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晚晴的心一沉。環保能源項目是蘇氏近年來重點發展的戰略方向,不僅關乎商業利益,更關乎企業的社會責任形象,是家族“奉獻”精神在新時代的體現。如果處理不好,不僅項目受損,更會動搖家族企業多年來積累的聲譽。
“我馬上飛新加坡。”蘇晚晴當機立斷,“通知公關團隊,立刻啟動危機預案,先正麵回應,強調我們對合作夥伴的審核流程和對項目的重視,同時法務團隊介入,查清事實。”
十幾個小時後,蘇晚晴出現在新加坡蘇氏辦公室。會議室裡氣氛凝重,團隊成員彙報著最新情況:合作夥伴的財務問題確實存在,雖然蘇氏在前期儘了審核義務,但仍被卷入輿論漩渦,股價也出現了小幅波動。
“我們不能被動挨打。”蘇晚晴揉了揉有些疲憊的太陽穴,“首先,要明確我們的立場:蘇氏對任何不誠信行為零容忍。其次,要向公眾說明,我們投資環保項目的初衷是為了當地的可持續發展,這一點不會因為合作夥伴的問題而改變。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拿出行動,不是撇清關係,而是解決問題。”
“怎麼解決?合作夥伴出了問題,項目可能要擱淺了。”一位高管憂心忡忡地說。
蘇晚晴看向窗外新加坡璀璨的夜景,腦海中閃過曾祖父蘇承宗在困境中堅持的身影,閃過祖父們在開拓市場時麵對挑戰的堅定。家族精神裡,從來沒有“逃避”二字,隻有“擔當”。
“項目不能停。”她斬釘截鐵地說,“這個項目對當地的能源轉型很重要,關係到成千上萬民眾的生活。如果因為合作夥伴的問題就放棄,那我們和那些唯利是圖的企業有什麼區彆?我們蘇氏的‘奉獻’精神體現在哪裡?”
她頓了頓,理清思路:“第一,立刻成立專項小組,由我親自帶隊,全麵接管項目的運營,尋找新的可靠合作夥伴,或者我們自己增加投資,確保項目繼續推進。第二,邀請第三方機構對項目的財務和運營進行全麵審計,公開透明地向公眾和投資者展示我們的處理態度。第三,加大與當地政府、社區的溝通,傾聽他們的訴求,用實際行動證明我們的誠意。”
“但是,這樣我們的投入會大大增加,風險也很高……”有人提出顧慮。
“我知道。”蘇晚晴的眼神堅定,“但有些時候,商業決策不能隻看短期利益。這是考驗我們的時候,考驗我們是否真的理解並踐行家族精神。曾祖父當年在最艱難的時候,也沒有放棄對客戶的承諾,沒有放棄對員工的責任。今天,我們麵對的是聲譽和信任的危機,我們更應該拿出擔當。這不僅是為了項目,為了企業,更是為了守護我們家族的榮光。”
她的話像一劑強心針,注入了在場每個人的心中。大家看到了這位年輕掌舵人身上的魄力和擔當,那是一種源自家族精神深處的力量。
接下來的日子,蘇晚晴帶領團隊日夜奮戰。他們重新梳理項目流程,與當地政府積極溝通,走訪社區傾聽意見,同時在全球範圍內尋找新的合作夥伴。過程異常艱難,不僅要麵對技術和資金的挑戰,還要應對持續的輿論壓力。
有一次,蘇晚晴在項目現場視察,遇到了一位當地的老漁民。老漁民不太會說英語,通過翻譯告訴她,這個環保能源項目建成後,能減少附近海域的汙染,他的孫子以後就能在更乾淨的海裡捕魚了。
“蘇小姐,我們相信你,相信蘇氏。”老漁民粗糙的手緊緊握著蘇晚晴的手,眼神裡充滿了期待。
那一刻,蘇晚晴心中百感交集。她突然明白,家族企業的榮耀,從來都不是高高在上的光環,而是紮根於每一個項目、每一個社區、每一個信任他們的人心中的責任與擔當。曾祖父當年的“對得起客戶,對得起跟著你的人”,在今天,有了更廣闊的內涵。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蘇氏不僅找到了可靠的新合作夥伴,讓項目重回正軌,更通過透明的處理方式和積極的社區參與,贏得了當地政府和民眾的理解與支持。當項目一期工程順利竣工時,當地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活動,老漁民帶著孫子,給蘇晚晴送上了一籃新鮮的水果。
站在竣工儀式的現場,看著燈火通明的環保能源站,聽著當地民眾真誠的歡呼,蘇晚晴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踏實。這次危機,不僅沒有擊垮他們,反而讓蘇氏在東南亞的聲譽更加穩固,讓家族精神在實踐中得到了升華。
第四章:家族聚會與榮光之脈的延續
一年後,蘇氏家族舉行了一次盛大的全球家族聚會,地點選在了中國南方的老家——當年蘇承宗創辦“承記綢緞莊”的城市。如今,這裡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現代化的都市,但蘇氏老宅被精心保留了下來,成為了家族精神的象征。
來自世界各地的蘇氏成員彙聚一堂,有白發蒼蒼的長輩,有年富力強的中年骨乾,也有像蘇雲哲這樣剛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一代。老宅的庭院裡張燈結彩,充滿了歡聲笑語,但又帶著一種莊重的氛圍。
晚宴前,家族成員們聚集在老宅的正廳,那裡懸掛著蘇承宗的大幅畫像。蘇曉,作為目前家族中最年長的核心成員,站在畫像前,目光柔和地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
“孩子們,”她的聲音帶著歲月的沉澱,卻依然清晰,“今天,我們回到這裡,回到我們的根。看著你們,我就想起我的父親,你們的祖父蘇明遠,想起我的叔叔蘇明輝,想起他們當年如何教導我們,如何將曾祖父的精神傳遞給我們。”
她指了指畫像:“曾祖父蘇承宗,他或許沒有想到,當年那個小小的綢緞莊,會變成今天的蘇氏集團。但他一定想到了,有些東西是需要傳承下去的——那是誠信,是創新,是拚搏,是奉獻,更是對家族、對社會的責任感。”
蘇晚晴和蘇雲哲站在前排,他們交換了一個眼神,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認同與感悟。過去的一年,他們各自在不同的崗位上經曆了挑戰,也真正理解了“傳承”二字的重量。
“我看到了晚晴在新加坡的擔當,”蘇曉微笑著看向孫女,“在危機麵前,她沒有退縮,而是選擇了直麵,用行動守護了企業的聲譽和家族的榮光。我也看到了雲哲在歐洲的成長,他不再是那個隻懂理論的學生,而是開始理解,傳承需要腳踏實地,需要從基層做起,需要將家族精神融入每一個決策和行動中。”
蘇雲哲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頭,蘇晚晴則坦然地接受著長輩的讚許,同時也感到肩上的責任更重了。
“家族企業的傳承,不是一代人的事情,”蘇曉繼續說道,“它是一條長長的‘榮光之脈’,從曾祖父那裡流淌到祖父輩,到我們這一輩,現在又流向了晚晴、雲哲,以及更多的年輕一代。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條脈絡上的一個節點,我們的責任,就是讓它清澈、有力地繼續流淌下去。”
“奶奶,”一個年輕的聲音響起,是蘇晚晴的表妹,正在大學攻讀文化遺產保護專業,“我們以後不一定要進入家族企業,那我們怎麼傳承家族精神呢?”
蘇曉慈愛地看著她:“傳承家族精神,不一定非要在企業裡。曾祖父留下的,是一種做人做事的態度。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身處哪個國家,隻要你記住‘誠信、創新、拚搏、奉獻’,隻要你以身為蘇家人為榮,在自己的領域裡做到最好,承擔起應有的責任,那就是對家族精神最好的傳承,就是為這條‘榮光之脈’增添了新的活力。”
這番話讓在場的年輕人們紛紛點頭。傳承的意義,在這一刻變得更加寬廣和清晰。
晚宴開始了,觥籌交錯間,大家分享著各自在世界各地的經曆和感悟。有人談論著在非洲的公益項目,有人興奮地說起最新的技術創新,有人則回憶著祖輩們的趣事……
蘇晚晴走到庭院裡,抬頭看著夜空中的星辰。老宅的屋簷在月光下勾勒出古樸的輪廓,與遠處現代化都市的霓虹交相輝映。她想起了在紐約的清晨,在日內瓦的午後,在新加坡的夜晚……那些經曆,那些挑戰,那些傳承的瞬間,仿佛都彙聚成了一股暖流,在她的心中流淌。
曾祖父蘇承宗的商業傳奇,早已超越了具體的經營細節,成為了一種精神的象征。它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蘇家人,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這時,蘇雲哲走了過來,手裡拿著一杯酒。
“姐,”他笑著說,“以前總覺得‘家族榮耀’是個很空泛的詞,現在才明白,它是實實在在的,是我們每個人肩膀上的責任,是我們心裡的信念。”
蘇晚晴點點頭,舉起酒杯:“是啊,雲哲。我們是幸運的,能成為這條‘榮光之脈’的一部分。但我們也肩負著使命,要讓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