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的俄軍士兵,發出震耳欲聾的呐喊聲,他們瞪大雙眼,緊盯著頭頂上方不斷落下的滾木、石塊和糞汁,這些致命的武器如同雨點般砸向他們。而在這密集的攻擊中,還不時有手雷爆炸,掀起一片片塵土和硝煙。
六十米開外的俄軍遠程攻擊部隊,也毫不示弱地持續發動攻擊。他們頂著明軍的火炮和火槍的射擊,將手中的弓箭和鉛彈如流星般劃過天空,紛紛射向城樓上冒頭的明軍士兵。城牆上的明軍士兵們雖然奮勇抵抗,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明軍的傷亡人數開始逐漸增多。
麵對如此猛烈的攻擊,明軍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力,與俄軍遠程兵展開對射。這一策略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城牆上的壓力,但同時也給了登城部隊可乘之機。
二十一日,戰鬥一開始便進入了白熱化階段。雙方都沒有絲毫保留,直接展開了一場殘酷而激烈的搏命戰。董鄂·和碩圖直接下達了死命令,要求四個連的士兵在兩天之內與城牆共存亡。他強調,哪怕是全連陣亡,也絕不能讓敵人成功登頂。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攻城,俄軍似乎學聰明了。他們找到了一種克製手雷的方法。首先,第一波登城部隊頂著堅固的盾牌,艱難地向上攀爬。而第二波、第三波持盾士兵則緊緊守在雲梯旁,將盾牌高舉過頭頂,為第二波登城士兵提供掩護。
盾牌與雲梯之間的縫隙,看似寬敞,實則暗藏玄機。對於城上的明軍來說,要想將手中的手雷準確無誤地投入這個狹小的空間,並非易事。因為他們必須將自己的頭部探出城垛,才能獲得足夠的視野和投擲角度。
然而,這樣一來,他們便完全暴露在俄軍遠程兵的射程之內。這些訓練有素的俄軍射手,絕不會放過如此絕佳的攻擊機會。一旦明軍士兵將頭探出,恐怕連三秒鐘都難以支撐,更彆提精準投彈了。
即便運氣好,手雷恰好落入縫隙,俄軍也並非束手無策。他們中那些勇敢無畏的敢死隊員,會毫不猶豫地撲向手雷,用自己的身軀將手雷壓在身體下,以自己的生命為周圍的同伴換取一線生機。
這種看似殘酷的土辦法,卻出人意料地有效。它不僅大大降低了手雷的爆炸威力,減少了俄軍的傷亡,更是讓明軍的最佳防守手段失去了作用。這一點,恐怕是董鄂·和碩圖以及多爾袞等明軍高級將領都始料未及的。
這也從一個側麵證明,俄軍中並非全是無能之輩,他們同樣有著應對危機的智慧和勇氣。
俄軍占著兵力上的優勢,哪怕是死了一批又一批登城部隊,他們都沒有停下腳步。一個上午時間,大約有千餘名攻城隊伍都已經擁擠到了城牆根下。
如果說明軍的迫擊炮能夠在這個時候對準城牆根下開炮,那絕對是一炸一個準,彆說手舉的盾牌陣了,哪怕是機械臂組成的盾牌陣,都未必能夠擋住迫擊炮的幾發炮彈。
可明軍並沒有這麼做,他們的迫擊炮更多的是將火力投向了俄軍的遠程兵方陣,它們配合著十二磅炮,不斷的轟擊這些給守軍帶來巨大威脅的遠程部隊,根本就不顧城牆上的步兵連是否能夠守住城牆。
就這樣,整整二十一日,俄軍付出了兩千多人的傷亡,還是沒能夠成功的登上城牆。但好消息是,明軍城牆上的防守密度似乎減弱了不少。
僅僅一天時間,四麵城牆中的東、南兩段城牆就已經損失過半的兵力,而西、北兩段城牆也減員了三分之一。麵對如此嚴重的情況,董鄂·和碩圖心中雖然有些不滿,但他並沒有將這種情緒表現在臉上。
要知道,大明士兵的勇武可是出了名的,他們的英勇善戰早已如同dna一般深深地刻入了每一個人的骨髓裡。董鄂·和碩圖對自己的士兵有著絕對的信任,所以他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就給減員過多的城牆增加防守兵力。
到了二十二日,俄軍卻采取了和之前一樣的戰術,再次對四麵城牆發起了猛烈的攻擊。這一次,東段和南段的城牆一開始就陷入了艱苦的戰鬥之中。
經過連續四天的激烈進攻,俄軍終於迎來了他們的第一次勝利——有人成功地登上了城牆!這一突破讓德米特裡·伊凡諾維奇·季諾維耶夫看到了勝利的曙光,他毫不猶豫地做出決定,分彆從其他兩麵抽調了一千多人,火速增援東、南兩處,企圖一舉攻下這兩段城牆。
董鄂·和碩圖眼見局勢危急,再也無法坐視不管。他當機立斷,迅速從其他地方抽調了一個連的兵力,分彆增援東段和南段的防線。這一舉動,猶如及時雨一般,成功地遏製了沙俄人的囂張氣焰。
時間來到下午,德米特裡似乎察覺到了明軍的薄弱之處,於是他果斷地從其他兩麵再次抽調了千餘人,增援到東南方向。這一決策確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使得沙俄軍隊在東南方向的攻勢愈發猛烈。
傍晚時分,經過一番激戰,約有五十餘俄軍士兵終於艱難地登上了東段城牆。他們與城牆上的百餘明軍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肉搏戰。刀光劍影,喊殺聲震耳欲聾,雙方都拚儘了全力。
然而,就在這關鍵時刻,和碩圖顧不得是否會嚇跑俄軍,他果斷下令將所有的迫擊炮集中起來,瞄準東段城牆外三十米處。隨著他一聲令下,迫擊炮如雨點般傾瀉而下,炮彈如流星般劃過夜空,準確地落在了俄軍士兵的陣地上。
俄軍士兵們驚恐地發現,即使他們頭頂著烏龜殼般的盾牌,也無法抵擋迫擊炮彈的猛烈轟擊。刹那間,城牆下的俄軍士兵被炸得哭爹喊娘,慘不忍睹。而城牆上那幾十名俄軍,在南段和北段明軍援兵的夾擊下,也最終被徹底消滅在了城牆上。
失城之危,再次解除。
德米特裡·伊凡諾維奇·季諾維耶夫沒有再糾結己方的慘重傷亡,他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隻要再努力一把,他相信,最晚明天傍晚,鄂木斯克城將會重新插上沙俄的國旗。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