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太極殿。
李世民看著玉階下吵鬨不停大臣,此刻他總覺得腦子有些嗡嗡作響。
老實說他很是失望,朝堂中上百人,他們的眼光竟然連玉兒都不如。
對於太子與魏叔玉離開長安出去浪,剛開始他也挺生氣。
等他看完魏叔玉寫的信件,李世民心裡泛起驚濤駭浪。
他怎麼都沒料到,混小子的想法,竟然比他還要看得深遠。
不花錢就能打仗,這種天大的好事,李世民自然不會放過。
可惜就是吐穀渾的礦產收益,最終全都歸混小子所有。
真是有些搞不懂啊,吐穀渾那不毛之地,能有啥礦產收益啊。
真要是說有收益的話,哪裡與漠北差不多,也就是牛羊馬的收益而已。
“陛下...陛下,太子殿下不在東宮坐鎮,老臣心裡有些慌啊。”
房玄齡的話,驚醒打岔的李世民。
李世民猛吸一口氣,“朕年輕時,就常年住在馬背上。高明雖說是大唐太子,他更是朕的兒子。
此時吐蕃犯大唐邊境,大唐太子身先士卒,他有錯嗎?”
隨著李世民的聲音落下,大殿內頓時落針可聞。
轟!!
所有人都被他的話驚懵了,聖上他的心是真大啊。
讓堂堂帝國太子,從未上過戰場的李承乾,獨自麵對如狼似虎的吐蕃。
回過神的大臣們,紛紛開口勸道:
“陛下,眼下正寒冬臘月,太子殿下的身體要緊啊。”
“國戰豈能兒戲,陛下還是收回成命,讓太子殿下坐鎮東宮方為上策。”
“陛下,您還是將太子殿下召回來,讓衛國公或者陳國公坐鎮吐穀渾。”
...
聽說能外出打仗,大殿內的老殺才們,一個個興奮得嗷嗷直叫。
“陛下,俺老程願意率右衛去吐穀渾,定將吐蕃人殺得片甲不留。”
身體好轉的秦叔寶,他也跟著出列請戰:
“陛下,老將這些年一直蝸居在長安,卻享受這陛下賜予的高官厚祿。老秦請戰,願去吐穀渾坐鎮。”
公孫武達也想出去浪:“陛下,老將情況與老秦差不多,一直蝸居在長安,享受高官厚祿有愧啊。
還請陛下讓老將坐鎮吐穀渾,定讓那吐蕃不敢越雷池一步!”
很多人不認識公孫武達,因為這個人太低調了。
玄武門之變時,他其實是隨李世民一起起事的十名武將。自從啊升職為右武衛大將軍後,一直在長安養病。
李世民心裡很欣慰,不愧是他李世民帶出來的虎將,哪怕歲數大了依舊勇猛無敵。
就當他正要開口,尉遲寶琳急匆匆跑進來。
“陛下,太子殿下傳回捷報!”
李世民愣了下,趕緊讓高重將信遞過來。
看完手中的捷報後,李世民差點嘴都笑歪了。
戰報裡將功勞都加在太子身上,但李世民對自己兒子啥情況,心裡格外清楚。
說起來,混小子人怪好的捏。
不僅懂分寸,而且更懂得藏拙。更令他想不到,對於年輕將領,混小子是毫不吝嗇的獎賞。
“都傳著看看吧。東宮將領劉仁願,在黨河一帶,將吐穀渾餘孽屠戮殆儘。”
轟!!
隨著李世民的話音落下,大殿內眾臣再一次的炸了。
影響河西走廊的慕容野拔,就這麼輕而易舉的被消滅啦?
......
朔風,裹挾著祁連山萬年不化的寒意,如同千萬頭無形凶獸,咆哮著撲向白蘭城。
粗礪的沙塵被卷起,抽打在城牆上,發出細碎而密集的“劈啪”聲,像是一場永無止境的死亡鼓點。
作為大唐在吐穀渾最東南邊的城池,建設方麵自然格外用心,因為它將是南征吐蕃的橋頭堡。
白蘭在羌人們的口中,就是溫暖的意思。因此白蘭城周邊,有水草豐茂的牧場。
城頭獵獵作響的唐字大旗下,魏叔玉靜靜佇立。他身上略顯寬大的玄色皮氅,被風鼓蕩得如同巨大的鴉翼,仿佛隨時能乘風而去。
線條尚未褪儘少年獨有的圓潤,卻沉澱著遠超年齡的幽深與霜雪般的冷靜。
他微微眯起眼,目光穿透漫天黃塵,投向南方緩緩蠕動而來的龐然暗影。
“駙馬爺,您還是進城主府歇息吧,免得刀劍無眼傷了您。”安興貴耐心勸著。
魏叔玉從善如流的點點頭,“事情都安排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