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間,左右兩翼負責護衛的連隊發出了急促而尖銳的禦敵警示聲!這突如其來的警報瞬間打破了原本緊張但還算有序的氣氛,一時間,整個大陣內都掀起了一陣不小的騷亂。
要知道,這些明軍可是經過長時間嚴格訓練、紀律嚴明的精銳之師。但是,即便他們平日裡的訓練如何出色,當真正置身於這戰火紛飛、硝煙彌漫的殘酷戰場之上時,尤其是麵對著火藥爆炸所產生的滾滾濃煙,遮蔽住了前方的視線,讓人難以看清戰局的時候,內心深處不可避免地會生出一絲恐慌和不安來。於是乎,在最初的那一刻,人群開始有些騷動起來。有的士兵不自覺地握緊了手中的武器,眼神中透露出緊張與焦慮;有的則低聲交頭接耳,試圖從同伴那裡獲取更多關於敵情的信息。
但是,這種騷動並沒有持續太久。很快,將領們嚴厲的喝斥聲響徹在大陣上空:“穩住!保持陣型!”隨著這一聲聲怒吼,那些稍有慌亂的士兵們如夢初醒般迅速鎮定下來。他們深知,此時任何的混亂都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後果。更何況,此刻敵人已然逼近眼前,容不得絲毫猶豫和退縮。
左翼陣地上,兩個燧發槍連的橫隊如同被利刃劈開的竹簡般四分五裂。鑲白旗騎兵衝鋒卷起的浪潮中,衝在最前的牛錄額真額爾古納突然伏鞍,狼牙棒貼著馬鬃橫掃而過。正觀察敵情的明軍連長尚未來得及反應,胸甲便凹陷出碗口大的深坑,整個人如斷線紙鳶般被戰馬的衝擊力撞飛了好幾米遠。後列士兵的燧發槍噴出最後一道火舌,前排騎兵頓時跌落馬下,但後續戰馬已踏著同伴屍體躍入陣中。
雪地上綻開的血花裡,明軍火槍手們沉默著完成最後儀式:先扣動空膛的燧發機發出哢噠聲,再將刺刀底座旋緊。鑲白旗騎兵的彎刀劈開某士兵鎖骨時,他的刺刀已捅穿馬腹——這種以命換命的搏殺,使得幾乎每名倒下的明軍都能帶走一名敵人。
右翼陣地騰起的血霧中,六百白巴牙喇重騎兵突然如展開的鷹翼分作三股。中間主力重甲騎兵的板甲在陽光下泛起魚鱗狀寒光,馬蹄包裹的棉套讓鐵蹄聲變得沉悶詭異。當六排明軍剛完成齊射,僥幸活命的戰馬已躍過前排同僚的屍體,馬背上的紅甲兵精準劈砍,一個槍手的頭顱如熟透南瓜般滾落雪地。
明軍一名隊長被彎刀削斷右臂時,左手已扯開腰間震天雷的引線,他不退反進,衝著陰影猛地撲了過去。爆炸氣浪掀飛他半截身軀的同時,迸射的碎甲片深深嵌入敵騎戰馬眼眶,受傷的畜牲高高揚起兩隻前蹄,將背上的女真武士掀翻在地。陣地上此起彼伏的轟響中,至少二十顆震天雷在人體最密集處炸開,飛濺的骨渣在大地上烙出暗紅色梅花圖案。
這些渾身浴火的明軍如同移動的火炬,前赴後繼撲向缺口。某個雙眼被灼瞎的士兵循著馬蹄聲,拉響腰間的震天雷,最終與撞向他的一馬一人同歸於儘。
左右兩翼戰場上喊殺聲、兵器相交聲響徹雲霄,血雨腥風彌漫在空中。這些英勇無畏的戰士們舍生忘死地與洶湧而來的敵騎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殊死搏鬥。每一刻都有人倒下,但他們的犧牲絕非徒勞無功。
經過一番浴血奮戰,兩翼的女真騎兵終於艱難地絞殺完了眼前大部分的明軍。然而,還未等他們來得及喘口氣,便驚恐地發現等待著他們的竟是由九千餘名完成轉向的火槍兵所組成的堅固方陣。這密密麻麻的火槍手們手持精良的武器,嚴陣以待,散發出令人膽寒的氣勢。
此時彌漫在大陣上空的硝煙已經逐漸散去,女真人的蹤影已經藏無可藏。杜度深知己方已經無路可退,橫豎都是一死,倒不如拚死一搏!於是,他咬緊牙關,鼓足最後的餘力,如同餓狼般嚎叫著衝向了那片看似堅不可摧的明軍陣地。
就在這時,出人意料的一幕發生了。隻見麵向左右兩翼的明軍火槍兵們仿佛心有靈犀一般,齊齊看向各自的長官。隨著長官口中吹響的尖銳哨聲響起,士兵們毫不猶豫地邁開堅定的腳步,迎著衝殺過來的女真人奮勇前進。他們步伐矯健而有力,臉上毫無畏懼之色,心中隻有一個信念——殺光眼前的敵人,為犧牲的兩翼四個連同胞複仇。
刹那間,雙方如同兩股洪流猛烈地撞擊在一起。火槍齊鳴,硝煙四起,喊殺聲震耳欲聾......
隨著最後一名白巴牙喇發出一聲不甘的怒吼,重重地摔倒在地,揚起一陣塵土,這場驚心動魄的遭遇戰終於落下帷幕。最終,明軍火槍陣憑借著頑強的意誌和先進的火器裝備,成功抵擋住了精銳八旗軍那如狂風驟雨般的凶猛衝鋒,並取得了來之不易的勝利。
這一戰,可謂是血流成河、屍橫遍野。鑲白旗六千名無畏的騎兵,連同他們那位身經百戰的旗主杜度,全都殞命在了這片殘酷的戰場上。然而,明軍也為此付出了極為慘痛的代價——六個營的火槍兵中有兩千多名士兵永遠閉上了雙眼,還有一千多人身負重傷,生死未卜。但正是這些勇敢戰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這場針鋒相對、勢均力敵的激烈戰鬥的勝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向來以鐵石心腸著稱的熊廷弼,麵無表情地看著眼前這片滿目瘡痍的景象。他毫不猶豫地下達命令,讓損失慘重的兩個師留下來清理戰場,焚燒戰友們的遺體,並收繳敵軍遺留下來的武器輜重。而他自己,則率領著保存較為完整的第二十七師,毅然決然地踏上了收複失地、重振山河的艱難征程。
在後金國方麵,由於其部署在鐵林和開原兩地的主力部隊要麼被明軍徹底殲滅,要麼狼狽逃竄,致使原本留在這裡放牧的鑲白旗旗人們瞬間失去了強大的保護屏障。麵對如狼似虎的明軍,這些由婦孺老幼組成的旗人們驚慌失措,四處奔逃。儘管其中有一部分反應機敏的人借著戰馬的便利,逃離了這片死亡之地,但大多數人終究還是難逃被俘獲的命運。
天啟四年四月,陽光灑落在大地上,仿佛為這片土地披上了一層金色的紗衣。曆時整整一個月之久,一場驚心動魄的複仇之戰終於落下帷幕,而最終的勝利者正是英勇無畏的明軍!
這一戰,意義非凡。明軍不僅成功地收複了曾經失去的鐵嶺衛和開原衛等重要領土,更是給予敵人以沉重打擊。據戰後統計,此次戰役中,明軍共計殲滅了鑲白旗六千餘人以及蒙古人兩千多人。同時,還有多達八千餘戶、三萬餘名鑲白旗旗人淪為俘虜。
然而,這場勝利所帶來的成果遠不止於此。更為令人矚目的是,明軍在戰鬥中不但繳獲了象征著鑲白旗榮耀與尊嚴的戰旗,而且還意外地收獲了一具特殊的“戰利品”——努爾哈赤的親孫子愛新覺羅·杜度的遺體。這位年輕的將領就這樣命喪於明軍之手,成為了有史以來第一個慘死在明軍刀下的努爾哈赤血親。
消息傳出,朝野震動。人們紛紛對明軍的輝煌戰績表示讚歎不已,而對於後金來說,則無疑是一次慘痛的失敗。這場戰爭的勝負,不僅僅改變了雙方軍事力量的對比格局,更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整個東北地區的局勢發展走向。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