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後,興慶府
南宋建炎朝廷的使團,在數百禁軍護衛下,浩浩蕩蕩抵達
為首的正是禮部侍郎戚瓊,他年約四十上下,麵皮白淨,三綹長須,一副儒雅文臣模樣,
但眼神深處卻透著幾分不易察覺的精明與審度,
副使王淵則是一員武將,身材魁梧,神色間帶著些許傲慢
興慶府雖經戰火,但鎮朔軍入城後整頓有力,市麵已恢複秩序,甚至因商貿漸開,而顯得比戰時更為繁榮,
隻是街市上往來巡邏,軍容肅殺的鎮朔軍將士,以及那些明顯帶有西夏特征的官吏與鎮朔軍文吏一同辦公的景象,讓戚瓊一行人感到既新奇又隱隱不安……
安西都督府以極高的規格接待了使團,禮儀周到,無可挑剔,但在細節處,卻處處彰顯著獨立與強勢,
迎接的儀仗,用的是鎮朔軍自己的鷹旗,而非宋廷的龍旗,負責護衛交接的鎮朔軍將士,其精悍之氣遠超使團自帶的禁軍……
類似於這樣的細節,處處可見
這些不經意間透露出來的細節,皆是李禦故意而為之
態度上謙卑,但細節處,卻樣樣彰顯著不卑不亢!
……
正式的會見,被安排在昔日西夏皇宮的主殿,此處已被改為安西都督府的議事大堂,
賀烽端坐主位,並未著宋臣官袍,而是身著王服,
李銳武,蘇銳,李禦等核心文武分列兩旁,甲胄鮮明,文官肅立,氣勢森然!
戚瓊手持節杖,上前一步,依照禮製,宣讀趙構的詔書,詔書中首先對賀烽“蕩平西夏,揚威異域”的功績大加褒獎,冠以“國之柱石”“邊陲長城”一係列華而不實的美譽,
……
期間話鋒一轉,強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要求賀烽將西夏故地交予朝廷派員管理,鎮朔軍則需“聽候朝廷調遣,共禦外侮”……
並暗示將給予賀烽更高的爵位和留在中樞的厚賞……
李禦在一旁聽著朝廷的禦令,心中忍不住的偷笑……
這朝廷說白了,就是試圖用一些屁用沒有的虛名,換取賀烽實際的軍權和地盤!
賀烽靜靜聽完,臉上沒有任何表情,待戚瓊讀完,他才緩緩開口,
聲音平穩中,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戚侍郎遠來辛苦,陛下厚意,本王心領,然,西夏新定,人心未附,四境不寧,金人虎視於東……”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戚瓊和王淵:
“故,安西都督府之設,乃為穩定西北,屏藩大宋之必需,此地軍政事宜,暫由本王統攬,乃權宜之計,待局勢大定,金虜北遁,再議交還之事不遲!”
……
戚瓊聽到這,臉上紅一陣白一陣
賀烽話中雖未明說,但意思很明確,你們宋朝廷啥時候能驅逐金人,複歸汴梁了,到時候再來跟老子擺譜也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