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二十八年1648年)歲末之際,東北戰區的數萬明軍如洶湧的洪流一般,席卷了西西伯利亞平原。圖魯漢斯克、庫茲涅茲克、托木斯克、葉尼塞斯克、新西伯利亞、巴爾瑙爾以及納利姆等城堡覆蓋的廣袤無垠的大平原,都被明軍收入囊中,這標誌著他們第二步計劃的圓滿完成。
不僅如此,明軍在占領這些區域的過程中,還接納了三萬多名西伯利亞汗國逃亡至此的牧民。這些人幾乎占到了西伯利亞汗國遺民總數的三分之一左右,他們的加入為明軍的下一階段攻勢提供了強大的人力支持,無疑是一個良好的開端。要知道,幾十年前,汗國被沙俄滅國時,全國還有二十多萬人口,如今,半數人被沙俄屠戮,僥幸存活下來的,無不是在沙俄人高壓統治之下苟延殘喘。
明人的到來,對這些人來說可謂是久旱逢甘露。所以,他們不光自己投奔而來,還帶來了很多之前大明不了解的情報。也為來年明軍奪取西西伯利亞指明了正確的方向。
與此同時,暹羅的局勢也逐漸穩定下來。這為明軍下一階段開啟對緬甸東籲王朝的征服之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對日滅國之戰的塵埃落定,朱由校的目光漸漸轉向了李貞妃的母國——朝鮮。
時光回溯到天啟初年,那時劉理順與現任朝鮮王李瑛共同發動了一場政變。如今,二十五個春秋已逝,但朱由校卻始終未曾對朝鮮采取行動。
如今,大明帝國的周邊局勢已經相對穩定,除了朝鮮這個獨立王國之外,其他地區都已經納入了大明的版圖。因此,將朝鮮納入大明帝國的計劃也被提上了日程。朱由校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將這件重要的事情交給範文程來負責處理。
與此同時,朱由校的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了天津大沽口港。這裡是大明帝國的重要港口之一,也是對外貿易和海上交通的樞紐。
天啟二十九年1649年)二月初二,正值龍抬頭的日子,天津大沽口港顯得格外繁忙。港口的碼頭上,以及寬闊的渤海灣中,停泊著數以百計的高大船隻。這些船隻主要來自兩支大洋艦隊,還有一部分是隸屬於民間的運輸船,總計約有100艘之多。
在這些船隻中,有一艘特彆引人注目的旗艦。它停靠在碼頭邊,船帆高聳,氣勢磅礴。此時,印度洋艦隊司令顏思齊正與大明皇帝朱由校一同站在旗艦的劍橋上,眺望著遠方的海麵。
顏思齊,字振泉,今年已經六十歲整。他身材魁梧,麵容剛毅,有著豐富的航海經驗和卓越的領導才能。
朱由校嘴角含笑,目光隨意地落在顏思齊身上,緩聲問道:“振泉將軍,此次出航美洲,你對此行有何見解?莫非也如那些士大夫一般,覺得此舉不妥?”
顏思齊聞言,毫不遲疑地抱拳施禮,朗聲道:“陛下,萬萬不可聽信那些書呆子的胡言亂語啊!微臣在這茫茫大海上討生活已有數十載,又怎能不曉得歐洲各國為何要不遠萬裡來到我南海之地呢?無非是想讓他們的國家和子民都能過上更美好的日子罷了。那些整日死讀孔聖人儒家學說之人,隻知紙上談兵,卻對這天高地厚、海闊天空一無所知,陛下大可將他們的話當作放屁一般,不必理會。”
朱由校聽罷,不禁為顏思齊的直爽和豪邁所逗樂,他手指著這位老將,仰頭哈哈大笑起來。
大航海時代,可不止改變了個人的生活。
哥倫布發現美洲和麥哲倫環球航行,徹底改變了人類對地球的認知,證實了地圓說,並建立了全球性的地理聯係。
新航路的開辟如達·伽馬繞過非洲到達印度)打破了奧斯曼帝國對傳統商路的壟斷,促進了歐洲與亞洲、美洲、非洲的貿易往來,形成早期世界市場。
美洲作物玉米、土豆、番茄等)傳入歐亞,豐富了農業結構;歐洲的宗教、語言和技術也傳播至殖民地,形成文化融合與衝突。
航海儀器羅盤、星盤)、船舶設計卡拉維爾船)和地圖製作的革新,為後續科學革命和工業革命奠定基礎。
當然,有好的一麵,自然也有壞的一麵。
殖民掠奪和奴隸貿易為歐洲提供了巨額財富,引發“價格革命”,加速封建經濟瓦解和資本主義萌芽。
新興商人階層崛起,商業資本擴張,推動了重商主義政策和現代金融體係的形成。
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在美洲、亞洲建立殖民地,通過武力征服和資源掠奪重塑全球政治格局。
非洲黑奴貿易和殖民地的種族歧視政策埋下了長期的社會矛盾。
大航海時代是人類曆史的轉折點,既開啟了全球化序幕,也暴露了權力與欲望的殘酷性。其意義不僅在於地理發現,更在於塑造了現代世界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框架。
如果兩百年前大明王朝沒能及時趕上大航海時代的列車。
那麼,如今在朱由校的統領下,大明帝國開始了大規模的海外貿易。學習著歐洲國家,逐步建立起強大的海上帝國,從而推動全國經濟的發展。海外貿易,不光推動國內經濟的發展,對全球貿易格局同樣產生了重大影響,或許未來還有一天能夠主導全球貿易。此外,大明帝國的海外貿易活動促進了與東南亞、非洲、歐洲等地的經濟和文化交流,為帝國開辟了新的貿易路線和夥伴,這點也是非常重要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搭上大航海時代的另一個重要特征是科技的進步。重達千噸的蓋倫船,鋼骨鐵胎的火炮,新式燧發槍,無不是中西結合的產物。大明帝國在科技上取得重大的突破,離不開這幾十年來,西人不斷的到來,開拓了國人的視線和認知。至於未來能否推動整個世界的科技進步,那就看朱由校落子在葡萄牙的那顆種子什麼時候發芽了。儘管大明帝國的科技發展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路徑,但大航海時代的科技交流無疑會為大明科技發展提供更多的機遇和挑戰。
大航海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隨著大明帝國與大英帝國、法國波旁王朝、葡萄牙王國的外交往,在文化上也取得很大的發展,並對當時的世界文化格局產生影響。特彆是葡萄牙王國,作為大明帝國的盟友,兩國之間都興起了學習葡語和漢語的熱潮。隨著大明和英、法之間展開更加密切的貿易關係,未來三國之間文化的交流必定會逐漸增加。
大明帝國的文化、藝術和思想可能會通過海上貿易和探索傳播到世界各地,同時也會吸收外來文化,促進文化的多元化和交流。
大明帝國一旦搭上大航海時代的末班車,開始地理大發現和海外探索,未來會在文化、經濟和科技等方麵取得顯著進展。
當然,中華五千年的曆史發展有其獨特的環境和條件。大航海時代的開啟並不一定會導致殖民或掠奪,而是可能更多地體現在地理大發現、文化傳播以及民族大融合上。此外,明初“鄭和下西洋”雖然規模龐大,但由於多種原因未能持續,如果當時這些活動能夠持續下去,中國在近代可能不會陷入被動的局麵。
為了避免這個被動的局麵發生,朱由校認為自己有責任去帶領明國走上這條康莊大道。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