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難產的內閣_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366章 難產的內閣(1 / 1)

孫承宗現在擔任著越南總督這一重要職務,如果將他從越南調回京城,恐怕會導致越南的局勢變得不穩定。然而,如今朝廷中的情況卻讓人十分擔憂。要麼是年老體衰的官員,要麼是年輕稚嫩、缺乏經驗的官員。六部已經不知道被朱由校更換了無數茬,現在的官員要麼是典型的官僚,要麼就是過於年輕而無法服眾之人。可以說,天啟朝到了青黃不接的時候。

朱由校為此感到非常愁苦,他不停地薅著自己的長發,似乎這樣能夠減輕一些內心的焦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與徐光啟進行了無數次的密談。在這些談話中,朱由校甚至提出了一個荒唐的想法,那就是將英國公張維賢提拔為內閣首輔。

然而,這個提議立刻就被徐光啟否決了。彆看徐光啟思想開明,但他心裡很清楚,讓張維賢擔任次輔已經是對他的格外恩賜了。如果讓他擔任首輔,作為勳貴中的一員,他根本承受不起這樣的重任。起碼,文官那一關就甭想過。對此,朱由校保留了自己的意見。

隨後,朱由校和徐光啟又一次將朝中的大臣們逐個拿出來討論。例如,閣臣來宗道、李長庚、孫元化等人都各有所長,但沒有一個人可以被稱為全麵之才。

六部尚書中,吏部楊漣剛直不懂變通,刑部王紀剛剛病逝。戶部茅元儀和兵部孫傳庭兩人,對於閣臣來說歲數尚輕,一部之長已經是目前他們的極限,直接登上閣臣之位,有拔苗助長的風險。朱由校與徐光啟都認為二人可以在十年之後登上內閣首輔的寶座。

看來看去,也隻有禮部何熊祥和工部王三善是不錯的人選。一個是曾經的大明二百多年唯一一個同時擔任過六部尚書的人,一個在西南扛住了土司圍城而守土有方的封疆大吏。

不過在朱由校眼中,二人都有著非常明顯的缺陷。那就是都是傳統讀書人,相比起西化的徐光啟,兩位傳統讀書人能否與皇帝默契的配合,尚未可知。雖然二人能力尚可,但是,兩人上任之後能否與皇帝保持統一戰線,是個疑問。

如果說徐光啟是溫和的鷹派代表,那麼熊王二人絕對是保守的鴿派代表人物之一。

隨著東林黨的覆滅,朝中又出現了鷹派、鴿派兩個派係。有人的地方自然就有江湖,這是亙古不變的鐵律。

一時之間,內閣首輔之位如何抉擇,再度陷入僵局。

最終,朱由校和徐光啟做出了一個可能影響未來的決定,那便是二人各自提名一人為首輔候選人。

朱由校還是選擇了張維賢,而徐光啟則選擇了何熊祥。

未來的半年時間裡,張和何二人需要搭建自己的組織結構,確定自己的執政綱領,並公之於眾。同時還要選擇自己的內閣班底。

對何雄祥來說,文官出身,向來擁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而張維賢也不是沒有反抗之力,這十年來朱由校不斷的拔高武將的身份。雖然並不見得恢複到正統之前的那種半壁江山的地步,但是隨著大明朝不斷的對外戰爭的勝利,武人抬頭的趨勢已經勢不可擋,在朝堂中擁有一席之地同樣也是朱由校樂見其成之事。

天啟十年七月的廷會上,內閣首輔的候選人正式確定為張維賢和何雄祥。兩人有半年時間組建自己的班底,為自己造勢。

相比起十年前,東林黨與浙黨、齊黨、楚黨的文官之鬥,如今的朝堂將會呈現一副文武之間的對抗。

誠然,沒了這黨,那黨。文官與文官之間因為朱由校的關係,已經被徹底分成了兩個陣營。

一個是傳統文人的保守派,他們認為如今的大明更應該解決自身的問題,而不是一直對外用兵。你還彆說,十年來,文人的地位雖然一度被朱由校拉下了神壇,僅留下了在賦稅上保持著免稅的特權。但是,士紳階級是不可能徹底被根除,哪怕是打倒了一批,還會有一批重新出頭。

對此,朱由校心裡很清楚,對於這幫人,隻要他們不阻礙自己改造大明、發展大明的計劃就行。畢竟,他深深地知道,想要把這些人都殺光,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部分文人曾經接受過西方文化的熏陶,他們深刻地認識到,如今的大明已經到了必須進行徹底變革的時候,否則就難以找到出路。而在這些人中,有一些像徐光啟這樣的開明人士,他們也持有相同的觀點。

正是在徐光啟執政的五年裡,大明在對外用兵方麵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勝利。這主要得益於沒有了內部的乾擾和牽製,文官們能夠專心治理國家內政,武將們則可以毫無顧忌地馳騁沙場,而工匠們也在不斷地推陳出新,大家齊心協力,共同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而努力。

也正是因為如此,菲律賓、越南、東四省等地區才得以回歸大明的懷抱。這些成就,隨便拿出一個來,都足以讓朱由校的功績與開國的兩位皇帝相媲美。然而,這些輝煌成就的背後,離不開文臣們的不扯皮、武將們的不怕死,以及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所以,朱由校相信,憑借著新時代的文人的支持,張維賢也並非不可能登上首輔的寶座。

正如他所預料的那樣,當候選人產生之後,整個朝堂都震動莫名。

自太祖建國伊始,武人從來沒有過插手政事的一天。而朱由校公然推舉張維賢為首輔,徹底的刺激了文官那脆弱的心靈,他們自然是不肯善罷甘休的。

從地方到中央,掀起了一股反對的浪潮,那些始終守著自己一畝三分地,不肯投身時代大浪潮的頑固士紳階級拚命的反對著皇帝朱由校的提案。他們隻有一個心思,那便是絕對不能讓武人上台執政。

有人反對,自然就有人支持。那些離開了土地,投身於時代大浪潮的開明士紳,他們緊跟朱由校創辦的龍驤商會,在對外貿易中賺得盆滿缽滿。無論是行商海外,還是行商蒙古草原,這些士紳們都收獲頗豐。

隨著眼界的開闊,他們深知這個地球並非隻有大明一個強大的政權。如果大明不積極尋求變革,那麼終有一天會被時代所淘汰,而天朝上國的榮光也將從大明身上徹底消失。這是他們絕對不願意看到的局麵。

正因如此,這批開明士紳成為了大明變革的重要推動力量。在他們的努力下,大明的商業氛圍異常活躍,甚至超越了封建時代的任何一個朝代。

沿海城市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眾多的造船廠,這些新式商船在大江南北、東海和南海的海麵上穿梭往來。它們不僅促進了大明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往來,也為大明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而這些人都成為了張維賢和朱由校最大的支持者,他們對於皇帝推舉張維賢做內閣首輔自然是樂見其成的。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地球不屈:混沌秩序 末世空間異能的救贖之路 避難所每級一個金詞條?黑絲女神跪求收留! 武道修仙從龍虎山到火影世界證道 射雕:從鏢人開始 河傾月落,遇我惟一 NBA:誰說我是最強克猩 錦鯉真千金摸誰旺誰,五個哥哥悔瘋了 隨媽改嫁:我成了軍區大院的團寵 在大唐跟著帥道士師傅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