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大唐哪位官員不稱職,那一定是公主府的魏駙馬。
作為禦史台的長官,一年有一大半的時間,在禦史台見不著他的人。
外加上魏叔玉讓禦史台的禦史,最近將精力都放在地方上,讓朝中大臣們都忘記他的厲害。
禦書房內,國子監幾位老臣,正氣鼓鼓朝李世民說著什麼。
於誌寧語氣不忿道:“陛下,您怎能讓太子殿下胡來,讓魏駙馬胡來呀。”
虞世南吹胡子瞪眼睛道:“陛下,郇王乃嫡長孫,往後會成為皇太孫,您怎能讓魏叔玉教他??”
孔穎達也氣鼓鼓道:“陛下還是將長安學堂關掉吧,魏駙馬請的夫子,都是些亂七八糟之人。”
賈公彥作為唐初的儒學大師,他一直想讓朝廷獨尊儒家。
“陛下,魏駙馬讓雜學進學堂,其目的不純啊。”
…
李世民臉色鐵青,他沒料到國子監與一些腐儒們,對長安學堂如此大的意見。
“長安勳貴們熱絡的將子弟送入長安學堂,你們覺得他們都是傻子嗎?”
“額……”
孔穎達等人一時語塞,不知說什麼才好。
否定吧,那樣會將長安的勳貴得罪光。不否定吧,他們又找不到什麼好借口。
不過孔穎達還是硬著頭皮道:“陛下,長安學堂不教四書五經,它…它完全就是異類啊。”
李世民冷笑一聲:“朕希望大唐百花爭鳴,爾等就不要再勸啦。”
眾臣見李世民堅持,他們也不好再說什麼。
看著他們的背影,李世民眉頭緊皺。
混小子啊,朕能壓得了一時,不能壓得了一世。
希望你折騰出的長安學堂,能給朕、給大唐帶來驚喜吧。
……
翌日。
天剛蒙蒙亮,長安城南,原本略顯荒僻的升平、升道、修行、立政四坊之地,已是人聲鼎沸。
嶄新的長安學堂門前廣場上,黑壓壓地站滿了人。
有錦衣華服、忐忑又興奮的勳貴子弟,有穿著乾淨但明顯拘謹的平民學子,更有無數前來圍觀、議論紛紛的長安市民。
程處默和尉遲寶琳兩個活寶,穿著嶄新的學子服,卻依舊掩不住那身行伍裡帶出來的痞氣。
兩人正勾肩搭背地對著學堂指指點點,時不時發出嘎嘎怪笑。引得周圍一眾小勳貴子弟紛紛側目,卻又不敢靠近。
李承乾帶著李象來到學堂門口。看著那氣勢恢宏、卻又與國子監風格迥異的大門,心情頗有些複雜與羨慕。
他蹲下身,仔細替李象整理下衣冠,“象兒,進去後好生聽姑父和先生們的話,莫…莫要學你程家叔叔和尉遲叔叔那般跳脫。”
李象似懂非懂,卻鄭重地點了點頭。
蘇妃站在一旁,美眸中滿是期待與一絲不易察覺的擔憂。
吉時已到,沉重的鐘聲自學堂鐘樓響起。悠揚肅穆,瞬間壓過了場下的嘈雜。
頓時引來圍觀百姓們的議論:
“嘖嘖嘖…不愧是魏駙馬,修建的學堂就是不一樣。”
“好大好洪亮的鐘聲,百尺高的鐘樓,還是第一次見呐。”
“好宏偉的學堂,大得像皇宮一樣呐。”
“聽說明年招收平民百姓的學生,也不知我家那調皮蛋,能不能進長安學堂求學。”
…
隨著鐘聲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不由自主的投向朱漆大門。
大門緩緩開啟。魏叔玉一身月白儒衫,卻並未戴冠,隻是簡單束發,緩步走出。
他身後跟著那群成分複雜、表情各異的先生們。
目光掃過台下神色各異的學生們,魏叔玉清了清嗓子。
沒有冗長的開場白,聲音清朗,卻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
“今日,長安學堂開門授業。入此門者,須記住三件事。”
“第一,學問無貴賤。在這裡,沒有王公子弟,也沒有平民白身,隻有求學的學子。
比的不是誰爹官大,而是誰的學問紮實,誰的品行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