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集:代代相傳的賬本_大民富商蘇半城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民富商蘇半城 > 第299集:代代相傳的賬本

第299集:代代相傳的賬本(1 / 1)

蘇家門口的那棵老槐樹又落了一層葉,金黃的碎影鋪在青石板上,像誰不小心打翻了裝著陽光的匣子。蘇老爺子坐在堂屋的太師椅上,手裡摩挲著一個紅綢包裹的物件,指腹蹭過綢麵的紋路,像是在數著歲月的刻度。

“爺爺,您又在看那個?”十五歲的蘇明遠背著書包跨進門檻,校服領口還沾著外麵的寒氣。他放下書包時,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爺爺膝頭的紅綢上——那裡麵裹著的東西,他從小看到大,卻總覺得隔著層薄霧,看不真切。

蘇老爺子抬眼,渾濁的眼珠裡泛起些微光:“明遠,過來。”

少年依言走過去,看著爺爺小心翼翼地掀開紅綢。底下露出的是個深褐色的賬本,封皮是磨得發亮的牛皮,邊角處有些地方已經開裂,露出裡麵泛黃的紙頁。賬本的厚度比他用過的任何練習冊都要紮實,拿在手裡沉甸甸的,像捧著一塊浸了百年雨水的石頭。

“知道這是什麼嗎?”老爺子的聲音帶著些沙啞,像是從舊時光裡撈出來的。

“賬本啊。”蘇明遠答得輕快,“您說過,是咱們蘇家祖上傳下來的。”

“是賬本,又不止是賬本。”老爺子把賬本推到他麵前,“你爹走得早,這些事本該他教你。今天,該讓你好好認認它了。”

蘇明遠的手剛碰到賬本封麵,就被那粗糙的質感驚了一下。他記得小時候偷摸翻看過一次,被爺爺發現後罰站了半個時辰,從那以後便隻敢遠遠看著。此刻指尖傳來的溫度,混著淡淡的黴味和墨香,倒讓他心裡生出些莫名的鄭重。

“翻開看看。”老爺子說。

少年深吸一口氣,掀開了第一頁。紙頁脆得像曬乾的葉子,稍一用力就發出“沙沙”的呻吟。上麵是用毛筆寫的字,筆鋒遒勁,墨跡早已發黑,卻依舊能看出落筆時的力道。

“這是你太爺爺的太爺爺,蘇振南公,寫下的第一筆賬。”老爺子的聲音飄得很遠,“那會兒還是光緒年間,咱家就開著個小布莊,在城南的巷子裡,就兩張門板那麼大的鋪麵。”

蘇明遠的目光落在字跡上:“光緒二十三年,三月初六,進藍粗布十匹,銀三兩二錢。售予張記豆腐坊一尺,錢五文。”字裡行間還有些歪歪扭扭的小注,像是“布質稍次,需折價”“張老板賒賬,月底催”。

“你太爺爺那會兒,城裡剛通了火車,洋布像潮水似的湧進來,咱們的土布賣不動。”老爺子的手指點在“布質稍次”那行字上,“他就帶著賬本跑遍了周邊的村鎮,記著誰家需要厚實的粗布做冬衣,誰家偏好靛藍的顏色,連哪家的媳婦坐月子要多扯三尺布做繈褓,都記在後麵的空頁上。”

蘇明遠翻到後麵,果然看到幾頁密密麻麻的小字,記著“李家莊李老栓,家有五口,每年冬月需布四匹”“王村王寡婦,偏好青灰,可賒賬”。字跡從遒勁慢慢變得潦草,最後幾頁的筆畫甚至有些顫抖。

“太爺爺是生病去世的嗎?”少年輕聲問。

老爺子搖搖頭,眼裡泛起些濕意:“是染坊起了大火,他衝進火場搶賬本,被砸下來的橫梁傷了腿。那時候沒錢治,拖了半年就走了。走之前攥著我的手說,賬本在,生意就還能再做起來。”

蘇明遠的指尖在那頁顫抖的字跡上停住,仿佛能摸到當年太爺爺落筆時的掙紮。他繼續往後翻,第二本賬的字跡換了個人,筆鋒圓潤些,卻帶著股執拗的勁。

“這是你太爺爺,蘇守業公。”老爺子說,“他接手的時候,布莊早就沒了,就剩這個賬本。他推著獨輪車走街串巷,把賬本上記著的老主顧一個個找回來。你看這裡。”

老爺子指向一頁用紅筆圈住的記錄:“民國十八年,大旱。城西的趙大戶要訂二十匹細布,給兒子做新婚禮服。太爺爺知道鄉下顆粒無收,好多人連飯都吃不上,就把布換成了粗糧,記著‘趙公欠布二十匹,抵糧五石,待豐年再議’。”

後麵附著一張泛黃的紙條,像是從什麼地方撕下來的,上麵用鉛筆寫著:“守業兄,大恩不言謝。來年秋收,必奉還。”字跡被水浸過,有些模糊,卻透著股真誠。

“太爺爺就不怕他賴賬嗎?”蘇明遠問。

“他說,做生意先做人。賬本上記的是錢,心裡記的得是情分。”老爺子笑了笑,“後來趙大戶真的送來了雙倍的糧食,還把周圍的鄉鄰都介紹過來。那時候太爺爺常說,這賬本啊,記著的不是數目,是人心。”

少年繼續往後翻,賬本的紙張漸漸變得好起來,有的甚至是用機關單位的公文紙背麵寫的。字跡也換了,帶著些生硬的筆鋒,像是剛學寫字不久的人。

“這是你爺爺我。”老爺子的聲音低了些,“建國後公私合營,咱家的布莊並入了供銷社。我成了售貨員,每天記賬,用的都是這種紙。你看這裡。”

他指向1960年的一頁,上麵記著:“三月五日,售紅糖三兩給張奶奶,記賬。備注:孫兒發燒,需紅糖煮薑茶。”後麵用很小的字寫著:“自己墊付,勿讓老人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時候物資緊張,紅糖是憑票供應的。張奶奶家沒票,又急著給孫子治病。”老爺子歎了口氣,“我把自己的票讓給她,怕她過意不去,就記在賬上,想著以後忘了也好。”

蘇明遠翻到下一頁,果然看到幾個月後有一行字:“張奶奶還紅糖票一張,外加雞蛋兩個。”字跡旁邊畫了個小小的笑臉,像是當時記賬的人心情很好。

“後來呢?”少年追著問。

“後來啊,改革開放,我從供銷社退了休,拿著攢下的錢,還有這個賬本,又開了家小百貨店。”老爺子指著1983年的記錄,“你看,第一筆生意是賣了一瓶醬油,五毛錢。買主是當年趙大戶的孫子,他說家裡還留著太爺爺寫的那張紙條,特意繞路來照顧生意。”

賬本往後,字跡漸漸變得熟悉起來——那是他父親的字。父親的字清雋有力,記的賬也更規範,分了進貨、銷售、庫存幾欄,還用不同顏色的筆做了標注。

“你爹接手的時候,百貨店已經改成了超市。”老爺子的聲音輕了些,“他是大學生,會用電腦,但每天晚上還是要把賬目抄到這個賬本上。他說,敲鍵盤記的賬是給稅務局看的,寫在這上麵的,才是給蘇家後人看的。”

蘇明遠的目光停在2008年的一頁上。那頁的字跡有些淩亂,像是寫得很急。上麵記著:“汶川地震,捐物資一批,計五千二百元。”後麵沒有寫收入,隻畫了一條長長的橫線,橫線下麵是父親的小字:“國難當頭,賬可免,心不可虧。”

他記得那年,父親把超市裡一半的方便麵和礦泉水都捐了出去,還關了店門去當誌願者,回來的時候曬得黝黑,手上全是裂口。那時候他還小,纏著父親問為什麼把東西都送出去,父親隻是摸摸他的頭,說:“有些賬,不能隻算賺了多少。”

再往後翻,就是空白的紙頁了。最後一次記錄停在2015年,父親的字跡已經很淡,像是沒了力氣:“明遠十三歲,當知勤儉,當明事理。賬本……傳下去。”

那是父親生病住院前寫的最後一筆。蘇明遠的眼眶有些發熱,他趕緊翻到最後一頁,想看看有沒有什麼彆的,卻發現那裡夾著一張照片。照片上是個穿著西裝的年輕人,抱著個繈褓裡的嬰兒,笑得一臉燦爛。那是父親剛結婚的時候,懷裡的嬰兒就是他。

“明遠,”老爺子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這些年,總有人勸我,說現在都用電子記賬了,這破賬本早就該扔了。可我知道,扔不得。”

他拿起賬本,輕輕拍了拍:“你太爺爺的賬本,記著怎麼在亂世裡活下去;你爺爺的賬本,記著怎麼在變遷裡守本分;你爹的賬本,記著怎麼在新時代裡不忘本。這一本本,不是數字堆起來的,是咱們蘇家一輩輩人走過來的路。”

蘇明遠抬起頭,看到爺爺眼裡的光。那光芒裡,有太爺爺在火場裡的決絕,有太爺爺在旱季裡的慈悲,有爺爺在供銷社裡的堅守,還有父親在地震後的擔當。

“今天把賬本交給你,不是讓你學怎麼記賬。”老爺子把賬本遞到他手裡,“是想讓你知道,咱們蘇家做了一百多年的生意,沒發過橫財,沒坑過人,靠的不是精明,是心裡的那本賬。那本賬上,記著誠信,記著情義,記著責任。”

少年雙手接過賬本,這一次,他覺得那重量裡,不僅有紙頁和墨跡,還有更沉的東西。像是太爺爺磨破的布鞋,太爺爺獨輪車的吱呀聲,爺爺櫃台後的算盤響,還有父親關店門時的背影。

“爺爺,我懂了。”他輕聲說。

“懂了就好。”老爺子笑了,“以後,這賬本就歸你管了。不用每天都寫,什麼時候覺得心裡有話想記下,什麼時候覺得有些事不能忘,就寫上去。等將來你有了孩子,再把它傳下去。”

蘇明遠點點頭,小心翼翼地把賬本重新包好紅綢。外麵的陽光透過窗欞照進來,在紅綢上投下格子狀的光斑,像是給這百年的故事,又添了新的注腳。

他把賬本放進自己的書包裡,感覺那重量像是種囑托。背上書包的時候,他忽然想起父親生前常說的一句話:“做生意,賺的是利,傳的是心。”

堂屋門口的老槐樹下,幾片葉子還在悠悠地落著。蘇明遠抬頭望了望,覺得那飄落的姿態,像是賬本上一個個被鄭重寫下的字跡,輕輕落在時光裡,卻在泥土裡紮了根。

他知道,從今天起,他的書包裡不僅有課本和作業,還有了更重要的東西。那是一本代代相傳的賬本,也是一條需要他繼續走下去的路。而這條路的儘頭,或許就藏在那些泛黃的紙頁裡,藏在那些被時光磨亮的字跡裡,藏在蘇家一輩輩人從未變過的心裡。

喜歡大民富商蘇半城請大家收藏:()大民富商蘇半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大唐:李承乾,開局自儘嚇瘋李二 嬌小姐好孕隨軍,震驚整個家屬院 惡女快穿:一不小心就成了萬人迷 選猴哥擺爛?校花反手黑卡包養! 從零開始的修仙家族模擬器 綠山雀 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補課 重回高中,我不當舔狗 我穿越到一個架空的時代 我道法通天,老姐卻勸我還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