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四位皇嗣不幸夭折,剛剛年滿二十歲的朱由校原本就略顯沉重的麵龐此刻更是籠罩在了一層厚厚的陰霾之中,那曾經時常掛在嘴角的微笑也仿佛被硬生生地抹去了一般,徹底從他的臉上消失不見。
如今的朱由校不僅需要全身心地投入繁忙的政務當中,還得想方設法去安撫那四位因痛失子女而深陷悲痛中的後妃們。可以說,他整日都在忙碌奔波,幾乎沒有片刻停歇的時候,簡直就是忙得像個不停旋轉的陀螺一樣。
然而,幸運女神似乎並沒有完全將朱由校遺忘。就在三月和五月,令人欣喜的消息相繼傳來——李貞妃與李成妃竟然同時懷上了身孕!這個好消息猶如一陣春風吹進了朱由校那顆早已愁苦不堪的心間,讓他那緊鎖多日的眉頭終於稍稍舒展開來,心情也隨之有了些許好轉。
當朝鮮公主懷上皇嗣的消息傳到了朝鮮,更是讓全體朝鮮人民打上了雞血,他們深切的盼望著自家公主能給力的為大明皇室誕下龍子,萬一將來有那麼一天,帶有朝鮮血統的皇子登上大明皇帝的寶座,美好的畫麵讓全朝鮮人民瞬間高潮。
心情的改善給予了朱由校更多的動力和精力,他開始以一種比以往更為飽滿、積極的精神狀態重新投身於繁重的政務處理工作之中。
時間來到了天啟五年六月初九的清晨,陽光透過雲層灑向大地,照亮了紫禁城那宏偉壯麗的宮殿群。在這天的早朝上,氣氛顯得格外凝重而緊張。徐光啟代表帝黨,顧秉謙則代表閹黨,他們二人分彆鄭重地向皇帝朱由校遞交了各自的組閣申請。這一舉動無疑標誌著帝黨和閹黨正式邁出了獨自組閣的關鍵一步,一場激烈的權力爭奪之戰就此拉開序幕。與此同時,這也意味著已經存在了三十多年之久的東林黨,最終還是無法抵擋時代的洪流衝擊,正式淪為了曆史長河中的一粒塵埃,永遠地消失在了大明王朝的政治舞台之上。
天啟五年,整個大明王朝猶如一台被上緊發條的精密機器,在年輕而富有雄心壯誌的舵手朱由校的掌控之下,開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著他心中宏偉的目標破浪前行。
正月裡,山東、浙江、江蘇、廣東等四省共計十二艘巍峨壯觀的四級戰艦和三十八艘氣勢恢宏的五級戰艦,宛如鋼鐵巨獸一般,陸陸續續進入三支海軍的陣列之中。這些戰艦不僅是明朝海上力量的新成員,更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終結——它們將成為明朝最後一批傳統中式風帆戰船。
隨著繳獲自荷蘭的蓋倫船和武裝商船的技術被大明船匠們吃透,以及由近海防禦轉變為遠洋進攻的戰略需求的變化,各省的船廠紛紛將目光投向了火力更為強大的蓋倫船以及武裝商船,並以此為藍本,全力以赴地打造一支足以稱霸亞洲的明朝遠洋艦隊。
根據五省造船廠製定的規劃,到了天啟六年,預計將會有十艘四級蓋倫船和三十艘五級蓋倫船順利交付給海軍,屆時,這支嶄新的艦隊必將在浩瀚海洋上揚帆遠航,展現出無與倫比的威嚴與實力。積累相關經驗之後的沿海造船廠,將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打造三級蓋倫船的工作,並為天啟七年投入海軍序列的二級千噸)蓋倫船做好輔助工作。
與此同時,工部也向朝廷呈上了一份詳儘的天啟五年各省包括京城兵仗局)年度火器打造計劃。這份計劃如同一幅宏偉的藍圖,清晰地勾勒出了未來一年大明軍事裝備發展的壯麗畫卷。據估計,全年將生產四十二磅重炮二百門、三十二磅重炮四百門、二十四磅重炮八百門、十二磅火炮三千五百門;此外,還將製造一萬杆先進的燧發槍和六萬杆火繩槍。至於那些威力驚人的震天雷以及各種規格的大小彈丸,則更是數不勝數,其數量達到了成百上千萬之巨!
除了軍工方麵的生產計劃之外,時間來到了正月十九這一天,年後的第一次早朝之上,氣氛凝重而又充滿期待。就在眾人都以為這次早朝會像往常一樣按部就班地討論一些常規事務時,年輕的皇帝朱由校卻突然拋出了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議題,猶如一顆重磅炸彈投入平靜的湖麵,激起千層浪,令滿朝文武大臣們大吃一驚。
原來,朱由校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竟然提出要對未來的田賦製度進行重大改革。具體而言,他計劃將全國分為南北不同的省份,並根據地域差異製定出相應的稅收政策。
首先,朱由校對各省份進行了明確劃分:直隸、山東、河南、山西、陝西以及甘肅被歸為北方省份;四川、貴州和雲南、廣西則劃為西南省份;至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廣東,則統統納入南方省份的範疇。
在此基礎之上,朱由校進一步宣布了詳細的稅收調整方案。對於北方省份來說,其秋糧的田賦將會大幅降低至五十稅一的比例;而西南省份更是優惠至極,直接降至一百稅一;南方省份同樣有所減免,其中秋糧的田賦降為五十稅一,春糧則稍低一些,定為一百稅一。
不過需要特彆注意的是,這些稅率下調的優惠待遇並非毫無條件地惠及所有地區。隻有那些已經順利完成田畝普查工作的省份,才有資格享受如此優厚的減稅政策。這樣一來,既可以激勵各地積極開展田畝清查,確保國家稅收的準確與公平,同時也能夠有效減輕廣大農民的負擔,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
這個議題很快就被通過,如今的朝堂上,務實派官員占據了主導地位,對於明顯有利於百姓休養生息的政策,他們自然是舉雙手讚成。
如果說對於朱由校第一個提案群臣還隻是大吃一驚,那麼他第二個拿出來的提案更是讓群臣再也坐不住了。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