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駐軍得知荷蘭人發動錫蘭之戰的消息時,已經是三天之後了。這個消息如同一道晴天霹靂,讓他們驚愕不已。而就在這三天裡,一場驚心動魄的海上追逐戰正在印度洋上激烈展開。
明軍印度洋艦隊的小分隊,由十艘軍艦組成,他們夥同著十餘艘明國武裝商船,以及數艘葡萄牙帆船,勇敢地衝了荷蘭艦隊的封鎖線。
然而,荷蘭人並不會輕易的放他們離去,荷蘭戰艦一邊不斷的調整的航向,一邊瘋狂的衝兩國艦隊開火。
儘管占據了戰場優勢,可最終因為兩國官兵悍不畏死的搏命打法,最終還是有五艘明國軍艦衝出了包圍圈。
荷蘭艦隊司令,猶豫片刻之後,選擇了兵分兩路。一路就地剿滅地方的所有反抗力量,一路對逃跑的明艦展開了如餓狼一般緊追不舍。在這場生死時速的追逐戰中,明軍小分隊一邊與荷蘭人在波濤洶湧的印度洋上展開激烈交火,一邊還要在茫茫大海中辨彆方向,可謂是曆經千辛萬苦。
在逃跑的過程中,明軍小分隊遭遇了數次生死攸關的時刻。炮彈在他們周圍爆炸,掀起巨大的水柱,戰艦在槍林彈雨中艱難前行。但他們毫不退縮,憑借著頑強的意誌和出色的戰鬥技巧,一次次化險為夷。
最終,經過漫長而艱苦的逃亡,僅有兩艘帶著滾滾濃煙的船隻成功逃回了緬甸港口——丹兌。這兩艘傷痕累累的戰艦,仿佛是從地獄歸來的勇士,見證了這場驚心動魄的海戰。
然而,此時的丹兌港口卻遠非安全之地。此時,距離大明帝國占領緬甸才過去一年多時間,內陸的緬族的反抗軍還在四處點火,數十萬駐緬軍,正傾力於連綿不絕的剿匪任務。
因此,緬甸各港口的碼頭建設都未徹底完成,而丹兌港口兩側的山上也沒有修建任何防禦工事。可以說,整個港口的防禦力極其低下,幾乎不堪一擊。
荷蘭人眼見明艦駛入港口,他們並沒有選擇直接進攻港口,而是在港口外稍作停留,發射了幾發炮彈後,便如幽靈一般退回了大海,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
這幾顆炮彈雖然並未造成任何人員傷亡,但荷蘭人的這種挑釁行為,卻像一把火,直接點燃了在港明國人的怒火。
消息像雪花一樣紛紛揚揚地飄落,迅速地向緬甸的四麵八方蔓延開來。它們就像接力賽的選手一樣,一個接一個地傳遞著這個驚人的消息,一直飛到了遙遠的京城。
時間來到了天啟三十二年1652年)的五月,駐守在馬六甲海峽的印度洋艦隊第四分艦隊的司令楊超鳳,成為了第一個得知這個消息的人。他震驚地看著手中的情報,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波瀾。
同年六月,遠在越南的印度洋艦隊總部的顏思齊也收到了同樣的消息。他同樣感到震驚,因為這個消息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它將改變整個東南亞的局勢。
八月,這個消息終於傳入了京城。一時間,京城的大街小巷都在議論紛紛,人們對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感到既驚訝又好奇。
九月,兩議院緊急召開會議,經過激烈的討論,他們決定正式向荷蘭國宣戰。這一決定被迅速提交給了內閣,內閣隨即舉行了戰前會議。
在會議上,內閣成員們各抒己見,對是否宣戰進行了深入的討論。經過一番權衡利弊之後,內閣最終同意了兩議院的提案,決定正式向荷蘭宣戰。
同月,內閣派遣使者前往在天津的英國駐明辦事處,遞交了向荷蘭宣戰的國書。這一舉動引起了軒然大波,因為這可是大明帝國兩百多年來頭一遭出現如此讓人匪夷所思的局麵。
首先,明荷兩國在東南亞已經打打殺殺了幾十年,但令人驚訝的是,兩國之間竟然從未正式宣戰,也沒有簽署過任何和平協議。這種情況在國際關係中實屬罕見,讓人不禁對兩國之間的關係產生了更多的疑問和猜測。
第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大明帝國的宣戰書並未直接遞交給荷蘭政府,而是通過英國的渠道輾轉送達荷蘭議會。這一舉措並非明國人的疏忽或失誤,其中緣由其實相當簡單明了。
荷屬東印度公司雖然其股東主要是荷蘭政府,但從官方角度來看,它並非荷蘭政府的直接附屬機構,而更像是一家獨立運營的商業公司。然而,此次大明帝國宣戰的目標明確指向荷蘭政府,而非僅僅局限於東印度公司。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東印度公司作為荷蘭在海外的重要勢力,自然也成為了此次打擊的對象之一。
如此一來,這兩發炮彈無疑徹底激怒了一向驕傲的明國人。英國駐明辦事處的工作人員暗自揣測,這一事件恐怕會引發一係列連鎖反應。而就在這個十月,宣戰國書和任務下達令如同一道驚雷,同時抵達了越南。
接到命令的印度洋艦隊司令顏思齊毫不猶豫地行動起來。他迅速指揮著百餘艘戰艦,如同一群被激怒的雄獅,駛離了母港,浩浩蕩蕩地朝著馬六甲海峽進發。與此同時,母港在東南亞群島的其他幾支分艦隊也嚴陣以待,做好了戰前的充分準備,隻待一聲令下,便如離弦之箭般衝向戰場。但是,他們並沒有得到他們想要的出戰的命令。顏思齊隻是命令幾個好戰的分艦隊司令,做好隨時增援的準備,而不是直接命令他們出戰。
十一月,快馬加鞭趕到丹兌港外海,顏思齊與其麾下的百餘艘戰艦,緩緩停靠在了丹兌港簡易碼頭。
顏思齊之所以選擇停靠緬甸港口,也是清楚的知道,接下來他們將要麵臨完全沒有補給,沒有盟友的情況下,在陌生的海域與荷蘭人交手。
因此,他的麾下將士以及戰艦都需要在戰前好好的放鬆,並成分補給之後,方能夠在接下來的交火中,給無能的荷蘭人一沉重的打擊。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