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董可威看來,隻要龍驤商會按照工部出的圖紙,將天津城建成,其餘諸事都不必操心,那何樂而不為呢?於是乎,眾人便圍繞著這個新奇的想法展開了數日激烈的討論,並不斷對其加以完善。
終於,在經曆了漫長而艱苦的努力之後,天津城的設計圖紙猶如一件精美的藝術品般呈現在眾人眼前。這座全新的天津城占地麵積約達二十平方公裡,規模幾乎與北京城的外城不相上下。據估算,它足以容納五萬戶人家入住其中,居民數量將近六十萬人之多。無論是從城市的麵積還是人口方麵來看,相較於原有的天津城而言,都有著十倍以上的顯著增長。毫無疑問,這必將是一項極其浩大且艱巨的工程。
此外,天津這座城市被賦予了一項至關重要的使命——擔當起京城那規模宏大的糧倉之責。為此,人們決定於運河的儘頭之處精心修築一座無比龐大的糧庫。來自江南地區源源不斷的漕糧將會被妥善地儲存於此,而後通過海運以及陸運等多種運輸方式,再次踏上征途,向著九邊之地進發。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在此前與諸多列國共同議定的市舶司當中並未包含天津這一地方,但朝廷卻另有一番深謀遠慮的規劃:他們打算在大沽口大興土木,建造一處規模巨大的碼頭。如此一來,北方的眾多物資便能借由海運這條便捷通道,順利抵達日本、琉球、朝鮮等周邊國家。
據工部預算,這一係列的擴建工程所需耗費的資金約達兩千萬兩白銀巨資。而在人力方麵,預計需要動員二十萬至五十萬人參與其中。要知道,投入施工的人員數量多少將會對工期產生直接且顯著的影響。人數越是眾多,完成這項浩大工程所花費的時間也就越短,這對朝野來說都是個好消息。
除去上述那些必不可少的建築物之外,朱由校更是高瞻遠矚地將兵部也納入了整體布局之中。畢竟,天津不僅要在未來成為京城的糧倉保障,更肩負著成為京城堅實屏障的重大責任。所以,相應的軍事設施自然不可或缺。隻有這樣,天津才能真正實現其多重戰略目標,為國家的繁榮穩定發揮關鍵作用。
特彆是要在大沽口建造炮台,以應對可能到來的海麵上的威脅。當然,這些都是未來第二期的建設規劃。
作為承建方的龍驤商會看上去要墊資兩千萬兩白銀,實際上並不用花費如此之大。水泥是現成的,泥沙石子滿大街隨處可挖到。隻需要購買足夠的磚石、以及人工的費用,整個花費應該不到一千萬兩左右。
二十平方公裡麵積的天津城,要建成容納五萬戶百姓,最少需要五萬套住宅,原住民僅有不到三千戶,也就是說有將近四萬七千套住宅是可以售賣或者租賃的。除此之外,還有東西兩市商業街,有著成千上萬間商鋪、酒樓等都是無主之物,都是可以進行售賣出租。
這裡的收益豈止一千萬兩白銀?等將來商會賺的盆滿缽滿之時,希望工部、戶部不要流哈喇子才是啊。
朱由校暗暗的發笑。
舊城改建這事兒,要是放在後世,那絕對是發家致富、走向人生巔峰的不二法門啊!“暴發戶”幾乎已經成為“拆遷戶”的專屬標簽啦。然而,在當下這個時代可就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咯!要知道,把老百姓那破舊不堪的茅草屋給拆掉後,居然還能回饋給他們一間同等麵積大小的水泥瓦房,這簡直是菩薩心腸啊有沒有?如此厚道的舉動,簡直人神共憤啊!要知道這時代的百姓被被士紳欺辱,碰上清官則還好,還有地方哭訴,如果碰上貪官,除了打碎牙齒往肚子裡咽,就沒有其他申訴的地方了。
再說原來那些坑窪不平的泥路,路旁到處都是臟兮兮的垃圾和讓人作嘔的汙垢之物。尤其是每逢炎炎夏日,那漫天飛舞的蠅蟲簡直讓人崩潰。
不過從今往後,這種狀況將會徹底消失得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什麼?當然是筆直平坦的水泥路啦,還有那一直通向渤海的寬敞下水道,以及每隔一段距離就能看到的乾淨整潔的公共廁所。毫不誇張地說,這座全新的天津城已然成為後世標準的城市規劃典範,同時也是朱由校對這個時代所做出的一項極具創新性的偉大舉措。
不僅如此,朱由校心裡早就盤算好了:等到將來水泥能夠實現大規模量產的時候,他還要依照天津城的模式對京城也來一次轟轟烈烈的大擴建!
而且,他還憧憬著在接下來的一百年時間裡,讓全國各地都紛紛效仿開展類似的擴建工程。真要是那樣的話,哪怕出現再多的流民也不必擔心害怕,畢竟大家都能安居樂業嘛;而廣大的老百姓們自然也就無需因為吃不飽肚子而去走那條造反的絕路嘍!
當然,現在的一切都還是朱由校腦海中的藍圖,隻有消除了外在的威脅,實現國家穩定了,大基建才能逐步實施起來。
這不,遼東的女真人的攻勢剛剛被壓製下來,西北的蒙古人又跳了出來。
據延寧固甘四鎮總督黃嘉善上的奏折來看,河套蒙古部落冬季受災嚴重,加上占據河套地區的順義王因連年與周邊蒙古部落相爭,損失頗大,已然無法有力的控製其麾下的其他小部落。
順義王乃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領主,孛兒隻斤氏,名叫卜石兔,俺答汗第五代孫。他的妻子是著名的三娘子,這支蒙古部落占據著河套地區,汗廷是歸化城呼和浩特市)。近幾十年來,由於互市的建立,少有侵略明疆,算是一支比較友好的蒙古部落了。但是,其底下的小部落幾乎是每年都會走一趟大同、延綏等邊關,搞點破壞掠奪些百姓,實在是煩不勝煩。
如今,剛春暖花開,這些小部落又開始蠢蠢欲動了。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