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三十四年1654年)三月十五日,郊外的冰雪還未徹底消散,殘雪在陽光的映照下閃爍著清冷的光,仿佛是大地還未褪去的銀甲。遠處,一條長長的隊伍自東土大明蜿蜒而來,像是一條緩緩蠕動的巨龍,在這蒼茫的大地上勾勒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隊伍的最前方,是十餘位身形矯健的騎手,他們身著厚重的棉衣,頭戴皮帽,帽簷下的雙眼警惕地掃視著四周。他們胯下的馬匹毛色油亮,四蹄穩健,每一步都踏得堅實有力。在他們身後,兩名鼻梁高挺,服飾各異的民夫,牽著兩匹馱馬拖著一輛蓋著帆布的四輪炮車。那炮車車身龐大,帆布下隱隱透出金屬的光澤,仿佛隱藏著無儘的力量。車輪在雪地上留下深深的轍印,仿佛是曆史的印記。而這樣的組合,足足來了50輛,整齊有序地排列在道路上,場麵蔚為壯觀。
除此之外,還有幾百輛裝載了彈藥的馬車跟在後麵。馬車上的木箱高高堆起,仿佛是一座座小山丘。趕車的車夫們滿臉疲憊,但眼神中卻透露出堅定的光芒。他們緊緊握著韁繩,時不時地吆喝著馬匹,催促它們加快腳步。
這支龐大的運輸隊伍,花了9個月的時間,沿著河西走廊、西域、哈薩克直抵烏法。這條運輸線路數千公裡,沿途的環境複雜多變。他們穿越了廣袤的沙漠,那裡黃沙漫天,狂風呼嘯,仿佛要將一切吞噬。他們翻越了高聳的雪山,那裡積雪皚皚,寒冷刺骨,每一步都充滿了危險。
運輸部和參謀本部,采用了換人、換馬的分段式運輸法。在每一個駐點,都有新的人員和馬匹等待著接替。這種運輸法,不光解決了中原人適應高原寒冷氣候的疑難雜症,更多的是讓那些進入冬季無所事事的牧民們有了一個新的生計。
牧民們牽著健壯的馬匹,眼神中透露出對這份工作的珍惜。他們熟悉這片土地的氣候環境,能夠在複雜的地形中找到最安全的道路。他們與運輸隊伍的成員們相互配合,共同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在休息的時候,他們會圍坐在一起,分享著各自的故事和經曆。護衛運輸隊伍的士兵們會講述著大明的繁華和皇帝的英明,而牧民們則會講述著這片土地上的傳說和故事。充分體現出了,朱由校提出的民族大融合所帶來的巨大威力。
......
“打沙皇,分田地,大明皇帝來了不納糧。”這個口號被翻譯成俄語之後,短短數個月,便迅速傳遍了烏法、彼爾姆周邊方圓千公裡。在村莊裡,在集市上,在每一個有人的地方,都能聽到人們在傳頌著這個口號。孩子們在街頭巷尾追逐嬉戲,嘴裡也念叨著這個口號。老人們坐在門口,眼神中充滿了希望,仿佛看到了未來美好的生活。
這並不是空穴來風,朱由校在烏法、彼爾姆等地施行了分田地,免田稅等舉措,就是最好的佐證。那些原本並不相信作為侵略者的大明會如此好心的頑固分子,在獲知了他們聽到的並不是謠言之後,沙皇統治區內的民心還是躁動起來。
進入三月,春暖花開,萬物複蘇。冰雪開始消融,潺潺的溪流在山穀間流淌,仿佛是大地蘇醒的脈搏。這段諺語像是瘟疫一樣被傳播到了更加遙遠的沙皇核心統治區域。在那裡,百姓們生活在沙皇的殘酷統治之下,苛捐雜稅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土地被貴族們霸占,他們隻能在狹小的土地上辛勤勞作,卻收獲寥寥。當他們聽到這個口號時,心中燃起了希望的火焰。
一些勇敢的年輕人開始秘密組織起來,他們渴望著能夠擺脫沙皇的統治,迎接大明帶來的新生活。他們在夜晚聚集在森林裡,商討著如何響應大明的號召。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堅定和決心,仿佛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當這個諺語如同一道驚雷般被送入莫斯科,並傳入沙皇阿列克謝的耳中時,這位年僅二十五歲的沙皇終於再也無法保持鎮定了。他的心中湧起了一股難以言喻的情緒,既有興奮,又有恐懼。
特麼的,那位來自東方、素未謀麵的大明雄主,他的這一舉動簡直就是在掘沙皇俄國的根基啊!不僅如此,這一行為還深深觸動了整個歐羅巴各國的利益,讓阿列克謝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然而,在這緊張的時刻,阿列克謝展現出了他作為一國之君的果斷和智慧。他迅速做出決策,派出使者前往烏克蘭,去尋找那位赫赫有名的哥薩克義軍領袖——赫梅利尼茨基。
當使者見到赫梅利尼茨基後,立刻傳達了沙皇的旨意。阿列克謝慷慨地授予了赫梅利尼茨基所率領的這支哥薩克義軍無限的自治權,這無疑是一個極具誘惑力的條件。
作為交換,哥薩克人需要組建一支強大的軍隊,協助俄國共同抵禦來自大明帝國的威脅。這個決定對於雙方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它不僅改變了哥薩克人的命運,也為俄國的未來帶來了新的希望。
與此同時,阿列克謝並沒有滿足於此。他深知單憑俄國自身的力量難以與大明帝國抗衡,於是他又果斷地派出了十餘支信使團,分彆奔赴東歐、南歐和西歐各地。
這些信使們肩負著重要的使命,他們要將“黃禍”即將到來的消息散布到歐洲的每一個角落。阿列克謝的想法非常明確,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引起整個歐洲的警覺,讓各國共同應對這一潛在的巨大威脅。
不得不說,阿列克謝的這一係列舉措確實是非常明智的。他在短時間內想到了如何迅速整合各方力量,為俄國爭取到更多的支持和援助。然而,麵對如此強大的對手,這場即將到來的戰爭究竟會如何發展呢?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