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手之後的吾必奎,眼看明軍大部隊蜂擁而至,此地不宜久留,於是他果斷選擇下令撤軍,他的部隊如潮水般迅速撤離戰場,沒有絲毫拖泥帶水。
85師師長魏豹眼見吾必奎的軍隊如此迅速地撤退,心中雖然有些疑惑,但更多的是鬆了一口氣。畢竟他現在對這周圍的情況愈發不了解,根本不知道那些環繞在周邊的土司到底還有多少隱藏的敵人。在這種情況下,繼續追擊不僅可能遭遇伏擊,甚至可能連自己的性命都難保。所以,在收殮了楊俞茂的屍體之後,魏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退兵回昆明,以確保自身安全。
然而,當楊俞茂的陣亡消息傳回昆明後,巡撫高第和沐天波都被嚇得不輕。他們意識到這場叛亂遠比他們想象的要嚴重得多,而他們之前的應對措施顯然是不夠的。麵對如此複雜的局勢,兩人決定暫時將兵馬調回昆明,以加強防禦,而不是再主動出兵去討伐叛軍。
與此同時,他們也不敢再輕易集結其他土司的軍隊進入昆明。畢竟,連楊俞茂這樣的將領都能戰死,誰能保證其他土司的軍隊就一定可靠呢?萬一這些土司兵在關鍵時刻倒戈相向,那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就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土司看到黔國公已經徹底失去了對局勢的掌控力,於是紛紛在九月份舉起反旗。這些土司們原本就對明朝的統治心懷不滿,如今看到有機可乘,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到了年末,當越南方麵的援軍正式進入雲南境內時,整個雲南的局勢已經變得極其混亂。五十五個府中,竟然有三十餘起土司叛變事件發生,這意味著雲南有四分之三的區域都陷入了戰亂之中。原本繁榮穩定的雲南,如今徹底亂了套。
楊俞茂的陣亡消息,如同一道晴天霹靂,劃破了北京的天空。當這個噩耗傳到京城時,已經是天啟十五年1635年)正月,正值寒冬時節,寒風凜冽,卻也比不上朱由校心中的寒意。
楊俞茂,這個名字對於朱由校來說並不陌生。他自萬曆三十年1602年)起,便已升任正一品右軍都督,可謂是位極人臣,達到了武將生涯的巔峰。然而,正是這樣一位功勳卓著的老將,卻在六旬高齡之際,被一道聖旨派往雲南那個偏遠荒涼、鳥不拉屎的地方,擔任一省提督,這一去就是十多年。
朱由校不禁回想起當時的情景,心中湧起一股愧疚之情。如果不是自己的這道聖旨,楊俞茂或許就不會離開涼州老家,遠離家人和熟悉的環境,去麵對那未知的艱難險阻。原本他此時應該在老家逗逗孫子,頤養天年的。
加上明廷有意無意地將四川的兵力抽空,調往西藏進行討伐。這一舉動,無疑給雲南的局勢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原本就對改土歸流政策心懷不滿的雲南土司們,趁機集體謀反,使得雲南的局勢瞬間陷入混亂。
這一切的一切,最終釀成了這杯苦酒。朱由校深知,隨著雲南定海神針楊俞茂的離世,對於雲南的局勢來說,無疑是更加撲朔迷離,已經完全超出了他的掌控之中。雲南的糜爛之勢,恐怕已經無法挽回。但他作為一國之君,不能坐視不管。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朱由校決定采取一係列措施來穩定雲南的局勢。
首先,他下令將甘肅提督楊嘉謨調任雲南,希望這位經驗豐富的將領能夠迅速接手雲南的防務,平息叛亂。同時,朱由校還下達了調越南駐軍入滇參與平叛的旨意,以增強平叛的力量。
然而,朱由校心中明白,這些舉措能否真正奏效,還需要時間來證明。雲南的局勢已經如此糟糕,要想恢複昔日的安寧,恐怕並非易事。但他彆無選擇,隻能寄希望於這些決策能夠帶來轉機,讓雲南重新回到正軌。
當雲南上報五十五府出現了三十多起土司叛亂事件時,朱由校更是後悔的直拍大腿,他連連驚呼大意了。
雲南可是有百餘萬土著百姓,這要是全部叛亂,那要花多大的力氣才能平叛啊。
......
接到入滇平叛任務的越南省總督孫承宗不敢怠慢,他立即組建了以祁秉忠為集團軍司令的越南兵團,下轄近衛第3、6,以及106110師,越南新編第128130師,合計十萬大軍,民夫二十餘萬,自河內出發。
天啟十四年1634年)十二月十一日,越南兵團正式進入雲南省臨安府境內。
十五日,106師攻破八寨司,土司以下三千餘人全被坑殺;二十二日,該師攻破教化三部司,坑殺五千餘人。
二十四日,大軍抵達蒙自,祁秉忠安撫了此地的三個土司家族,並收繳了他們的武裝力量。
天啟十五年1635年)正月初三,越南兵團包圍了阿迷州,初五,城破,普名聲一家老小以及反抗的土司兵合計三千餘全部梟首。
越南兵團在臨安府的一係列操作,震動了整個雲南省。
初八,祁秉忠親臨臨安府府城建水州,召見了臨安所有土司前來覲見。
初十,臨安府所有土司宣布,接受雲南省巡撫衙門的改土歸流政策,同時上交了所有的土民冊、耕地清單等等一係列資料。
隨即,祁秉忠便派人將這些土司的直係、旁係親眷一股腦的護送到越南進行改造。
雲南省改土歸流正式在臨安府取得成效,後麵的政策實施自然是由當地政府以及巡撫衙門負責。
做完這些事情之後,越南兵團開始再度分兵。
107、108師按照命令,進入元江府、車裡宣慰司、孟璉司進行平叛。
109、110師則進入新化州、鎮沅府、威遠州進行平叛。
其餘五萬大軍以及大部民夫則跟隨祁秉忠直奔昆明。
而此時的昆明城,並不太平。
城外十餘個土司,三萬大軍正與城中的兩萬明軍相對峙。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