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靠近城牆根的幕府軍士兵,他們左手緊握著圓形盾牌,以此來抵擋城上射來的弓箭以及鉛彈,右手則死死抓住木梯的邊緣,拚命地向上攀爬著。每一步都顯得異常艱難,但他們的眼中卻透露出一種對勝利的渴望,仿佛隻要能夠登上城牆,他們就離最終的勝利不遠了。
然而,城牆上的守軍們可不會坐視不管。城中許多被拆卸的木屋,這些木屋的主梁此刻都變成了守城的利器。由於攻城方的木梯擺放得過於密集,往往每一根木梁落下時,都能精準地砸中一張甚至三張木梯上的敵人。
不僅如此,那些被扔下城牆的巨石更是威力驚人。每當一塊巨石轟然墜落,必然會伴隨著一張木梯被直接砸毀。而木梯上的敵人則麵臨著兩種悲慘的結局:要麼被巨石砸成肉泥,要麼隨著被砸毀的木梯一起從二十餘米高的木梯上狠狠地摔落下去。總之,沒有一個攻城的士兵能夠毫發無損地逃過這一劫。
當然,守城方也並非完全安全無虞。當一名名士兵抬起、搬動著木梁和巨石,將身體暴露在城牆之上時,他們也會成為城牆下方敵軍的攻擊目標。鐵炮的轟鳴聲和弓箭手的箭矢呼嘯聲此起彼伏,不斷地有守城士兵在這猛烈的攻擊中受傷甚至喪命。
在這場殘酷的攻城戰中,雙方的傷亡數字都在不斷攀升,鮮血染紅了城牆和地麵,死亡的陰影籠罩著每一個人。不管是德川家光還是秦良玉,傷亡的士兵在他們眼中,也僅僅隻是個傷亡數字而已。
一個白天,攻城戰都沒有停歇,已經瘋狂的家光並沒有讓人停下攻城的步伐,一支又一支隊伍被拉出來投入到戰場,很快便被殘酷的攻城戰消耗殆儘。
到了晚上,不顧眾將勸阻的家光,還是派出了數萬大軍趁著夜色,繼續對京都城發動猛烈攻勢。同時他還派出了禦三家尾張藩、紀伊藩、水戶藩等三支精銳部隊共計四萬餘人,同樣趁著夜色,開始從四麵挖掘地道的方法以期攻入城中。
自古以來,夜戰都是甚少發生,其變數太大,稍有不慎,便會發生誤傷事件,嚴重的可能會發生嘩變。與古代中國不同,日本人由於經常食用海鮮,所以並不存在夜間無法視目的情況。加上守方為了自身的安全,總會在城樓上點燃火堆,對攻方而言,往往夜間總會被其所利用。
作為明軍主帥的秦良玉,羽柴秀綱自然不會不清楚這點,所以他們早早有所準備。
首先,每麵城牆根下被擺放了數個乃至數十個裝滿水的水缸,隻要地底下出現動靜,水缸裡的水便會受其影響而提早給予守軍以警示作用。
其次,雖然城樓上點燃了火堆,可城牆上密密麻麻的守軍,以及他們手中被油浸濕的弓箭,便能充分說明,守軍也是一支經驗豐富的部隊。
摸黑前進的幕府軍士兵,一不小心踩中了腳下的樹枝。在夜深人靜的夜晚,這點小動靜自然無法說明什麼。
可越來越多的士兵踩中樹枝,終於有人一腳下去,樹枝斷裂的“啪”聲終於傳入了城牆上守軍的耳中。
於是他們迅速的將浸滿了油的弓箭伸向火堆點燃,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弓箭射向了某些區域。
隻聽“轟”的一聲響,守軍射出密集的火箭,終於點燃了城牆下方,趁夜色投放的一堆堆易燃物。
頓時,城下火光衝天,密密麻麻的幕府軍士兵映入了守軍的眼簾。
無所遁形的幕府軍隻能無奈發起了決死衝鋒。
火光中,排著整齊隊列,逐步靠近城門的一架架攻城車終於出現了。
這些攻城車,外圍包裹著一層厚厚的木板,木板之下大約二十餘名士兵分成左右兩側,推著笨重的攻城車,開始了吃力的爬坡。
城門正上方的士兵迅速做出了反應,他們一遍朝著攻城車發射火箭,以便將一桶桶火油從城樓上倒下。等足足二十桶火藥被傾倒一空之後,他們又將火箭射向了地麵。
隨著一條火龍的出現,無數踩中火油而被火點燃的士兵慘叫著從攻城車腹中逃出,隨即便被城上的火槍兵點名射死。幸免於難的士兵做出了同樣的選擇,他們從車腹中逃出,拚命的往後逃,由於夜色的掩護,他們終於逃出生天。
而更多段城牆,守軍同樣傾倒了很多桶火油,沾染上火油的士兵可就沒那麼幸運了。
被點燃之後的他們,慌不擇路的他們,扔掉了手中的兵器,要麼倒在地上翻滾以期能夠滅掉身上的火,要麼尋求周圍同僚的幫助,更多的則是慘叫著,抱住自己的同僚。總之,場麵一片混亂。
當一縷晨光照射到京都城時,幕府軍一日一夜不間斷的攻城戰總算結束。
在付出了三萬餘傷亡,無數攻城器械被焚毀的情況下,幕府軍連城垛都沒摸到。
相反,守軍除了若乾守城器械的損失,兵力上僅有五千餘傷亡。
按照這個烈度打下去,幕府軍僅僅隻能再支撐不到五日便要不攻自破了。
巨大的傷亡與效果成了反比,幕府軍的士氣不可避免的出現了波瀾,外樣藩主開始出現厭戰情緒,即便是部分普代大名也開始出現了異言。
因為這一天一夜的攻城戰,死傷的都是外樣大名的藩軍。心中戚戚不安的普代大名知道,接下來自己的軍隊將會接過接力棒,成為攻城的主力部隊。
果然,吃過早飯之後,家光再次派出數萬大軍展開了猛烈的攻城戰,號角聲、戰鼓聲響徹雲霄。
當雙方激戰正酣之際,負責監視水缸的明軍士兵發現一個又一個水缸中的水無緣無故的溢出了水缸。而這種情況四麵城牆均有發生。
早有準備的明軍迅速組織了兵力,在水缸邊嚴陣以待。
一個又一個老鼠洞終於被打通,當幕府軍士兵好不容易挖穿土層,還來不及興奮時,一桶又一桶的火油頃刻間便被倒入了洞中。
於是,火燒地鼠的情況在四麵城牆根下時不時的上演。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