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坐在龍椅之上,目光緩緩掃過朝堂之下的群臣。他注意到今日早朝所討論的四大議題之中,廢除遼餉、擴大開海和考政法這三項已然順利通過。然而,當他正欲再度提起那備受爭議的重開商稅之事,以便進一步深入探討之時,首輔葉向高卻突然出班進言。
隻見葉向高躬身施禮後,朗聲道:“陛下,今日之早朝已曆時頗久。諸位大臣手中皆有諸多緊急公務亟待處理。依微臣之見,此事不妨暫且擱置,待到下次早朝之時,再行商議也為時未晚啊。”
朱由校微微皺眉,陷入沉思。他深知重開商稅一事對於國家財政的重要性,但同時也理解大臣們身負繁重政務。經過一番權衡之後,他終於輕輕點了點頭,表示同意葉向高的提議。
隨著朱由校一聲令下,宦官高聲宣布散朝。滿朝文武紛紛行禮告退,天啟朝的第一次早朝就在這樣略顯匆忙的氛圍中落下帷幕。
此次早朝雖然結束,但它所帶來的影響必將極為深遠。可以預見,不久之後,內閣頒布的這條政令便會傳至地方各級政府。
屆時,有的官員或許會認為這些政令乃理所當然之舉,理應不折不扣地予以執行;而另一些人則可能會在背地裡對內閣通過如此嚴苛乃至被視為“慘無人道”的政令而心懷不滿,甚至暗中咒罵不已。
散朝之後,朱由校拖著略顯疲憊的身軀,緩緩地躺倒在了暖閣那柔軟舒適的軟榻之上。正當他準備稍作休憩之時,一名內侍匆匆趕來稟報,說是首輔葉向高求見。朱由校微微皺了皺眉,但還是向內侍點了點頭,示意讓首輔進來。
待朱由校坐直身子,整理好衣冠後,葉向高邁著沉穩的步伐,施施然走進了暖閣,並恭敬地向皇帝請安行禮。朱由校擺了擺手,開門見山地問道:“不知首輔此番前來求見朕,可是有什麼緊要的公務需要商議啊?”
葉向高抬起頭,迎上皇帝的目光,恭聲答道:“陛下,微臣此次前來,乃是為了解釋一下關於提議推遲廷議重開商稅一事。想必陛下也知曉地方政府曆年積欠稅款這一狀況。微臣認為,不妨先等待考成法得以順利執行之後,再行頒布清丈土地之法。如此操作,不但可以確保各項政令有條不紊地推行,而且那些曆年所積欠的稅款,也能夠借著清丈土地之機,一並予以收回。屆時再提出重開商稅之法,定能輕而易舉。”
聽到這裡,朱由校的目光緊緊地鎖定住了葉向高。他心中暗自思忖,著實有些摸不透身為東林黨魁的葉向高,為何竟會主動提出這樣一個清丈土地的議案。畢竟,當年張居正剛剛離世不久,這項政策便在百官與皇帝的聯手之下,迅速地被叫停掉了。由此可見,此法令對於朝中的眾多官員以及地方的士紳們來說,簡直就是極為不利、難以接受的存在。
前世學過厚黑學的朱由校可不認為這是葉向高向其靠攏的預兆,不過朱由校還是點了點頭,表示接受了他的解釋,並且要求他回內閣之後暫時不要將此事傳揚出去。如今正是多事之秋,事還沒辦滿朝皆知的案例實在是太多了,他不想打沒把握的仗。
葉向高並沒有過多停留,在將這件事情稟報完畢後,便恭敬地向朱由校告退離開了。
朱由校不敢有絲毫耽擱,立刻傳召了軍機大臣們前來覲見。待眾人到齊之後,朱由校將剛剛從葉向高處得來的提議詳細地向他們講述了一遍,然後一臉嚴肅地看著眾人,開口問道:“諸位愛卿,對於首輔所提出的這個建議,你們都有什麼看法和見解?”
話音剛落,隻見站在隊列前方的太常寺寺卿畢自良率先出列回話道:“啟奏陛下,依微臣之見,葉首輔此番舉動恐怕另有深意。眾所周知,商稅一事若要推行開來,受其影響最大的當屬那些商業繁榮昌盛之地,而在我大明境內,最為繁華富庶、商業發達的地區無疑便是江南一帶了。
葉首輔身為江南出身的東林黨黨魁,自然難以完全置身事外。所以,微臣推測他此次重新提起清丈土地之舉,實則暗藏玄機。或許他真正的目的在於通過此舉來試探陛下您對江南士紳的態度,企圖挑起陛下與江南士紳之間的矛盾和衝突。一旦陛下在麵對江南士紳的壓力時選擇知難而退,那麼關於重開商稅的說法自然而然也就會隨之消散於無形之中了。”
聽完畢自良這番分析,朱由校不禁雙眼一亮,心中暗自思忖起來。原本他還以為葉向高那老家夥突然轉性,開始真心實意地向著自己這邊靠攏了呢,沒想到竟是包藏著這樣一番禍心!想到此處,朱由校忍不住用力地點了點頭,表示對畢自良觀點的認同。
緊接著起身發言的乃是刑部郎中洪承疇,隻見他拱手作揖後,不卑不亢地開口道:“陛下,對於畢大人方才所言,微臣不敢苟同!遙想我大明朝自開國至今已有兩百餘年之久,其間但凡皇權強盛之時,則臣子權力相對式微;反之亦然。依微臣之見,此次首輔之舉或許正是因為其深切感受到陛下推行變革的決心堅如磐石、不可動搖,故而才會以這種看似迂回曲折的方式逐漸向陛下移交手中權力。要知道,首輔大人可是陛下您親自選定作為內閣大臣的首要人選呐!因此,陛下不妨靜下心來,仔細觀察一番,看看這其中是否真有深意?”
待洪承疇話音落下,暖閣之中其餘諸位大臣也紛紛各抒己見。一時間,整個暖閣內議論之聲此起彼伏,好不熱鬨。
朱由校則默默傾聽著眾人的言論,並在心中暗自梳理歸納。經過一番思索,他驚訝地發現,就當前形勢來看,軍機處內部已然明顯分化成了涇渭分明的兩大派彆。一派認為此番局勢發展對朝廷有利,前景一片光明;另一派則持相反觀點,覺得暗藏危機,不容樂觀。
麵對如此錯綜複雜的局麵,朱由校深知草率行事絕非上策。
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他最終決定暫且按兵不動,先行觀望一段時日再說。此時正值冬去春來之際,氣候即將漸漸回暖。既然朝中之事一時半會兒難有定論,那倒不如先將注意力集中投向遼東那片廣袤的地域。那裡不僅是軍事戰略要衝之地,更是關乎國家安危與穩定的關鍵所在。唯有妥善處理好遼東事務,方能確保大明江山社稷無虞。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