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視察軍備_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9章 視察軍備(1 / 1)

隨後的朱由校又陸續視察了鎧甲廠,安定門火藥局,並將自己的聖諭傳達給了這兩處的工匠,得到了所有工匠們的真心擁戴,去除掉了世代相傳的工匠身份,匠人們仿佛拋卻了封建社會強加給他們的枷鎖,為了報答朱由校的皇恩,他們更是百倍熱情投入到了自己的工作中。

在視察中,朱由校發現,明朝火器種類繁多,按照後世的眼光來看,大致可分為近防炮,攻城炮,長短火銃等。共計十幾種,自然而然的,彈丸也有大小之分,對於火藥的需求自然是各不相同,即使後世那樣的現代化軍隊也會對如此繁雜的後勤管理頭痛無比。於是,朱由校將19世紀歐洲軍隊常用的紙袋火藥的方法教給了陳兵等幾名匠臣,令其繼續研究如何能讓軍隊方便攜帶火藥。

這個時候,朱由校更加渴望徐光啟能快點將葡萄牙人和他們的火器能帶到他的麵前,這樣他也好通過學習西方世界的火器運用以及製造方法來改革大明落後的現狀。

直到九月末的這段時間,朱由校並沒有參加這段時間的早朝和晚朝,他將精力全部投入到了軍隊改製以及內宮的改革上了。

眾大臣對於朱由校缺席朝會是早有心理準備的,他們巴不得皇帝能長時間不來上朝,經曆過萬曆幾十年不上朝的他們早已習慣了大明皇帝的惰政,你要是太勤快了,他們反而還不習慣。

沒有了皇帝的掣肘,朝會上放開手腳的大臣們群架都打了好幾次,作為同殿為官的武將代表,眾勳貴紛紛聚攏在英國公張維賢身邊,不斷的詢問其皇帝對京營究竟要如何改革。

為難的張維賢也不知道應該說什麼,皇帝的心思以及改革的方向,他一清二楚,可他能說什麼?說白了他隻是一個打工仔,他能左右老板的決策?彆逗了,你要是鬨騰的太厲害,萬一把他給開了,他上哪裡哭去?

無奈的張維賢苦笑著對其他勳貴們說道:“列位,我們勳貴是一體的,如果真有什麼不當的地方,我就算拚了這身皮也會為你們說話的,大家都散了吧,有消息了我定會第一時間和列位互通有無的。”

總算是打發走了這些狗皮膏藥,見吵成一團的文官,張維賢覺得自己也沒必要繼續待著了,施施然走出了乾清宮往上書房方向走去。

對於勳貴集團上不上朝,文官集團是不大管的,他們巴不得這些勳貴們通通回家抱孩子最好。

隨後一段時間,張維賢基本上都是在朝會上露個臉就往上書房跑,傍晚時分他才被朱由校允許下朝回家。

經過半個多月與朱由校的緊密接觸,張維賢深知皇帝心中下著一盤大棋。

他不知皇帝從哪裡弄到一份叫《坤輿萬國全圖》的地圖,配合著這份地圖,這一段時間皇帝弄出了一份大明全圖,並將九邊以及遼東地貌複刻到了一個叫沙盤的東西上。

同時,他與秦良玉、朱由校三人通過學習《孫子兵法》、《武穆兵書》、《紀效新書》等練兵寶典,編練出了一套新書名叫《天啟練兵大典》。好吧,朱由校承認,自己是通過後世革命軍隊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為基礎,學習這三部寶典後嫁接拚湊出了一份新軍練兵條陳。

要知道,當下對於葡萄牙人所擁有的火器其威力到底有多大,人們仍然知之甚少;而戚家軍真正的實力與成色也尚未完全展現出來。正因如此,這部大典的編纂工作尚不能宣告徹底完成。

確實如此啊!朱由校心中有著一個宏偉的構想,他期望能夠以戚家軍和秦良玉的白杆兵作為基石,在此基礎之上合理地配備一定規模的精銳騎兵。通過這樣的組合搭配,對現有的軍隊進行全麵且深入的改造,使其逐漸演變成如同後世那支威名遠揚的洪軍一般強大、高效的軍事力量。這一想法無疑充滿了雄心壯誌,但實現起來卻絕非易事,其中必然會麵臨諸多困難與挑戰。然而,朱由校堅信隻要堅持不懈、精心謀劃,終能達成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強軍目標。

為了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這段時間朱由校連朝都不上了,整天與武人泡在一起,彆的暫且不論,這短短一個月時間,他的身體變得強壯了不少,圍著校場跑個十來圈已經不算是夢想了。

毛爺爺說過,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他今年15歲,明年天啟元年就要舉行大婚了。到時候什麼後宮佳麗三千的,以他之前的體格,他可扛不住,彆到時候又走上老祖宗的老路,嗑藥把自己給嗑死了,那後世人會如何看待他這個天啟帝?

所以,自從他恢複人身自由,就一直跟著秦良玉的子侄們一起訓練,如今雙手也能拿得動刀槍,如果不是火銃過於危險,他還想拿來打鳥玩。

如今的內宮經過魏忠賢的兩次清洗,內外勾結之事確實少了很多,但也不是沒有,畢竟外庭官員都想掌握皇帝的日常生活,收買太監就成了他們獲取情報的唯一通道。

進入十月,完成秋收的老百姓終於可以喘口氣了。要知道萬曆年間各地旱災不斷,加上遼響的開征,導致百姓民不聊生,天災加人禍令百姓苦不堪言。可神奇的是,自從進入泰昌年,旱災居然跟隨著萬曆帝的離世而開始在華夏大地上絕跡了,百姓難得收獲了一次豐收年,雖然苛捐雜稅並沒有減少,往後半載可以通過喝稀粥配野菜能不死人就燒高香了。

秋糧的收成目前的朱由校並不清楚,畢竟這也要等來年戶部上條陳他才能知道全國各地的收成究竟如何。他現在唯一清楚的就是皇莊的收成。

作為大明朝最大的地主,皇帝家的皇莊是內帑最大的收入來源,沒有之一。朱由校剛繼位時,從王安遞交的內帑資料裡,他發現,他手上有5萬頃,500萬畝田地,而且都還是最上等的良田,占據了北直隸八府六分之一的田地。

按照史料記載,這500萬畝地,畝產可達2石,也就是說一年可收獲1000萬石糧食。扣除掉租戶的費用,內帑可收700萬石糧食。可實際確實如此嗎?按照東廠密報,如今的皇莊僅有400萬畝,而秋糧收入卻隻有400萬石。

朱由校很想知道,那部分缺失的皇田和糧食哪去了?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四合院:從工傷開始的逆襲 長安劍客蕭書生 規則怪談:她不是雨姐 陰陽領仙人之恐怖故事合集 星塵彌合者 我的異能會修煉 重生:我靠一張奇葩彩票逆轉未來 年代從下鄉開始 職路高升 穿越都市:全能狂少的逆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