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自天啟八年十月正式開啟征服安南戰役直至九年十月,耗時十三個月明麵上徹底拿下安南。
並設置了二十府,分轄五十個州、兩百多個縣。
在民政上不但大量啟用越南籍官員治理地方,還從順民中挑選精壯組建仆從軍,並輔助以移民政策來稀釋安南土人的基數。
這樣一來給了大量士人一個上升的渠道和空間,緩解他們對明人這個侵略者的抵觸情緒,二來招募仆從軍,被給予他們一定的軍餉使其家庭即便是失去了壯勞力,也能讓一個家庭擁有一個穩定的收入。
再則,通過打擊叛軍,將降卒收納管理,開展屯田事宜,使得紅河穀平原的耕地麵積有了長足的發展。
當然,這些都是表麵功夫,真正的定海神針便是長期駐紮在此的那二十萬明軍,以及沿海那千噸級怪獸,即便是越南人再有反抗的念頭也不敢輕舉妄動。
但是,明朝初期二十年都未能穩定安南局勢,最終選擇了被迫撤軍的案例,這也使得明廷與孫承宗都不敢有絲毫的大意。
朱由校可不願意做賠本的買賣,他是非常清楚越南在南海的重要性。所以除了一係列安民的政策之外,他還讓孫承宗在越南省選擇了四處適合作為深水港口的地方,建城。
越南北部是未來越南的核心區域,它周邊地區群山環繞,沿海地區為紅河平原。紅河平原由紅河衝積形成,是越南北部的農業基地和人口聚居區,越南省首府河內就位於紅河平原的中心地區。
而被選為港口的位置瀕臨北部灣,地處紅河三角洲東北部,距離越南河內隻有不到二百裡。紅河發源於雲南省,在越南注入大海。在紅河平原地區,紅河的航運價值非常重要,很多貨物可以通過紅河運輸到出海口,同樣的,越南產的水稻,亦可以通過紅河運輸到紅河平原內部以及雲南省,這樣也可以極大的緩解朝廷需要費儘九牛二虎之力將糧食運輸到雲南等西陲之地。
被朱由校命名為海防的新城,它背靠紅河平原,麵向大海,擁有整個紅河平原的腹地支撐。對於它未來的發展前景,朱由校是非常樂觀的。
第二個港口名為沱灢,漢名曰峴港。峴港位於越南中部,北部和順化相鄰,西部和南部和廣南相鄰,東部瀕臨南海。峴港的港口條件非常優越,是一座天然良港。峴港位於峴港灣之內,峴港灣是一個馬蹄形的海灣。
這種類型的海灣可以有效的遮擋風浪,海灣之外波濤洶湧,海灣之內卻風平浪靜,有利於船舶的停靠。此外峴港位於越南最狹窄的地區,起到了連接南北的重要作用,戰略價值也非常重要。因此這裡也被朱由校親自選為南洋艦隊在海外的第一個長期駐紮點,畢竟廣州再好,並非是一個大型艦隊基地的最優選擇,所以他非常重視峴港的建設。而隨後的數年間,不斷的有來自國內各省的運輸船隊將工匠、物資等運往此地,加入到了海港的建設當中。
第三個港口便是從占城國搶來的湄公河出海口的蓋梅港。與峴港一樣,這裡也是一個深水良港,它位於西貢河河口處,瀕臨南海。蓋梅港的港口條件非常優良,處在河口地區,麵向廣闊的大海。
頭頓港距離西貢城非常近,港口靠近滿剌加馬六甲)海峽。由於港口優良,地理位置優越,是東來的歐羅巴商船進入南海的必經之地。加上其又是湄公河流域的出海口,背靠肥沃的湄公河平原,與明軍新占領的西貢城遙相呼應,這裡自然也是朱由校重點關注的港口之一,這裡的建設,自然也是重中之重。
西貢,後世擁有著“東方巴黎”的美稱。永樂年間,大明帝國曾派遣鄭和七次下西洋。在這七次下西洋後,不少東西亞、中東沿海、東非等國家也向明國進行朝貢或貿易。而在當時,西貢便是西來朝貢船隻停泊的一個港口。久而久之,這裡就被稱為“西貢”,有“西方來貢”的意思,自古以來就是大明所有之地。
這裡原本生活著許多高棉族、越族以及明人。幾年前被南遷的越人占據,成了阮家的領地之一,如今亦被明軍徹底掌控,此時駐紮了五萬明軍士兵。
之所以明軍駐紮如此之多的士兵,主要還是朱由校錘煉西貢身後的湄公河平原。
湄公河平原地處熱帶,高溫多雨,水網密布,土壤肥沃,地形平坦,這裡的水稻一年三熟,被稱為天選之地亦不過分。湄公河來源於我國青海省,從雲南省南阿河口出國,流經緬甸宣慰司、暹羅泰國)、老撾宣慰司和柬埔寨,占城國。湄公河在我國境內稱為瀾滄江,長度為兩千多千米,境外稱為湄公河,長度為兩千七百千米,湄公河流域麵積為八十一萬平方千米。如果開發得當,這裡將開墾出上億畝水田,一年能收獲二十億石水稻,能輕鬆養活幾千萬人口。
......
明國出兵收複菲律賓趕走西班牙人,以及占領安南並將占城國徹底滅亡。種種跡象表明,明人將視線再次投向了東南亞地區。
自從澎湖島海戰,荷蘭分艦隊被徹底殲滅之後的幾年時間裡,大明南洋艦隊與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海上打的頭破血流。
即便是荷蘭總督彼得·德·卡爾龐捷召集了在東亞的所有武裝商船也僅僅與李旦的南洋艦隊打了個平手。
而隨著明國拿下安南,並在其沿海城市建設港口。使得新任的總督簡·皮特斯佐恩·科恩知道,不能繼續拖延下去了。於是他去信聯係了英國東印度公司、西班牙、法國、葡萄牙等國在亞洲的商人。邀請他們共赴巴達維亞,密謀一起對抗大明伸向東亞的觸手,得到了除葡萄牙之外其餘各個國家的強烈支持。
原本與荷蘭一直在對抗的西班牙商人也放下了成見,與荷蘭人走到了一起。
四國在亞洲的武裝商船在不斷集結,這個消息自然是瞞不住已經與明國結盟的葡萄牙人。
消息終於在天啟九年十月,傳入了正護送運輸隊抵達頭頓港的李旦耳中。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