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進入了泰昌元年十二月,也就是說再過段時間泰昌年也就過完了,新年即將到來,宮內的太監們已經在開始打掃各大宮殿,懸掛燈籠。
兩個師的新軍也在陸續規建,隨著他們的規建,帶來的則是一千多名案犯,以及四個地方搜刮到的店鋪契約三千份,其中京師就有兩百處;田契十萬份,共計二十萬頃。黃金八十萬兩折合白銀八百萬兩)、白銀一千萬兩、糧食五百萬石,其餘各類物資將近一百萬石,綢織機三萬張。
倘若要論此次抄家所獲成果之重要性,那真可謂是意義非凡!首先被查抄出來堆積如山的黃金與白銀,猶如久旱後的甘霖一般,瞬間解決了當前新軍迫切需求的軍餉以及軍備購置等一係列難題。而那些數量可觀的田畝,則如同雪中送炭般,為數以萬計流離失所的民眾提供了賴以生存的耕地資源,讓他們得以重新紮根土地、安居樂業。
然而,真正令人矚目的還當屬那些嶄新的綢織機。這些綢織機絕非普通老舊款式的織布機所能比擬,它們可是直至明末時期方才開始小規模現身世間之物啊!毫不誇張地說,其堪稱劃時代的傑作,不僅成功解放了大量勞動力,更將織布效率提高了不少。可以說隻要原料不斷,織布就不會止。
這麼多物資運抵京師造成了相當大的轟動,首先上場的則是戶部官員,一上來就要求將這些物資全部運入戶部大庫房。
雖然戶部三高官李汝華、李長庚、袁可立都是自己人,可終歸親疏有彆,朱由校怎麼可能會讓這些錢落入戶部大庫房呢?之前你們這些文官不還在指責皇帝師出無名?現在看到這麼多錢財又跳出來說這是國家的錢,不應該劃入皇帝的內帑,臉呢?
朱由校隻讓魏忠賢送了一句話:想屁吃呢!
最後留下一百萬兩紋銀、一百萬石糧食讓戶部運走,其餘的全部被送入了內帑倉庫。那些店鋪,田畝自然都歸入了皇家商會所有,後續會逐步的租給流民和拍賣掉。與其將店鋪捏在手裡利用不起來,還不如賣給那些真正做生意的商人,還能給國家財政創收。朱由校並不是沒有腦子的,佃租和稅收之後,流民租走的皇莊田地還能留下五成收益,這可比租士紳的地便宜太多了,起碼首先能把流民的溫飽問題是能解決掉了。
這些錢會放在內帑裡發黴嗎?自然不會,這個時期還做守財奴,那真是老壽星上吊——活的不耐煩了。
隨著朱由校的一道指令,從內帑中劃出了一百萬兩白銀運到了兵仗局,給四鎮總督黃嘉善運去一百萬兩銀糧;給宣大兩地各送去五十萬銀糧;再度給浙閩兩支水師送去一百萬銀糧;給北直隸總督徐元啟送去一百萬銀糧;給遼東送去二百萬銀糧,一下子就送走了六百萬白銀和五百萬石糧草。
這些錢糧如果真正運用到了實處,朱由校相信,不出三年,起碼能拉起一支能打硬仗的部隊,他的安全就能得到根本性的保障。
隨著那樁驚天動地的間諜案逐步深入地審理,令人震驚的一幕出現了——陸陸續續竟有多達上百名官員被牽涉其中!這起案件猶如一場狂風驟雨,席卷了整個山西官場,所到之處,幾乎沒有一個角落能夠幸免,可以說是把這片土地上的官場徹底地“犁”了個遍。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偌大的大明王朝雖然在許多方麵可能存在短缺,但唯獨當官的人才從來不缺。這不,就在山西官場因為這場風波而陷入一片混亂之際,吏部迅速做出反應,調派了大批候補官員趕赴山西,迅速填補了那些空缺出來的職位。這些新鮮血液的注入,讓原本動蕩不安的局勢逐漸穩定下來。
然而,在此事件當中,內閣大臣韓爌可就沒那麼幸運了。他因與部分涉案官員和晉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從而遭受了沉重的打擊。這不僅使得他個人在朝廷中的威望大幅下降,更是令他所屬的勢力也跟著受到不小的影響。曾經威風凜凜、不可一世的東林一係官員們,此刻也如同霜打的茄子一般,瞬間變得老老實實起來。他們深知此時的形勢對自己極為不利,於是便將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那位原黨魁葉向高的身上,急切地盼望著他能早日歸來,帶領大家走出眼前的困境。
十二月初八,東直門外一輛驢車緩緩靠近城門,驚奇的是,在這寒風刺骨的臘月,城門處站了不少身著鳥獸官服的官員。今天是致仕的葉向高重新被兩任皇帝下旨召喚起複抵京的時候,早已收到消息的東林黨官員們自發組織起來早早的在東直門外等候著原黨魁的到來。
六十餘歲的葉向高葉大人,在車裡換上了乾淨整潔的便服,在福州老家,他學著王安石連續謝絕了泰昌帝兩道聖旨的召喚,原本準備接到第三道聖旨的召喚後勉為其難的接受任命的他,差點閃到老腰。
沒想到泰昌帝僅僅在位一個月就駕崩了,讓他在家裡苦等了一個多月才等到了新帝朱由校的起複聖旨。這次他再也不敢托大,連忙將早已準備好的行李往驢車上一扔,讓書童快馬加鞭的往京師趕。
緊趕慢趕的,又是驢車又是運河貨船,終於在新年前趕到了京師。與其擦肩而過的則是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親自押運的三百名東林學院的書生。
這些學生是以在野妄議國政,誹謗皇帝的罪名被錦衣衛‘請’進了京師,等待他們的將會是怎樣的命運呢?
殺是肯定不會殺的,否則東林黨還不直接送朱由校進水塘不可。這就是朱由校等待已久的,新編軍隊中政委角色的扮演者。
看官您沒看錯,朱由校就是打算讓這些書生去新軍擔任政委的角色,從而將新軍打造成一支無限接近後世國防軍的新式軍隊。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