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己方的兵力相較於敵方而言處於絕對的劣勢,但正藍旗旗主、努爾哈赤的第五子莽古爾泰對於自己所率領的正藍旗有著無比堅定的信任。之前,他們可是被敵軍如同遛狗一般戲弄,遭受了極大的屈辱。然而此時此刻,眼前的明軍竟然膽敢擺開陣勢,準備與自己來一場正麵交鋒!這可把莽古爾泰給激動壞了,心中暗自思忖著:“哈哈,總算能夠狠狠地出一口惡氣啦!”
此時,敵我雙方之間的距離已然拉開了足足五裡地之遙。其實,這樣的安排並非偶然,而是雙方指揮官有意為之的結果。
要知道,騎兵發起衝鋒之時,必須要有足夠長的一段距離來逐漸提升馬匹的速度,直至其達到巔峰狀態下的極速奔跑。因此,當莽古爾泰遠遠望見對方的騎兵在遠處開始調頭時,他便心領神會地停下了追擊的步伐。就這樣,雙方仿佛達成了一種無言的默契,紛紛利用這段難得的戰前間隙,有條不紊地展開最後的準備工作。
有的士兵忙著更換胯下已經略顯疲憊的戰馬;還有些人則迅速掏出隨身攜帶的飼料袋,抓出一把把豆子塞進坐騎的嘴裡,好讓它們能夠儘快恢複體力,以最佳的狀態投入即將到來的激烈戰鬥之中。
準備工作終於迎來了尾聲,萬事俱備隻欠東風!早已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雙方騎兵,在各自章京和連隊長那激昂的呼喊聲中,如離弦之箭一般,不斷地鞭策著胯下駿馬,風馳電掣般地衝向對方。
當雙方之間的距離僅有區區二百米之時,訓練有素的明軍騎兵率先發動攻擊,他們熟練地舉起手中的燧發槍,扣動扳機,“砰砰砰”的槍聲瞬間響徹雲霄。一顆顆致命的子彈呼嘯而出,如同閃電劃破長空,徑直朝著對麵的敵人疾馳而去。
隨著雙方間距的不斷拉近,射完四把燧發槍之後的明軍騎兵們動作嫻熟地裝上刺刀,或是乾脆抽出寒光閃閃的馬刀,毫無畏懼地迎著正藍旗射來的密集弓弩,義無反顧地衝入了敵陣之中。刹那間,喊殺聲、兵器碰撞聲響徹天地,仿佛整個世界都被這激烈的戰鬥所震撼。
此刻,經過明軍數萬發彈雨洗禮的正藍旗與明軍之間的兵力差距已經拉大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四倍之多!然而,即便如此,戰局卻並未呈現出一邊倒的態勢。那些手持沉重錘子的正藍旗騎兵,依然展現出了驚人的戰鬥力。每一次揮動錘子,都帶著千鈞之力,猶如泰山壓卵一般砸向明軍。即便是明軍身著堅固無比的鎧甲,也難以抵擋這種鈍器的狂暴重擊。後金力士往往左右揮錘,便能輕鬆帶走兩名明軍士兵的性命。隻可惜,這種銅錘正藍旗騎兵裝備的並不多,畢竟沒有一定的實力是根本舞不動這種鈍器的。
而其餘手持普通馬刀的正藍旗騎兵,他們的戰果就沒有那麼輝煌了。明軍身上穿著的鎖子甲在此刻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種由無數細小鐵環相互連接而成的鎧甲,擁有著超乎想象的防禦力。任憑後金騎兵如何奮力揮舞馬刀,使出吃奶的力氣猛力劈砍,明軍騎兵都能夠憑借鎖子甲的頑強防護,硬扛住那一次次足以致命的重擊,從而保住自己寶貴的生命。
雙方在裝備方麵的差異可謂天壤之彆。明軍這邊,士兵們配備了精良的盔甲和鋒利無比的武器;反觀後金軍隊,則顯得相形見絀,他們的裝備不僅陳舊而且質量低劣,以往他們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優勢——悍不畏死,在朱由校傾心打造的近衛師麵前,蕩然無存。因為,這支明軍士氣更加高漲,人人都懷著必勝的信念奮勇殺敵。
就在這樣懸殊的對比之下,這場戰鬥的結局其實從一開始就已經毫無懸念了。果不其然,短短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裡,莽古爾泰就已難以招架,隻能率領著僅剩的兩千名苟延殘喘的正藍旗騎兵,灰頭土臉地逃離戰場,朝著遙遠的地方落荒而逃。
由於尚未接到孫傳庭下達的確切指令,明軍的騎兵部隊隻是象征性地追出了十裡地,隨後便果斷折返回來,開始清理戰場。經過這一場激戰,兩個騎兵師雖然自身也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傷亡,有八百名將士壯烈犧牲,還有兩千人受傷,但他們卻取得了輝煌的戰果——成功殲滅了多達七千餘名正藍旗敵軍,並繳獲了超過一萬匹的戰馬。從開戰初期的遛狗戰術,到後期的正麵硬剛,明軍將領的睿智,士兵的勇武展現的淋漓儘致。
在正麵戰場上,硝煙逐漸消散。嶽托所統領的鑲紅旗在後金軍中本應算是一支勁旅,但在此戰中同樣遭遇慘敗。儘管他們拚儘全力發動進攻,最終卻在付出了四千多名騎兵傷亡的慘重代價之後,甚至連近衛第三師和第四師的衣角都沒能碰到一下,隻得狼狽不堪地敗退回去。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場激烈的戰役當中,鑲紅旗竟然成了損失兵力最少的一個旗。
要知道,在開戰之前,這支擁有著兩萬七千名精銳騎兵以及多達六萬餘匹戰馬的強大後金軍,如今經曆過這場血雨腥風的廝殺之後,隻剩下區區七千多人和不足兩萬匹的戰馬。曾經不可一世的後金大軍,此時已然威風掃地,元氣大傷。
而明軍五個滿編騎兵師總計損失了不到三千人,四個火槍兵師中,也僅第八師因為被正紅旗衝破陣型,而損失慘重。不過他們在重甲騎兵營以及第十二、十三騎兵師的協同作戰下,成功的打贏了與正紅旗的近身肉搏戰,不光堵住了缺口,反手殲滅了進入包圍圈中的數千正紅旗騎兵,將這支八旗精銳徹底打殘,戰前擁有近萬人馬的正紅旗,此戰過後,僅有重傷的代善與親衛一百騎逃出生天,可以說正紅旗已經名副其實的全軍覆沒了。而明軍僅付出了第八師陣亡三千火槍兵,十一、十二、十三騎兵師近兩千騎兵的代價打贏了這場殲滅戰。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