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士大夫共天下?哪個腦殘的皇帝都不會說出如此大逆不道的空話,那不就成了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了?那天下還不亂了?
宋時,文彥博曾對宋神宗進言時表達了“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非與百姓共治天下也”的觀點,得到了宋神宗的認可,這反映了宋代士大夫政治主體意識強烈,皇帝重視與士大夫共同治理國家的理念。
可認可歸認可,並不代表說你士大夫可以蹬鼻子上臉啊!國家都快完犢子了,誰還和你講這個?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合著你們士大夫有著超然的地位,比王子和庶民更加尊貴?你士大夫已經跳出三界,不在五行中了?簡直可笑至極。
隨著欽差行轅的奏折、秘折被八百裡加急送往京師,內閣、司禮監。有部分被中途攔截,有部分則順利送抵京師,到了相關官員手中。
隨之而來的就是一個千瘡百孔的江南官場。
南京六部尚書因罪被捕的有四人工、刑一直空缺)十二位侍郎被捕了九人缺三人),侍郎以下幾乎一掃而空,
資政大夫、南京左都禦史何熊祥某日上班時,發現原本偌大的公房,居然就剩下了寥寥數人,包括之前還屬於正直派的李成名、宋繼登二人,也被牽連進去了。好在還有二十來個萬曆四十七年的進士及第的年輕官員,否則整個南直隸乃至南方數省的工作都將停擺。
不停擺不行啊,有些部門連一個有品級的都沒了,剩下的吏員平日裡就是端茶送水,打打下手的,總不能讓他們替正二品尚書去拍板公務之事吧?
南京尚且如此,其他州府、縣就更加誇張了,幾乎所有帶品級的全部被拿入獄。
可以說整個南直隸官場,十去九空。
可把老熊給愁壞了,如今他可以說是在南京屬於二十人之上,無人之下,一言九鼎,他說啥就是啥的地步了。
可他隻是這個國家一半麵積的最高檢察院檢察長啊。你讓他又當爹又當媽的,管理所有六部事宜,不是要了他的老命嗎?
有人愁自然就有人喜,如此之多的官位空缺,眼熱的大有人在。二十多個新科進士無不是臉上愁容滿麵,內心卻是歡喜的隻想抱著魏忠賢喊爸爸!這個時候還不表現,更待何時?
欽差行轅,魏忠賢坐在主位上,放肆大笑,興奮的不能自已。他的房間裡,銀票、珠寶、黃金多得都快堆不下了,而跟著他一起下江南出差的有一個沒一個的,哪個不是收獲滿滿!
“喲!老魏,什麼事情這麼高興,說出來也讓朕高興高興啊!”一道令人熟悉的聲音從大門外傳了進來。
魏忠賢聽到這個聲音,大笑聲嘎然而止,像是被人掐住了喉嚨,此時他已經顧不上其他,隻見他彈射起步,衝向大門,反應是賊拉快!
而大廳內所有人都是渾身一震,他們身體僵硬,不敢置信的扭頭望向大門處。
心中無不是在默念,臥槽!臥槽!臥槽!那位爺怎麼來了?
沒錯!那位爺邁著輕快的步伐來了!他輕笑著越過向他行禮的魏忠賢,直奔主位而來。
剛一坐下,底下的官員們立馬跪倒在地,恭敬地喊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沒錯,消失多日的朱由校空降到了滿目瘡痍的南京城——這座大明的陪都。
坐在主位上的朱由校微笑著看著底下的功臣,好在下麵的人都跪倒在地,沒有察覺到他時不時抽搐的嘴角,以及發抖的雙腿。
朱由校心中無不是在痛罵不已!他奶奶的,兩千裡路啊!老子連著三天,幾乎晝夜不停地騎馬趕路,深怕來晚了趕不上趟,這種辛苦,哪個皇帝吃過?
太祖?成祖?當朕沒說!!!
......
南直隸發生的事情,遠在北京皇城的朱由校一清二楚,連魏忠賢收了多少銀票,晚上高興多喝了幾杯酒他都一清二楚,可以說事無巨細他都門清。
這次派出魏忠賢加顧秉謙為首的欽差隊伍來禍害江南,這步棋走的非常妙。
朱由校承認,這個時期的明朝,不法之人是多了點,但也不是沒有好人。那識趣的南京勳貴,剛正清白的陪都官員,奉公守法的商人,也不是沒有,正是因為這些人的存在。
抓捕犯人時候,僅僅死了不到二十人,官府的運轉沒有徹底停擺,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還能得到有限的供應。這無不是在說明,大明王朝還能被救起。
正因為還有救,朱由校在北京再也坐不住了,於是才有了三天跑兩千裡路的壯舉,不辭辛苦的第一次下江南。
來的路上,他一直在想,前世的康熙、乾隆下江南是何等的壯觀,同樣是皇帝,他卻跑的連拉臭臭的時間都沒有。同樣是皇帝,怎麼差距就這麼大呢?
朱由校的到來,非常及時!
大清洗已經開始朝著浙江、江西、湖廣蔓延,除了士紳、官員、商賈,連南京國子監、各大書院都未能幸免。如果不是國朝有著幾萬人的官員隊伍,之前他又一時興起搶救了三百舉人,搞不好,整個江南的商人、官員、學子都快要被他一網打儘了。好在這三百舉人,確實是他的親兒子,在清洗之前也讓他們給家裡去信,讓他們的家族遠離這場旋渦,坦白從寬,亡羊補牢。
通過這將近十個月的改造,這些人終於清楚明白了什麼是民族大義,什麼是君王一怒,浮屍千裡。所以,聽勸的家族在這次浩劫中得以幸免,而不聽勸的......
皇帝的到來,使得搖搖欲墜的南直隸有了主心骨,惶惶不可終日的江南幸存士紳再也不用躲在家中瑟瑟發抖;惶恐不安的官員再也不會擺爛。
於是,一場彆開生麵的朝會在南京久皇宮召開了。
上朝的官員寥寥無幾,加上二十餘名各部主事也才不到四十人,其中還有十幾名是夠上朝品級的欽差官員。
沒內閣首輔、沒通政使、沒司禮監三方印章的三無聖旨從南京城發往了南直隸各地。
這道聖旨上,都是提拔官員的內容,也就是委任狀。
蘇州、揚州、安慶、鬆江等地知府、無錫、上海、鹽城等地知縣,幾十名北京、南京六部主事要麼平移到地方任知府,要麼被降職當知縣。
這也怪不得朱由校,畢竟他還年輕,能記住這麼多官員的名字就算不錯了。
這道聖旨最終還是要通過內閣、通政司的首肯,才能算數。不過如今的這兩個部門都把持在朱由校的親信手中,命令的通過自然是不在話下的,唯獨要做的就是要開導那些被降職到地方做知縣的那些人。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