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遠望去,那堆場上的煤塊猶如一座座巍峨聳立的黑色山峰,密密麻麻地堆積在一起,場麵甚是壯觀。要知道,門頭溝煤礦所出產的煤炭,絕大部分可都是品質上乘的焦煤啊!這種焦煤在後世人眼中,可是用於冶煉鋼鐵的絕佳燃料呢。也正因如此,每年這裡產出的足足六百萬斤煤炭,其中的大半部分都被供應給了兵仗局,用以打造各式各樣的精良兵器提供足夠的燃料。
再看那開采區域,隻見一座又一座高聳入雲的煤山屹立於此,仿佛是大地母親孕育出的巨大寶藏。隻要擁有充足的人力投入生產,彆說年六百萬斤的產量了,就算再多十倍恐怕也不在話下。然而,麵對如此龐大的礦區麵積,哪怕是招募來整整一萬名工人,或許都難以將其全部填滿。畢竟,這片場區實在是太大啦!
此時此刻,對於朱由校來說,需要考慮的已不再僅僅是產量的高低,更為關鍵的則變成了如何解決運輸難題。畢竟,這麼多的煤炭要想順利運出去,可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不僅如此,隨著工人數目的增多,他們日常生活中的吃、喝、拉、撒等一係列問題也接踵而至。不過好在,該了解的情況朱由校都已經了解得清清楚楚了。於是乎,他便沒有在此處過多停留,轉身準備離去。
臨行前,他特意囑咐蘇若霖帶人將道路拓寬至原來的一倍以上。反正眼下堆場裡堆積如山的煤炭應當足以滿足宮廷當前的需求了,沒必要在這裡浪費時間和精力搞些虛頭巴腦的東西。蘇若霖哪敢不從?當即拍著胸脯保證道:“請皇爺放心,待到下次您再來視察之時,定然能夠看到一條寬敞無比的大道!”
夜幕降臨,這才趕回宮中,朱由校又從書桌上抽出一份圖紙,遞給了許秉彝,圖紙上躍然畫著一個工具的模型,工具名稱叫做蜂窩煤模具。
蜂窩煤模具是製作蜂窩煤的主要工具,它的底部通常由不鏽鋼製成,不過四百多年前的大明朝彆說不鏽鋼,連鋼都沒煉成過,所以這裡用的是鐵。具有多個孔洞,使用蜂窩煤模具時,匠戶需要將混合好的煤泥填入模具中,然後通過手動壓榨或錘打的方式將其壓實成型。
“怎麼樣,這種模具應該不算難做吧?”朱由校滿含期待地緊盯著許秉彝,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他微微前傾身子,似乎迫不及待想要聽到對方肯定的回答。
許秉彝趕忙躬身行禮,恭聲說道:“啟稟皇爺,此等模具宮中確實已有現成之物,隻是其底部並無孔洞罷了。若要將之改造完成,隻需一日時光便可。待到明日下午,定當為皇爺造出一個合乎要求的模具來!”
朱由校聞聽此言,臉上頓時浮現出滿意的笑容,連連點頭道:“甚好,甚好!若是這東西真如想象般容易製作,那便多多打造一些才好。朕對此可是有著重大用途呢!”說罷,他輕輕揮了揮手,示意許秉彝繼續。
許秉彝連忙應諾:“老奴謹遵聖諭!必當竭儘全力,多製些模具呈於皇爺麵前。還望皇爺放心!”言罷,再次深深施禮後,緩緩後退幾步,方才轉身離去。
第二日清晨,陽光透過窗欞灑在了朱由校那還帶著幾分倦意的臉上。他伸著懶腰,打著哈欠,緩緩地從床榻之上坐起。就在這時,門外傳來一陣輕微而急促的腳步聲,緊接著便是一個尖細的嗓音:“皇上,奴才給您請安啦!”原來是負責侍奉朱由校起居的小太監吳彤前來伺候。
吳彤畢恭畢敬地站在朱由校床前,躬身行禮後說道:“啟奏陛下,許秉彝掌印已在閣外等候多時了。”朱由校一聽,心中不禁有些詫異,這許秉彝來得如此之早,想必是有要事稟報。他趕忙吩咐道:“快宣他進來!”
不多時,隻見許秉彝邁著急匆匆的步伐走進殿內,一見到朱由校便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高聲喊道:“老奴許秉彝恭請聖安!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朱由校微微一笑,擺了擺手示意他起身,然後略帶調侃地說道:“聖恭安!你個老奴才,今日怎來得這般早呀?莫不是有什麼天大的好消息要告知於朕?”
許秉彝站起身來,低頭哈腰笑著應道:“回陛下,確如聖上所料,老奴此番前來正是向陛下報喜啊!模具與煤球爐已然製作完工,請陛下過目。”說著,他讓人將煤球爐抱進了係暖閣,而他自己則雙手呈上一個用錦緞包裹得嚴嚴實實的物件。
朱由校滿心歡喜地接過那個包裹,小心翼翼地打開。當看到裡麵的東西時,他的眼睛頓時亮了起來——那不正是自己親手繪製在圖紙上的蜂窩煤模具嘛!他仔細端詳著手中的模具,發現其外形與自己設想中的幾乎一模一樣,內心不由得湧起一股成就感。
朱由校拿起模具,翻來覆去地查看了一番,又輕輕擺弄了一下其中的機關。經過一番研究之後,他驚喜地發現這個模具內部的構造竟與前世記憶裡的壓製器十分相似,隻是兩者在材質方麵有所不同罷了。眼前的這個模具乃是由鐵質打造而成,雖說堅固耐用,但是在使用過程中,會碰到水,容易生鏽,至於具體能夠使用多長時間,目前尚不得而知。不過好在隻是暫時用來替代,應該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
而煤球爐就是前世他奶奶家那種常用的爐子,由於時間太緊,煙囪隻是兩根直管。
“走!”朱由校大手一揮,朗聲道:“隨朕出去一趟!”話音未落,這位連早膳都還未來得及享用的皇帝便已大步流星地朝著宮外走去。隻見他身後緊跟著吳彤、許秉彝二人,再加上今日負責值守的一眾威武雄壯的大漢將軍,一行人浩浩蕩蕩地離開了皇宮,徑直向著南城方向行去。
不多時,他們便抵達了南城。朱由校對這裡似乎頗為熟悉,腳步輕快地穿梭於大街小巷之間,不一會兒工夫,就準確無誤地停在了一戶人家門前。緊接著,他抬起手來,輕輕叩響了那扇略顯陳舊的木門。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