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移民的目的_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421章 移民的目的(1 / 1)

曆史上,被後世民間稱之為“腦殘級”移民計劃,被曆史學家稱之為“史詩級”移民計劃,在本次朝會上誕生。

之所以如此的褒貶不一,蓋因這個計劃,確實是出現的非常突兀,且極具前瞻性。

事實證明,自1637年至1644年,這短短的七年間,華夏大地洪災、旱災、蝗災、冰災不斷。如果沒有這份宏大的移民計劃,全國各地將要上演多少次“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蒼天已死,黃天當立"、“跟著闖王不納糧!”

作為王朝統治者,如何避免這種事情發生?殺?那是殺不完滴。

說白了,就是將多出來的嘴送到合適的地方去就食,如此一來,所有的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很多人說,可以運糧食過來救災。

先不說路途遙遠,光說這場災難不是一時,而是連著數年,救一次倒罷了,連著救數次,為此付出的代價有多大?

與其周而複始,不如一次性從根本上解決。

多少人會因為這條政策客死移民這條不歸路上,多少人會因為水土不服而客死他鄉。

但是朱由校知道,這隻是概率問題。而,如果不這樣做,全國將超過半數人口絕對會死於饑餓、戰亂、瘟疫。

數千萬人口的移民,自古以來從來沒有,起碼隻有你試過了才知道成敗幾何,有沒有可能。

......

如今的朱由校愈發的嚴格控製自己不去插手朝廷政務,所以,他下達的旨意大多數隻針對皇室事務,以及皇帝擁有著絕對控製權的軍隊事務上。

所以,即便是很多人想要反對,但卻發現自己根本無法張開嘴巴。

就這樣,一道讓全國三十省都為之震動的內閣令和聖旨,就這樣毫無顧忌、蠻橫無理地頒布了下來。這道命令的頒布,猶如一顆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引起了軒然大波。

當然,朝野上下對於這道命令並不是沒有反對之聲。山西、河南等地的眾多藩王們,紛紛聯名上奏,言辭懇切地痛斥朝廷竟然頒布如此混亂的政令。他們認為這不僅違背了祖宗成法,更會給國家帶來嚴重的危機。

而南方的多個省份更是反應強烈,聯名上奏要求洪承疇以死謝罪。這些地方的官員和士紳們認為,洪承疇作為朝廷重臣,卻提出如此荒謬的政策,實在是有負皇恩,罪不可赦。

然而,麵對如此洶湧的反對浪潮,朱由校和洪承疇卻並未退縮。他們采取了一係列強硬的手段來應對。

對於那些聯名上奏的藩王們,朱由校下旨嚴厲駁斥,並對其中一些言辭激烈者,直接將其發配到鳳陽去守靈。這種懲罰措施無疑是非常嚴厲的,讓其他藩王們也不敢再輕易出聲。

對於那些上奏要求洪承疇以死謝罪的官員,朱由校更是直接將他們貶官、流放,以顯示朝廷的威嚴和決心。

而對於民間的強烈反響,朱由校和洪承疇則采取了另一種策略。他們通過各種渠道,大肆宣傳越南、菲律賓等地是如何的物產豐富、收成豐碩,以及那裡的風景是如何的宜人。他們試圖用這些美好的描述來轉移民眾的注意力,讓他們相信朝廷的決策是正確的,是為了國家的長遠利益考慮。

總而言之,在朱由校和洪承疇的這番連敲帶打之下,這個擁有千萬平方公裡領土的龐大國家的車輪,終於開始被帝輔二人艱難地推動起來。儘管這個過程充滿了阻力和困難,但他們依然堅定地前行著,決心要將這個國家帶入一個新的時代。

......

首先響應朱由校旨意的便是軍方。

最先行動起來的便是北洋艦隊,三月中旬,大沽口外海、山東海麵,彙聚了五百八十艘各種型號的海軍艦隻。這裡已經是除了五級戰艦和輔助船隻以外所有的主力戰艦了。

這五百八十艘主力戰艦,滿載更是達到了三十六萬噸。如今他們還需要花費一到兩個月時間卸載船上所有的火炮等不必要的軍備,以空出足夠大的空間來容納更多移民。光北洋艦隊這一支海上力量便能一次性投放二十萬人。

也就是說,三支海軍艦隊,一次性可投放六十萬人以上。更彆說,三支艦隊共計還有兩千艘運輸船,還能裝載五十萬人。

也就是說單憑海軍,一次性可解決一百一十萬人的投送任務。

加上戶部臨時租賃的全國海商的船隻還能解決四十萬人的運力,也就是說需要十三次才能將兩千萬人投送完。

所以,光靠海運頂多隻能完成半數任務,那麼陸路的重要性便顯露無疑。

好在全國各省的省級水泥路,至少都是能使四輛馬車並排通行。

二月,直隸第一批百姓登船。同月,河南、山東、百姓同樣登上了船隻。

之所以這些省份的百姓願意背井離鄉踏上這條未知的道路,原因有二。其一,乃是朝廷的公信力。如今的大明朝廷,在百姓心中便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其所言所行,往往被視為權威和準則。如今,朝廷發出了這樣的號召,百姓們自然會對其產生信任和依賴。其二,兩個月來,北方地區幾乎滴雨未下,這對於以農業為生的百姓來說,無疑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百姓有時候是愚昧的,可能會上一些滑稽的當。但他們在麵對如此嚴峻的現實時,卻表現出了驚人的睿智。他們深知,沒有雨水,田地就會失去水分,旱災和蝗災將不可避免地接踵而至。在這種情況下,隻有讓他們親身感受到朝廷的一番苦心,他們才會比任何人都更加理智地做出選擇。

於是,一個村連著一個村,全部人都離開了自己的家園,踏上了充滿未知的遷徙之路。無數的縣城裡,超過三分之一甚至半數的人都選擇了離開。他們並非不想留下,而是實在無法麵對即將到來的死亡。麵對如此絕境,他們還無法做到坦然麵對。

然而,在這艱難的時刻,各地政府卻展現出了令人感動的一麵。太倉洞開,官府和士紳們紛紛設立粥棚,為遷徙途中的百姓提供必要的能量。這些粥棚雖然簡陋,但卻代表著政府和社會各界對百姓的關懷與支持。在這一刻,全國上下一心,共同麵對這場國難,其場麵既悲壯又令人振奮。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純陽賤神 尊七道 仙子,你怎麼有條蛇尾巴 玄河大陸 苟在宗門當藥奴,開局嚇哭聖女 重生後,被瘋批大佬摟腰吻 玄門小祖宗下山,陰間熱搜炸了 離婚後喜提龍鳳胎,四個大佬排隊求名分 我和老王的奇妙修行之旅 穿越大秦:紅顏助國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