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西南地區民族政策的調整一事,在大明朝廷內部早已形成了統一意見,並且也已開始按部就班地推行落實。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實際所取得的成效卻差強人意。追根溯源,問題的症結所在其實正是那些士大夫們過度膨脹的自尊心從中作梗。倘若他們無法摒棄那種自視甚高、淩駕於他人之上的心態,自然也就不可能彎下腰來,深入地去探究那些宣慰司、宣撫司的普通民眾內心深處的真實訴求與渴望。
要知道,無論是在哪個朝代、哪個地域,貪官汙吏總是如同野草一般難以根除。而這恰恰也是朱由校下定決心要鏟除的一顆巨大毒瘤。並且,他始終堅守著這樣一個信念:隻要自己尚存人世一天,反腐敗的行動便絕不會有絲毫停歇。到萬不得已之時,甚至不得不搬出太祖皇帝遺留下來的祖訓,以此作為利器來懲治這群貪贓枉法之徒。
隻有將少數民族的百姓視為本國臣民,打掉那些貪官汙吏,還朝野一個清正廉明的環境,相信,民族大融合並非要等到滿清或者後世才能完成。
對待蒙古方麵亦是如此。
長期以來,大明王朝一直都是采取一種利用的策略來應對來自蒙古的威脅。時而借助蒙古人的左手去攻擊其右手,時而又反其道而行之,但始終未能製定出一套詳儘完備且行之有效的綱領,用以從根本上消除蒙古所帶來的種種隱患與危機。
針對這種情況,朱由校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認真總結歸納出了此前在處理相關事務時存在的幾處不足之處。
首先便是要進一步擴大雙方之間的互市規模,同時削減給予蒙古的白銀“歲賜”數量,轉而更多地采用茶葉、美酒以及絲綢等物品來取而代之。
其次,針對性的交易鐵製品;盟友關係,可以馬換刀、劍等鐵製品;友好關係,可以馬換鍋、鋤頭;一般關係或敵對關係,禁止交易鐵製品。
不管關係如何,火槍、大炮是禁售品。當然,善於騎射的蒙古人估計也看不上這些熱兵器,所以正好遂了他們的心願。
最後,皇帝、親王帶頭迎娶蒙古公主;以此來彰顯蒙漢一家親。隻要這位公主誕下子嗣,那麼未來這位王子在漢蒙兩族的地位絕對是首屈一指的,同時也是兩族能否融合的關鍵。
而最後一點在朱由校看來,才是能否實現民族大融合最為核心的一點,隻有這樣,才能讓女真人不能獨美於當前。
根據不完全統計,大明至少有四分之一存世的世襲勳貴是蒙人血統,這也是活招牌,也是他可以運用的一點。
大臣們都沉默了,今天朱由校好好的給他們上了一堂民族課。
民族融合,不光隻有眼前的一些好處,在朱由校眼中,真正的萬國來朝是什麼?那是全世界所有民族他都是明朝人,隻有這樣,才能算真正的萬國來朝。
隻有將他們真正的視為本國國民,那麼你才能從心理上征服人家,否則,僅僅隻是肉體的征服,遲早有一天會反複。
真正的大國,就應該有海納百川的心態。
......
今日的上書房,異常的安靜,氣氛也是相當的壓抑。對於朱由校想要迎娶蒙古人為妃之事,大臣們都有些舉棋不定。
好處自然不少,君不見如今的京軍中就有數千蒙古騎兵,這些人都已經徹底的融入了大漢民族。壞處則是,又是一件倒行逆施之舉,因為明朝十幾位皇帝,自己從來沒有過妃子是外族的。此處請知識麵廣的書友指正!)
可想而知,一旦這個消息朝野皆知,皇帝將受到多大的非議。
更何況,這什麼科爾沁部落願不願意嫁女還尚未可知呢,萬一是皇帝一頭人,人家來個拒絕,這讓皇帝如何下台?
你不尷尬,我還尷尬呢!到那個時候,下不來台的可就不止你皇帝了,連我們這些‘走狗’都會被非議死。那如山的彈劾奏章,不用想肯定都堆積如山。
朱由校對於大臣們的沉默不語,他也非常無奈。站的角度不同,看待問題的視角自然也不同,或許這就是高處不勝寒的意義吧!
於是他提議,先試探下順義王、察哈爾部、科爾沁部、內喀爾喀部,幾位汗王、領主接觸下,看能否通過聯姻的手段,獲得他們真正的擁護。
眾大臣:想屁吃呢?蒙古人狡詐如狐,一個女人就能真心臣服?
前期步子可以邁的小點,這樣也不會輕易的扯到蛋。
大臣們總算是點頭允諾了此事,對於出使的人選,眾人又開始頭疼起來。
鴻臚寺在朱由校眼裡,完全是個累贅,這裡目前受東林黨把持,如果通過他們,百分百這事成不了,搞不好還滿朝皆知,鬨笑話是肯定的,搞不好給他來個上萬民書什麼的,那就尷尬了。
這時候,朱由校想到了兩個人,那就是恭順侯吳汝胤,此人正是出自漠西蒙古部落,祖上乃把都帖木兒,洪武二十三年來歸明朝,被太祖皇帝賜姓吳,封為恭順伯。其子吳克忠,曆年來跟隨成祖皇帝遠征蒙古,應功授封為恭順侯,世襲罔替,傳到至今已經是第六代恭順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還有一個是永順伯薛斌,此人家族也是洪武年間歸附的蒙古人,屬於漠北蒙古的一支。
此二人皆為蒙古人後裔,帶兵打仗的本事已經退化到零,出使下蒙古應該問題不大,如今這些人都已經團結在他身邊,成了龍驤商會股東之一,為國出力自然不在話下。
雖然這些人都已經成了紈絝子弟的代表,不受正經文人仕子的待見,可他們的出身代表著他們終歸與皇帝是一條心。稍加點撥,或許能在另外的戰線上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也說不定呢?
......
新的民族融合政策在上書房中逐漸形成,作為核心決策層的內閣與軍機處大臣們的觀念需要朱由校一步步去慢慢引導,‘羈縻政策’終將被曆史所淘汰。
針對西南土司,內閣再度發出一道政令,主要內容為,要求自三省總督朱燮元以下所有的文武官員,正視少數民族百姓的訴求,對於叛變的永寧宣撫司的從犯,要將其與主犯區彆對待。
對於受其脅迫或誤入歧途的土司和土民,則要求其采取寬大和招撫的政策,給予赦免和安置。
對於頑固不化的奢崇明等首要分子,則要求其毫不留情地予以殲滅。
總而言之這裡麵的度需要其自行把控,作為朝廷就不從中瞎指揮了。
朱由校相信,曆史上朱燮元就是如此做的,隻不過時間推後了幾年。如今讓他開卷考試,朱由校也是想讓這個進程能縮短一些。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