑將軍懇請陛下移駕洛陽,定都於此,統籌全國政務。”

劉禪看完奏折,激動得站起身:“薑維果然不負朕望!攻克洛陽,興複漢室有望了!”

旁邊的宦官黃皓卻上前一步,低聲道:“陛下,洛陽地處中原,靠近東吳與曹魏殘餘勢力,恐不安全。成都物產豐富,地勢險要,還是定都成都為好。”

劉禪聞言,猶豫起來。這時,丞相諸葛亮之子諸葛瞻站出來,說道:“陛下,黃皓所言差矣!洛陽乃漢室舊都,定都於此,可彰顯陛下興複漢室的決心,安撫天下百姓。且洛陽交通便利,便於指揮大軍南下攻打東吳,完成統一大業。薑將軍忠心耿耿,足智多謀,有他在洛陽坐鎮,陛下無需擔心安全問題。”

其他大臣也紛紛附和,勸說劉禪采納薑維的建議。劉禪思索片刻,最終點頭道:“好!朕就采納薑維的建議,擇日移駕洛陽。楊參軍,你即刻返回洛陽,告訴薑維,朕已同意他的請求,讓他做好迎接朕的準備。”


最新小说: 快穿獵殺手冊 我,執璽人,橫推五千載 大秦:係統給的獎勵太誇張 綜武:江湖梟雄的逐鹿之路 三國:西涼狼王 淺淺刷下短視頻,老祖宗們全麻了 大秦:改寫曆史,拓萬裡江土 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 穿越亮劍:重裝獨立團橫掃日寇 誰讓你帶著工業邪神來大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