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開始往烏拉爾山脈集結兵力的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迅速傳入了庫倫,這個消息讓庫倫的人們都感到一陣緊張和不安。而對於多爾袞來說,這則消息更是如同一道晴天霹靂,他深知這意味著什麼。
不敢有絲毫怠慢的多爾袞,立刻下令連日換馬不換人,日夜兼程地直奔西伯利亞前線。他心急如焚,因為他知道時間就是生命,稍有耽擱就可能導致戰局的惡化。
對於沙俄增兵西伯利亞的舉動,多爾袞其實早有心理準備。然而,相比起路程較近的沙俄,大明帝國要想在地廣人稀的西伯利亞駐紮數十萬大軍,其後勤壓力無疑是巨大的。要知道,在如此廣袤的土地上,維持一支龐大軍隊的物資供應絕非易事,這很有可能會壓垮整條運輸線。
因此,朱由校和朝廷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也隻能等待日本島徹底平定,並且一條從北京城到庫倫,再到基廉斯克,最後到托木斯克的水泥路鋪設完成之後,才做出了抽調十萬大軍進入西伯利亞的決定。
在出發前往前線之前,多爾袞給北京城寫了一封信,信中他詳細地闡述了當前的局勢以及自己的戰略構想。他希望朝廷能夠再度調兵十萬進入哈薩克,這樣一來,兩路大軍就可以自東向西同時發力,讓沙俄根本沒有首尾相顧的機會。
此時此刻,在鄂木斯克、塔拉、蘇爾古特這一線,明軍的主力部隊可謂是實力強大。其中,滿121師董鄂·和碩圖部、123師瓜爾佳·穆裡瑪部以及124師博爾濟吉特·碩壘部,這三支勁旅總共擁有三萬騎兵。此外,還有暫時借給濟爾哈朗的26、27步兵師。
而122師赫舍裡·希福部則被多爾袞打散,分散在廣袤的西西伯利亞平原上,正與當地的土著薩莫耶德人展開一場驚心動魄的鬥智鬥勇之戰。
而125師孫維城部,則肩負著重要的使命——作為西伯利亞邊區唯一的守城部隊,他們分彆駐紮在新占領的區域,守護著這片土地的安全。
如此一來,除了六月份抵達托木斯克的那十萬步兵之外,多爾袞能夠調用的機動部隊就隻剩下三萬騎兵以及兩個剛剛補充了哈薩克人的騎步師。
之所以將這兩個師稱為騎步師,是因為在戰前,26、27師原本屬於步兵師的範疇,但經過長達半年多的兵員補充和裝備更新,如今它們已經成為了一支半步兵半騎兵的特殊部隊。
目前這兩個師的戰鬥力,自然是無法與原先的26師和27師相提並論的。要想真正實現徹底的轉型,成為一支純粹的騎兵師,這兩個師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所以,這場戰鬥對於這兩個師來說,肯定是無法直接參與其中的。
而作為敵人的沙俄,他們到底集結了多少兵力前來呢?目前,多爾袞還沒有收到確切的消息。不過,根據之前的情報和一些跡象來看,沙俄方麵的兵力應該不會太少。
時間來到八月初,多爾袞終於抵達了鄂木斯克。當他到達這裡時,發現堂兄濟爾哈朗早已在此等候多時了。兄弟二人見麵後,先是簡單地寒暄了幾句,然後便直接切入了正題。
濟爾哈朗站在營帳中的行軍地圖前,指著地圖上的標記,向多爾袞詳細地解釋著:“老十四啊,沙俄人的先頭部隊從三月開始,一直到八月,已經陸續送來了六波兵力,合計約有五萬餘人。其中,所謂的該國精銳——貴族騎兵有三萬餘人,哥薩克雇傭兵則有兩萬多。目前,這支軍隊正集結在被稱為烏拉爾山脈樞紐的葉卡捷琳娜堡。據斥候傳來的消息,由於該國後勤補給狀況極其糟糕,這些騎兵不得不自帶物資前來。”
“葉卡捷琳娜堡雖然是戰略要地,但要為如此眾多的騎兵提供足夠的食物卻並非易事。因此,在那裡集結到兩萬騎兵之後,他們毫不猶豫地啟程,進入了三河流域中心的鄂畢城。
根據我方前線的報告,蘇爾古特堡成功擊退了沙俄軍隊的數次猛烈攻勢。然而,在塔拉方向,雖然我軍發現了沙俄人的蹤跡,但令人費解的是,他們似乎並不急於攻打塔拉堡。”
這是截至目前最新的情報彙總。濟爾哈朗在多爾袞抵達的第一時間,就將所有收集到的情報詳細地彙報給了他,然後迫不及待地問道:“老十四,依你看,這些沙俄人究竟在盤算些什麼呢?”
他事無巨細、滔滔不絕地講解著,仿佛要將所有的細節都展現出來。然而,這冗長的敘述卻讓疲憊不堪的多爾袞漸漸陷入了沉思之中。
多爾袞的眉頭緊緊皺起,他的腦海中不斷閃過各種可能性和疑問。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他終於開口問道:“哈薩克那邊有什麼消息嗎?我們都知道,烏拉爾山脈雖然擋住了西伯利亞方向,但並沒有攔住哈薩克這邊。那麼,有沒有可能一部分沙俄軍隊已經潛入了哈薩克,而我們卻對此一無所知呢?”
多爾袞的這個問題猶如一道閃電劃破夜空,讓原本還在思考其他事情的濟爾哈朗猛地一驚。他不禁意識到,自己在過去近一年的時間裡,雖然成功奪取了中玉茲的領地,但注意力卻主要集中在西伯利亞的局勢以及給自己麾下的幾支軍隊補充兵員上。
濟爾哈朗的政治、軍事智慧無疑是出類拔萃的,但即使如此,他也無法在同一時間內將全部精力都放在各個方麵。而此刻,多爾袞的提醒讓他突然意識到,自己對靠近裡海的小玉茲那邊的情況幾乎一無所知。
然而,恰恰就是這個被忽視的小玉茲,與沙俄的領土緊密相連。如果那裡真的發生了什麼變化,那麼毫無疑問,它將會成為沙俄進攻的最佳突破口。
想到這裡,濟爾哈朗立馬派人將中玉茲的四個大部落的首領請來帥帳。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