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加速軍工發展(2)_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 > 第231章 加速軍工發展(2)

第231章 加速軍工發展(2)(1 / 1)

京軍大營校場,朱由校端著大明朝第一支燧發火槍,十分鐘內,完成了五十米至二百米開外的靶子射擊十次,有六槍中靶。

這支燧發槍,重約五千克,長度在一百二十厘米,配備一根長一百厘米的刺刀,口徑在十七毫米,裝藥十五克,鉛子重十五克;有效射程應該在五十到一百六十米之間。其槍管與葡式火繩槍一樣,隻不過一個是用燧石擊發,一個是用火繩點火擊發。

在彈藥裝填上速度,使用便捷度,士兵操作難易程度上,燧發槍都比火繩槍來的方便、快捷。

高興的朱由校眼珠子一轉,當場封亨利·馬漢為正六品雲騎尉,九級匠臣,在研發小組中,抽調五十名能工巧匠輔助其繼續研發更加先進的燧發槍。

而這大明朝第一支燧發槍自然就成了朱由校的收藏品。

雖然這支燧發槍有著劃時代意義,但是朱由校還不滿意,他要的是更加先進,能大批量生產的燧發槍,他給了馬漢及其研發團隊三年時間來實現這個夢想。

除了火槍研發工作有了領頭羊,火炮研發工作同樣有了新進展。

由於明朝收回了壕境今澳門)的管轄權,卜加勞鑄炮廠被朱由校整體收購,而首席鑄炮師陸五攜其徒弟二十人,葡萄牙鑄炮專家伯多祿·卜加勞的兒子萬奴?卜加勞及六十名葡萄牙鑄炮師一並加入了兵仗局。陸五此人,雖在明史中籍籍無名,但其與其徒弟在鑄炮廠主要負責鐵炮的鑄造,而葡萄牙鑄炮師主要負責銅炮的鑄造。而這六十名鑄炮師恰恰就是老卜加勞親手帶出的徒弟,在銅炮造詣上可謂是處於世界頂級的存在。

在陸五、葡萄牙鑄炮師以及陳兵為首的明朝鑄炮師,三者合並為一之後,經過一年磨合,在天啟二年九月,研發出了一種新式十二磅火炮。

此種火炮采用了最新型的“鋼骨鐵胎”其內層為含碳量0.3的低碳鋼,中層為高矽鑄鐵,外層覆以青銅套筒。雖然這門火炮的造價是原來的兩倍,但使用了新型材質的火炮炸膛率得到了有效的控製,並且,將有效射程提高到了八百米,重量也減輕了二百公斤。

十二月,他們以新式材質為主,研發出了第一門二十四磅炮和四十二磅炮。

二十四磅炮,全長三米,重兩噸,炮座為四輪驅動,四匹馬就能帶動,大大方便了火炮的移動距離和速度。有效射程達到了兩裡,最高射程四裡。

四十二磅炮,全長同樣三米,重三噸,同樣采用了四輪驅動,六匹馬即可帶動。有效射程四裡,最高射程六裡。

高興的朱由校準備封賞陸五與萬奴?卜加勞為從六品武騎尉,八級匠臣時,萬奴?卜加勞拒絕了此等封賞。他提出,自己相比起鑄炮,對做生意更加有興趣。

自從老卜加勞去世後,他一直是將鑄炮廠托付給陸五來運營,自己則投身商業,通過西班牙、大明之間的航線便利,他從事了珠寶、棉布、瓷器、絲綢、鐘表、糖、絲線、魚、茶等外貿。

朱由校很詫異,彆看小卜加勞四十不到,生意做的還挺雜,不過讓他高興的是,此人是個不可多得外貿型人才,正好他手上的龍驤商會缺乏一個有世界觀的掌舵者。

財大氣粗的他立馬就花費巨資收購了卜加勞的洋行,並委任其為龍驤商會外貿總掌櫃,負責在廣州籌建分行,廣州十三行的雛形即將提早誕生。

......

軍工業想要取得巨大的發展成就,就絕對繞不開冶鐵業的高度繁榮與昌盛。

最令朱由校感到震撼不已的事情之一便是大明冶鐵業所展現出的強大實力。據相關曆史記載所述,早在正德四年的時候,便已有多達十座煉鐵爐正式投入到生產之中,其每年所產出的鐵量高達四十九萬斤之巨;同時還有二十座炒鋼爐也在緊鑼密鼓地運作著,每年能夠煉製出二十一萬斤的熟鐵以及六萬斤的鋼鐵。

到嘉靖年間時,僅僅隻是廣東省一地的鐵產量就已經飆升至令人咋舌的兩千七百六十四萬斤!放眼整個大明王朝,其全年的總產量更是達到了驚人的九千萬斤,這個數字在當時的全球範圍內所占比例竟然高達三分之一!不僅如此,數量眾多的優質生鐵還被源源不斷地出口到了東南亞各國。

到了朱由校繼位時,全國生鐵總產量已經突破了嘉靖時期的最高值,達到了驚人的兩億斤,而熟鐵和鋼鐵的產量分彆是五千萬斤和三千萬斤,約等於後世的一萬八千噸。

其中正德年間那些坐落於北京周邊地區的數十座煉鐵爐和炒鋼爐,這些爐子每年能夠為宮廷供應足足百萬斤的生鐵、四十萬斤的熟鐵,和十萬斤鋼鐵。

相較於以往的數據來看,全國範圍冶鐵業發展迅猛,可以說這得益於明初就施行的鐵礦私有化,這也使得計劃施行全國鹽鐵專營政策的朱由校暫時停下了兼並的步伐。

無論是製鹽還是煉鋼,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便是需要充足且穩定的熱能供應,而在朱由校積極倡導並大規模推廣蜂窩煤以前,支撐起這些工業生產和日常生活所需熱能的,無一例外均是木材資源。從高高在上的官窯燒製精美絕倫的陶瓷器皿,到尋常百姓家抵禦寒冬臘月時那微弱的爐火,無一不是依賴著廣大民眾不辭辛勞地登山入林去砍伐木材方才得以實現。這種獲取能源的方式不僅極度耗費人力與時間,而且所付出的成本也是相當高昂。

然而,隨著蜂窩煤的橫空出世,猶如一道劃破黑暗夜空的閃電,瞬間照亮了明人的視野,並引發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變革浪潮。人們仿佛突然被喚醒一般,爭先恐後地投身於探尋煤礦寶藏的偉大征程之中。先是山西省境內捷報頻傳,接著陝西省、直隸省、江西省等地也陸續傳來令人振奮的好消息——一處又一處規模宏大的煤礦以及儲量豐富的鐵礦接連不斷地展現在世人麵前。這一係列激動人心的發現宛如一把神奇的鑰匙,成功地為大明王朝蓬勃發展的煤炭行業開啟了一扇通往光明未來的希望之窗。

需知,從古至今,采礦業始終屬於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一座煤礦的規模越是龐大,其所需求的勞動力數量也就愈發眾多。而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幾乎所有的礦主都被貪婪蒙蔽了雙眼,變得冷酷無情。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生產成本以謀取更多暴利,他們所雇傭的礦工絕大多數竟然都是沒有合法身份的“黑戶”。正因如此,才致使《明史》中有關於明朝人口長期保持在六千餘萬這一現象的相關記載。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純陽賤神 尊七道 仙子,你怎麼有條蛇尾巴 玄河大陸 苟在宗門當藥奴,開局嚇哭聖女 重生後,被瘋批大佬摟腰吻 玄門小祖宗下山,陰間熱搜炸了 離婚後喜提龍鳳胎,四個大佬排隊求名分 我和老王的奇妙修行之旅 穿越大秦:紅顏助國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