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毛利秀元的投降,長州藩的抵抗力量迅速瓦解,如今隻剩下占據下鬆城的德山藩毛利就隆還在負隅頑抗。然而,麵對明軍的強大攻勢,毛利就隆心知肚明,自己絕非對手,於是果斷選擇了撤退,徑直逃往石見國以求自保。
就這樣,明軍如摧枯拉朽一般,以不可阻擋之勢迅速推進。到了二月底,長門、周防兩國已完全被明軍所掌控。這一連串的勝利,不僅彰顯了明軍的強大戰鬥力,更凸顯出各藩國在麵對外敵時的孱弱無力。
而造成這一局麵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要歸咎於德川幕府自身。在日本戰國時期,據不完全統計,各大名所擁有的石城數量多達四百餘座。然而,自從德川幕府在大阪夏之役中取得決定性勝利,徹底消滅了豐臣家之後,為了鞏固自身統治,德川幕府竟然下令各藩將除主城之外的所有支城全部拆除。
這一決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各藩的實力,各藩在抵禦明軍的猛烈攻勢時,沒有了堅城的屏障,均很快被打的丟盔棄甲,同時也給明軍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當明軍攻入一個藩時,由於各藩的支城已被拆除,藩主除了死守主城,幾乎無處可逃,往往隻能坐以待斃,最終導致本藩被滅,家族絕嗣。可以說,德川幕府的這一舉措,在無意之中為明軍的征服行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日本其他藩主,看著抵抗的熊本藩被絕嗣,投降的薩摩藩則保留了全部族人以及領地假象)。一些意誌不堅定者,開始了左右搖擺。
最為突出的便是四國的那兩個畜生,直接做到了極致,給其他藩主一個很好的借鑒參考的模板。
但是,舉棋不定的藩中,絕對沒有廣島藩藩主淺野長治,因為其祖上背叛了豐臣家,這才導致了豐臣家的滅亡。
淺野長治乃豐臣家五奉行之首淺野長政的孫子,其爺爺與豐臣秀吉是連襟關係。按道理來說,他們家應該是豐臣家的鐵杆支持者。
可惜,由於五奉行之間的矛盾,當豐臣秀吉去世之後,他便投靠了無奉行之一的德川家康。也正是這個舉措,使得豐臣家失去了最大的仰仗,最終大阪之役戰敗,豐臣家絕嗣。
至於羽柴秀綱自稱是豐臣秀賴的遺腹子之類的,懂的都懂,其可信度並不高。畢竟,以雄韜武略著稱的德川家康根本不可能會讓豐臣家有任何一個可能的威脅存活在世上。
當明朝大軍以及天草起義軍正式占領九州島之後,公布了天草時貞真實身份時,淺野長治便默默擺出了積極備戰的姿態。
廣島藩,人口不下五十萬,在全國來說絕對是一個強藩,其本人雖然沒有祖上擁有的武略,但是,身處這個亂世,他還是懂得如何保護自己領地的。於是,在一年多時間裡,他武裝了不下十萬大軍。
雖然軍隊數量龐大,可惜除了原有的五千可算精銳,其餘的都是臨時拚湊而來,大多數都隻是裝備了竹槍,竹弓的足輕。
直到長門、周防兩國失守之後,他便將大軍全部撤入了廣島城,擺出了一副死守待援的姿態。
三月初九,羽柴秀綱的十萬大軍抵達吉田郡山城城外。
當夜,一名使者光明正大的便出現在了內城,藩主府。這名使者便是原薩摩藩藩主,如今的鹿兒島知縣島津光久。
島津光久此行的目的,自然是充當了羽柴秀綱的說客。
隨著九州、四國、以及剛剛投降的長州,如今明朝手中光所謂的脅從軍就達到了二十萬之眾,更彆提還有六萬多朝鮮軍,以及數十萬明國本土軍。其實力之強,德川幕府已然無法招架。
與其負隅頑抗,於德川家族一起被掃進曆史的塵埃,還不如識時務者為俊傑,早早的投降明朝,換取後世子孫的榮華富貴。
經過三天的深思熟慮,最終,淺野長治於三月十三日,大開城門,投降了明朝。原本被德川幕府寄以厚望的堅城——吉田郡山城就這樣被明軍徹底拿下。
同一時期,三萬明軍,三萬朝鮮軍,以及剛投降的三萬長州藩軍抵達了石見國的鬆江城下。此時的鬆江藩藩主堀尾吉晴已經病入膏肓,加上膝下又無子嗣,致使城中守軍士氣低迷,如果不是德山藩藩主毛利就隆的存在,鬆江城大概率就已然不戰而降。
不過,三月十六日,毛利秀元抵達戰場時,情況發生了巨變。毛利就隆發動了叛變,將鬆江藩藩主堀尾吉晴刺死於藩主府,鬆江城徹底失去了主心骨。
明軍僅僅發動了一輪試探性攻勢,鬆江城守軍便打開了城門,明軍兵不血刃的便拿下了又一座巨石築造的堅城。
三月二十日,三萬明軍,六萬朝鮮軍,以及日本第三集團軍長州、鬆江降軍)五萬人,抵達了石見銀山山吹城,此地乃是石見銀山奉行安原傳兵衛的主城。
日本這個島國,彆看國小地少,但是其礦產資源之豐富,早就讓朱由校垂涎三尺。根據後世統計,隆慶開關直至明朝滅亡這七十多年裡,流入大明的白銀超過了七億兩,其中日本便占據了一半左右。
之所以日本白銀如此之多,石見銀山便是最大的功臣。根據記載,其高峰時期,年產白銀二百噸。換算成明製,大約為一千兩百五十萬兩。
所以占據石見,便是明軍最為主要的任務之一。故,麻承勳親臨山吹城。
因為山吹城的存在意義便是為幕府守住身後這座銀山,以此,經過幾代人百餘年間的加固,山吹城聳立在海拔414米高的要害山上。因此,地勢險峻,易守難攻。
城中守軍兩萬餘人,其中石見銀山礦工及其家屬便占據了半數。
沒轍,幕府並不放心由其他藩的軍隊進駐山吹城,因此直到明軍攻入長門國時,山吹也沒有得到任何援兵,隻得靠安原傳兵衛以及身後的礦工們來加強城池的防禦能力。
明軍主將麻承勳對於這座山城采取了圍而不攻的策略,僅留下一萬明軍主力部隊,其餘部隊則跟隨著他朝著出芸國方向挺進。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