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遠侯顧肇跡的兩份報捷文書分彆於六月、九月抵京。這也預示著,昆侖神山以北的幾十萬平方公裡土地,正式回歸大明的懷抱。
不過,對於收複如此貧瘠的土地,朝中官員還是持有懷疑的態度的。
他們並不認為,這些鳥不拉屎的地方有任何的利用價值。
為了消弭這股不良之風,朱由校特意在早朝結束的當天,將內閣閣臣、六部尚書以及其他部門的一把手宣入了上書房。
他耐心的向這些朝廷重臣們解釋了中華的領土,沒有一塊是多餘的思想。
而且,彆看青海高原是塊貧瘠之地,它確實就是這麼貧瘠。
那裡地理位置獨特,向南可攻略烏思藏都司和朵甘都司;向西可以攻代守抵禦衛拉特蒙古的侵犯,保護身後的陝甘地區的安寧,向東便是富庶的四川盆地。
如此得天獨厚的地方,以前是沒有力量去染指那裡,現如今,兵強馬壯的大明再不趁西海蒙古內亂不止,一盤散沙之際,徹底占據那裡,難道還等將來衛拉特蒙古統一之後再去攻打?
朱由校不僅宣揚了土地寶貴論,還向重臣們傳遞了一個更為驚人的觀點——漢族高貴論。他強調,無論何地,隻要有人能夠生存,漢人都能夠生存下來。即使是在荒無人煙的地區,漢人也同樣能夠頑強地生存。
這番言論猶如一道驚雷,震撼了在座的每一位重臣。他們深知中華有著數千年可追溯的曆史,而每一頁史書都銘刻著漢民族先民們與人和與天搏鬥的悲壯事跡。這些故事見證了漢民族的堅韌和不屈,也彰顯了他們在困境中求生存的智慧和勇氣。
朱由校正是想借助這個機會,大力宣揚大漢民族主義。他深知民族的覺醒需要一個引領者,而作為皇帝的他,雖然地位尊崇,但也明白僅憑一己之力難以將這顆種子植入每一個明人的腦海中。因此,他迫切需要一批追隨者,而眼前的這些重臣無疑是最佳人選。
隨著青海草原幾十萬平方公裡沙漠、草原被納入大明。如何治理那幾十萬蒙古族,便成了朝廷頭等需要解決的難題。
首輔張維賢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參照蒙古自治領的先例,設立青海自治領。他認為這樣可以將現今的四部徹底打散,設立四個新的盟,並由朝廷下旨冊封一批郡王、鎮國將軍。同時,將各地百姓遷往青海湖畔,再配以駐軍,如此一來,既便於朝廷對如此廣袤地域的管理與治理,也能使當地徹底漢化,使其未來成為大明固有領土的一部分。
隨後,閣臣楊漣對此提出了補充意見。他指出,蒙古人一直以來都是逐水草而居,居無定所,這種生活方式給當地官府的管理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因此,他建議由工部派出工匠,在青海高原選擇幾塊適宜建城的地方,修建幾座大城。然後,根據水草的豐盛程度,以對大明的忠誠和貢獻為標準,按照三年或五年的周期,對牧場進行重新分配。
這樣的安排不僅能夠解決蒙人居無定所的問題,還能讓官府更好地管理和控製當地的人口流動。同時,通過定期的重新分配,可以激勵蒙人對大明的忠誠,並促進他們與漢族人民的交流與融合。
聽完二人的提議,朱由校不由的眼前一亮,他驚訝的看向楊漣這個前東林黨噴子。
他萬萬沒想到,這十幾年的官宦生涯,徹底的改變了楊漣,看來當年自己將其貶到延安擔任知府的決定是英明至極的。
他更加堅定了,對於讓翰林院那幫耍嘴皮子的翰林去地方任職的決心。
天啟十一年1631年)十一月,明廷下旨,設立青海自治領,由原河套總督鎮遠侯顧肇跡出任青海自治領總督,虎大威出任青海自治領提督,擇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三個師為青海常駐部隊。
同時,著工部派員深入青海,擇四處,新建府城。將青海蒙古四部更名為海東、海西、海南、海北四盟。封其四盟盟主為郡王,四盟以下二十部領主為鎮國將軍。
自此,青海土默特蒙古徹底成為了曆史,青海曆史上首次正式並入中華,成為了中華之固有領土之一。
......
天啟十一年1631年)四月初,滿桂率領的八萬滿蒙騎兵抵達了邊陲重地——肅州衛。
受到了巡撫仇維禎的熱烈歡迎。
之所以仇維禎會熱烈歡迎這支軍隊的抵達,主要還是最近一段時間,吐魯番部一直不斷的襲擾肅州衛周邊的各堡。
兵力薄弱的肅州衛隻能紮緊籬笆,做起了縮頭烏龜,任由蒙古人在城外肆虐。
而這也僅僅是西北地區獨有的特色,蒙古人完全的壓製了甘肅邊軍。
其實,這也不怪甘肅,十年前,邊軍精銳都被抽調到了遼東地區抵禦女真人的進攻。邊地苦寒,本就缺衣少食,根本無法編練起足夠的新軍。而甘肅,距離內地太過遙遠,運送來的糧食,一車能收到半車就已經不錯。邊軍將士的裝備更是奇差無比。基本上都是其他幾路邊軍淘汰下來的,種種相加,能打贏蒙古人就怪了。
關於甘肅邊軍的問題,滿桂也沒法說什麼,他隻是征西將軍,皇帝並沒有給予他插手地方政務的權利。所以他也隻能寬慰了幾句,他表示,會允出部分兵備來替換甘肅兩個邊師手中的燒火棍。
雖然結果並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但滿桂的姿態還是讓甘肅巡撫仇維禎感到非常滿意。於是二人一番客套之後,便進入了主題。
肅州衛麵對的主要敵人便是葉爾羌汗國控製的吐魯番盆地。
吐魯番盆地,處在絲綢之路重要的節點上,曾經絲路的繁盛讓這片中國最為乾旱的地區往來各國商人絡繹不絕,一部吐魯番曆史繁衍出一部絲綢之路曆史,而一部絲綢之路曆史,則可以衍生出一部亞歐大陸曆史。
漢武帝時期,這裡是車師國的領土,戰略地位極為重要。為此,漢朝與匈奴沒少為這裡打的頭破血流。
而明末的吐魯番盆地,控製在葉爾羌汗國的手上。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