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沙俄人的反應,大明帝國實際上一無所知。然而,作為前線的最高指揮官,多爾袞並沒有天真地認為沙俄人會永遠無動於衷。相反,他深知戰爭的變幻莫測,沙俄人隨時都有可能采取行動。
因此,在東北戰區每占領一處地區之後,多爾袞都會果斷地留下足夠的力量,對沙俄人遺留下來的城堡進行擴建和修繕工作。這些城堡不僅可以作為明軍的防禦據點,還能為後續的軍事行動提供重要的支持。一邊,他不斷的鼓勵東北地區的邊民遷徙到廣域的西伯利亞落地生根,近年來效果顯著,無數的小城鎮在荒涼的西伯利亞拔地而起。
時間來到天啟三十年1650年)三月,大地逐漸從寒冬中蘇醒過來,春天的氣息開始彌漫。就在這個時候,一支規模龐大的隊伍正浩浩蕩蕩地行進在通往哈薩克的道路上。這支隊伍由兩萬多人組成,他們驅趕著數萬匹駱駝、騾馬和獨輪車,車上裝載著一石石的戰略物資。
在這支隊伍中,有一半的人是軍人,他們的番號是48師。而這樣的隊伍並非僅有一支,在塔城和伊犁,同樣各有三支這樣的隊伍。他們肩負著重要的使命,那就是確保運輸物資的民夫隊伍能夠安全抵達目的地。
經過半年的兵員補充,到了四月初,多鐸率領滿編的五個師五萬大軍從吐爾尕特山口出發,再度出現在吉爾吉斯人的麵前。這一次,吉爾吉斯人顯然早有準備,他們深知明人的厲害,明白與明軍交戰絕非易事。可即便他們早有準備,麵對如狼似虎的明國人,他們的抵抗顯得非常的蒼白。
麵對強大的國家機器,中亞多部落騎兵雖然英勇善戰,但聯合起來的力量仍然無法與之抗衡。他們在人數上稍顯劣勢,而且在統一指揮方麵更是存在巨大差距。
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吉爾吉斯人所擁有的所有草場都被多鐸率領的軍隊一舉攻陷。然而,與以往的殘暴形象不同,這次多鐸展現出了一種前所未有的仁慈。每當他占領一個部落時,都會特意留下一部分牲畜,以確保這些部落能夠在原地繼續生存下去。
對於多餘的牲畜以及身高超過一米三以上的男丁,多鐸則采取了另一種策略。他將這些人全部抽調入自己的大軍,作為預備部隊使用。這樣一來,經過一個月的激烈征戰,多鐸的麾下不僅彌補了所有兵員的損失,還額外增加了整整三萬騎兵。
儘管這三萬人目前還不能被視為真正意義上的軍隊,但多鐸對他們充滿信心。因為從低級軍官到高級軍官,這支軍隊的所有指揮官都是由明人擔任。多鐸相信,在三個月之後,這些吉爾吉斯人將會成為他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這三萬騎兵在多鐸的臨時調配下,被授予了吉1師、吉2師和吉3師的番號。而這三個師的首任師長,正是在戰場上表現卓越的趙良棟、孫有光和趙光瑞。
在成功擊敗吉爾吉斯人後,多鐸並未給軍隊休整的時間,他馬不停蹄地率領著八萬大軍,如狂風驟雨般席卷而來。在接下來的短短兩個月裡,多鐸的軍隊勢如破竹,一路高歌猛進,最終攻入了布拉哈汗國。
此時的布拉哈汗國,正處於阿斯特拉罕王朝的統治之下。這個王朝在經曆了長達百年的輝煌強盛之後,於天啟年初開始逐漸步入穩定期。全國人口約七十多萬,而汗王阿布都拉·阿齊茲所擁有的兩萬餘人的親衛軍,則是汗國的核心軍事力量。
多鐸大軍的突然降臨,猶如晴天霹靂,讓阿布都拉·阿齊茲汗王驚恐萬分。這位剛剛繼位五年的年輕汗王,被嚇得冷汗涔涔。麵對如此強敵,他不敢有絲毫怠慢,立刻著手集結軍隊,準備抵禦外敵。同時,他還派遣使者前往多鐸處,送去了誠摯的歉意,希望能夠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爭端。
他義正言辭地表示,自己所領導的汗國在去年並未參與突厥斯坦保衛戰,而大明竟然興兵前來討伐布拉哈汗國,這無疑是一種不正義的行為,必將遭到全天下人的唾棄和責罵。
然而,多鐸聽後卻隻是哈哈一笑,對這位使者的言辭完全不以為意。在他眼中,布拉哈王的這番舉動簡直就是多此一舉,就如同脫褲子放屁一般。因為誰不知道吉爾吉斯人和烏茲彆克人都是在布拉哈汗國的統治之下,雖然去年多鐸沒有追究阿布都拉·阿齊茲的責任,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已經放過了布拉哈汗國。
如今,多鐸的軍隊兵強馬壯,實力雄厚。他故意放過突厥斯坦方麵,轉而直接攻入布拉哈汗國,其目的就是要報複他們去年在突厥斯坦抵禦大明帝國兵鋒的行為。
多鐸向來是個乾脆利落、毫不廢話的人。他果斷地率領軍隊一路勢如破竹,接連攻破了塔什乾、吉利斯坦、撒馬爾罕等重要城池。終於,在六月中旬,多鐸的大軍抵達了布拉哈汗國的王帳所在地——布拉哈城。
阿布都拉·阿齊茲在短短一個月時間裡,儘管竭儘全力,但也僅僅隻來得及集結了兩萬部落軍。這對於他來說已經是極限了,畢竟時間緊迫,要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召集更多的兵力並非易事。
然而,即使加上他的親衛軍,總兵力也不過四萬餘人騎。麵對來勢洶洶的明人,這點兵力實在是微不足道,甚至可以說是杯水車薪。在明人強大的軍事實力麵前,這四萬餘人騎就如同螻蟻一般,根本無法與之抗衡。
而多鐸則不同,他在中亞征戰了將近一年,對於中亞各汗國的騎兵戰法早已了如指掌。他深知這些騎兵的優缺點,也明白如何應對他們的戰術。因此,當雙方首次交鋒時,多鐸胸有成竹,指揮若定。
戰鬥一開始,明軍就展現出了強大的戰鬥力和精湛的戰術配合。他們以雷霆萬鈞之勢向布拉哈騎兵發起攻擊,不給對方絲毫喘息的機會。四萬布拉哈騎兵在明軍的猛烈攻勢下,很快就陷入了被動。
儘管布拉哈騎兵們拚死抵抗,但他們的努力在絕對的實力差距麵前顯得蒼白無力。不到兩個小時,四萬布拉哈騎兵就被明軍徹底擊潰,四處逃竄。
而年輕的汗王阿布都拉·阿齊茲,在這場慘敗中也未能幸免。他在逃亡的路上被明軍活捉,成為了明軍的階下囚。
明軍一戰便徹底擊潰了汗國好不容易集結的大軍,連汗王都成了俘虜。因此在七月中旬,布拉哈汗國王太後代表汗國正式向多鐸乞降。
自四百年前蒙古國在中亞建立政權之後,中亞地區再一次回歸了中原王朝的懷抱。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