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複升龍城,使得明軍再次消滅了鄭軍十萬主力部隊。這兩個月來,明軍已經消滅了二十萬鄭軍,這也讓他們後麵的行動出奇的順利,基本上就是傳檄而定。
天啟九年正月二十日,休整了二十餘日的明軍主力部隊開始朝安南南部的阮家盤踞的順化府進軍。
而追擊鄭梉的近衛第三師和第四師也傳來喜訊,他們跟著鄭梉敗軍的屁股後麵,一路收複失地,直到將其趕入了哀牢傣族境內。
南下明軍打到了靈河之北,停住了腳步。
在靈河以南,阮氏修築起了長壘,將狹長的越南國土截為兩段。這對城牆位於靈河之南,從大海至叢山,最終建成之時綿延了11公裡。城牆非常高大,每一丈設置火炮一門,每三至五丈更有一門重炮,而且“彈藥山積”,以防禦鄭主的進攻。如今卻成了明軍的攔路虎,不過船堅炮利的明軍並不在意此事,於是明軍便在靈河北岸紮營。
天啟九年三月,明軍光複安南之地。
七月,一艘來自山東的貨輪抵達升龍城,正式開啟了明朝移民安南的步伐。而自五月開始,安南十六萬降軍被明軍船隊不斷的運往了菲律賓、台灣、琉球、遠東等地。
據軍機處統計,自天啟九年七月至天啟十五年六月的六年間,共計有百餘萬安南百姓被移民至了大明腹地以及東南亞島嶼。而各地移民至安南的良家百姓亦突破了百萬。
為表彰孫承宗光複安南,明廷於天啟九年五月,下旨冊封其為高陽伯,安南首任總督。
新官上任的孫承宗深知自己肩上的擔子非常之重。
此時明軍占據了八成的安南,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活著四百萬安南人。如此之大的人口基數,光靠殺戮是永遠無法使其徹底臣服的,隻有實施仁政,方能平定四方,將安南發展成大明的糧倉。
還彆說,根據各地統計並彙報的情況,占領區有著兩千萬畝水田。就光這些水田,隻要用心耕種,一年三熟的產量可是非常之高。對屢屢遭受天災的大明而言,絕對是一個極大的補充。畢竟沒有人願意天天啃食甘薯。
為了儘快消化並徹底吞下這塊肥沃的土地,孫承宗當即上書明廷,要求將安南駐軍由十五萬增加至二十萬。
二十萬大軍,這可是占了明朝兩成的軍力,一個麵積不及兩廣之地卻要駐紮如此之多的軍隊,使得收到奏章之後的明廷陷入了一片熱議之中。很多不懂地理的官員給朱由校算了一筆經濟賬。
二十萬大軍長年累月駐紮安南,一年看得見的軍餉就要四十億元,跨國駐軍要不要給額外津貼?少說也得十億元吧?軍械裝備的更替、補充,軍糧的消耗,怎麼說也得三十億元,滿打滿算一年少說都要百億元。
這還隻是軍事上的支出,安民要錢,重建地方要錢,一年下來扔進去幾百億元都未必能冒出個水泡。
而安南一年能為明廷提供多少稅收?反正這些文官是測算不出來的。花費如此之大的代價,卻無法看到任何收益,使得這些文官們紛紛要求朱由校按照皇明祖訓,從安南撤軍。畢竟,對於不服管教之人,打服了即可,沒必要趕儘殺絕。
對此,朱由校隻能翻了翻白眼,氣的說不出話來。
要論對安南的熟悉程度,即便是二百年前的鄭和都未必有他熟悉。後世的越南可是一個礦產大國,不說稀土現在也沒卵用)光說那露天的煤礦,極易開采的鐵礦,以及石灰石資源,都是目前明朝發展工業急需的資源。
最最讓朱由校垂涎欲滴的便是那裡的占城稻。這些年天災不斷,南方種植占城稻的耕地麵積在逐漸減少。而根據廣東、湖南、江蘇等地上報的情況來看。占城稻在這三個省份的畝產為,最高的十石,最低的兩石。這還要看是否是豐年。
而安南呢?隻要將種子撒入田中,無需任何照料,一年兩熟,三熟,輕鬆畝產過十石。以漢人的勤勞,用心去耕種,畝產十五石並非是不可能的事。
還是那句話,有大米吃,誰願意啃窩窩頭和紅薯。吃多了血糖飆升,這個時代可沒有二甲雙胍片。
憑借著自己遠超這個時代士人的眼光以及極大的威望,朱由校迅速的壓服了百官,使得孫承宗的所請迅速被通過。
隻不過,在二十萬大軍的組成上,朱由校並沒如孫承宗所請那般全為明軍精銳。畢竟五萬近衛師長期待在南方容易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還是需要儘快抽調回北方的。
孫承宗一邊等待著皇帝朱由校的旨意,一邊派出數萬大軍朝著南掌國逼壓而去,那裡還有顆定時炸彈需要處理。
迫於明軍的威壓,天啟九年十月,藏匿於南掌近八個月的鄭梉父子,以及後黎皇帝黎維祺等一行人,被南掌王佟康親自護送到了升龍城。
孫承宗迅速安排了船隻將南掌王護送至北京朝見皇帝,同時將叛逆鄭氏家族,以及妄稱自己為帝的黎維祺親眷一並同時押往北京受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在成功解決掉最大的不穩定因素之後,孫承宗終於可以全心全意地開啟他在安南的執政之路了。他深知,要想讓這個地區長治久安,就必須采取一些與以往不同的策略。
經過深思熟慮,孫承宗決定摒棄明初時期在安南實行的強壓政策,而是迅速頒布了安民三策。
第一條策略是,從各地歸降的土人家族中挑選出有學識的人,將他們分彆派遣到不同的地方擔任官職。這些安南讀書人的任務是與當地的明朝駐軍密切合作,迅速理清戶籍和田畝情況,以便儘快恢複生產。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讓當地的經濟得到恢複和發展,也能增強土人與明朝政府之間的聯係和信任。
第二條策略是,向各地方衙門分發《明典》,確保執政過程中有明確的法律依據。這將有助於規範官員的行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同時也讓百姓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權利和義務。
然而,最為關鍵的還是第三條策略。孫承宗決定從心向明朝的安南人中招募青壯,建立一支脅從軍,並任命明軍隊長擔任各級連排長。這些土兵將裝備安南降軍的兵器,並以他們為主力,駐軍作為輔助力量,分散到各地去鎮壓起義軍。這條策略看似簡單,實則非常毒辣。通過這種方式,孫承宗既能夠充分利用當地的人力資源,又能避免明軍過度消耗。而且,由於土兵對當地地形和民情更為熟悉,他們在鎮壓起義軍時往往能夠事半功倍。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