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多鐸率領著數萬剽悍的騎兵踏入七河流域時,他心中原本預期會遭遇激烈的抵抗。然而,現實卻讓他大感意外——這裡的人們並沒有如他所想象的那樣奮起反抗,反而對他們的到來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
尤其是在出兵十天後,當明軍抵達塔爾迪庫爾乾這個地方時,他們受到了當地部落的熱烈歡迎。在這裡放牧的哈塔乾和康居兩個部落的首領,親自牽著成群的牛羊,率領著部落裡的牧民們,遠遠地就開始迎接天朝大軍的到來。
這些部落的首領們,雖然身為蒙古族後裔,但他們對天朝的向往和敬仰卻是發自內心的。在他們的眼中,天朝代表著強大、繁榮和文明,是一個令人心馳神往的存在。
更重要的是,近十年來,這些部落一直飽受準噶爾的侵略之苦。他們渴望能夠投靠一個更加強大的政權,以保護自己的部落和子民,讓他們能夠過上長久的安定生活。而強大得令人顫抖的大明帝國,無疑成為了他們心目中最好的選擇之一。
這個擁有著數千萬平方公裡廣袤土地的巨型大國,人口眾多,其強大的軍事、經濟和政治實力,在近幾十年來已經成為周邊國家的噩夢。對於像哈塔乾、康居這樣弱小的部落來說,能夠與如此強大的國家建立聯係,無疑是一種莫大的榮幸和保障。
對於那些在夾縫中艱難求生的部落,多鐸心裡非常清楚,他們絕對不會輕易地將這些部落再次排除在外。畢竟,就算大明帝國再怎麼強大,也不可能將全世界的人都殺光。要想真正征服一個國家,光靠武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要征服人心才行。
正因為如此,對於那些選擇投降或者主動投靠的人,大明帝國一直以來都是給予優厚待遇的,隻有日本國是個例外。而有了這兩個部落作為榜樣,接下來的一個多月時間裡,多鐸所率領的大軍一路暢通無阻,從巴爾喀什湖的東岸一直走到西岸,這一段路程對他們來說,簡直就如同郊遊一般輕鬆愉快。
在這一路上,除了正常的行軍之外,他們所要做的就是不斷地接受沿途各個部落的歸順。就這樣,時間過去了三個月,多鐸仿佛在七河流域紮下了根一樣,一直在這個地方忙碌著,將各個部落的人口和牲畜進行整合。
終於,到了當年的七月初,經過多鐸的不懈努力,超過十萬名牧民都被賜予了大明帝國子民的身份。與此同時,從伊犁運送過來的龍幣也在當地被順利地兌換成了數不清的牛、羊等食物,為大軍提供了充足的物資保障。
76師被多鐸留在了七河流域,這一萬餘人被分散到了廣袤的七河流域,成為了明軍駐軍的核心力量。同時,他又從多個部落中抽調了五千多名年輕力壯的男子,組成了哈薩克第一師,與明軍一同出兵哈薩克汗國王庭所在地——突厥斯坦。
......
與多鐸那種輕鬆愉快、如同旅遊般的行軍方式相比,濟爾哈朗的處境就顯得有些尷尬了。這六萬大軍自從從塔城出發以來,一路上可謂是征戰不斷、艱苦異常。他們從阿拉湖一直走到薩瑟科爾湖,又從烏爾賈爾輾轉到阿克鬥卡、阿亞古茲。然而,這短短的五百裡路程,明軍竟然足足走了兩個月之久!
在這漫長的兩個月時間裡,準噶爾部不斷地對明軍進行日夜騷擾。他們采取了層層阻擊的戰術,甚至還使出了各種陰險毒辣的手段,比如投毒、打冷槍等等,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麵對如此惡劣的情況,濟爾哈朗自然也不會坐以待斃。他積極地采取應對措施,每次都出動數萬人馬,企圖將那些騷擾者包圍起來並一舉消滅。
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無論濟爾哈朗如何精心策劃,他的敵人總是能夠在關鍵時刻巧妙地逃脫他的包圍圈,就好像他們對濟爾哈朗的一舉一動都了如指掌一樣。
這樣的局麵,讓濟爾哈朗感到十分的不爽和納悶。他實在想不通,敵人是如何輕易的獲悉他的布置的。
原來,作為當地土著,中玉茲的大部落乃蠻部的首領昔格納黑,摒棄了與準噶爾部之間的仇恨,轉而加入由準噶爾部大汗綽羅斯·和多和沁所率領的抵抗軍。對於當地情況了如指掌的乃蠻部來說,明軍的一舉一動都沒能逃脫他的視線。因此,濟爾哈朗會打的如此難受。
要知道,乃蠻部的曆史可是相當悠久,可以追溯到耶律大石的西遼國時期。這個部落曆經數百年的發展,如今已經擁有了十餘萬部眾,其勢力在哈薩克汗國東部可謂是首屈一指。而且,憑借著他們強大的實力,輕易便能拉起一支萬餘人的騎兵隊伍。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實力強大的部落,竟然會選擇與準噶爾部站在一起,共同對抗明軍。這對於濟爾哈朗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難題。
有了乃蠻部的加入,綽羅斯·和多和沁在哈薩克汗國東部的地位算是更加穩固了。他不僅成功地讓自己的部落在此站穩了腳跟,還迅速拉起了一支多達十三萬人的大軍。
不過,儘管如此,多次被明軍擊敗的綽羅斯·和多和沁,對於與明軍展開大規模的會戰仍然心存忌憚。因此,在過去的兩個月裡,抵抗軍並沒有與明軍進行正麵交鋒,而是采取了不斷有烈度地拖延明軍行軍速度的策略。
在這兩個月的時間裡,明軍雖然也遭受了一些損失,但相比之下,準噶爾部的損失更為慘重。據統計,明軍在此期間僅損失了兩千餘人,而準噶爾部則損失了五千餘人。
相比起疲憊不堪的明軍,準噶爾部則是以逸待勞,精神愈發飽滿。
彆看他們損失比明軍大,但主場作戰的他們,還是能迅速從各個部落中抽調足夠的壯丁來彌補損失。
因此,連番交戰之後,他們的實力不降反增。
此時,擺在濟爾哈朗麵前的有兩條路可以走。
第一條,不顧敵軍的騷擾,直插卡拉乾達和阿斯塔納,徹底切斷大中玉茲的聯係。
另外一條路,苟在阿亞古茲一段時間,等西伯利亞明軍南下,攻克厄斯克門和塞梅伊之後,再聯合北路明軍直奔主題。
最終,他選擇了第二條路。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