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寒冷的正月十二日,北冰洋艦隊鐵甲艦分艦隊猶如一支鋼鐵巨獸,威風凜凜地駛向奧胡斯的海岸。他們的任務是確保近衛第2師能夠順利登陸並展開行動。
當艦隊抵達奧胡斯時,海麵波濤洶湧,但這並沒有阻礙他們的決心。在艦隊強大火力的掩護下,近衛第2師的士兵們迅速而有序地踏上了沙灘。隨後,三個重甲騎兵團和三個輕甲騎兵團如同一群脫韁的野馬,撒開了蹄子,在丹麥的土地上狂奔。
這些勇敢的騎兵們身著厚重的盔甲,手持犀利的燧發槍和鋒利的馬刀,他們的身影在陽光下閃耀著寒光。他們的衝鋒如同一股不可阻擋的洪流,席卷而過,讓原本就對神聖羅馬帝國的侵略心懷不滿的丹麥百姓們為之振奮。
當丹麥百姓得知盟友到來的消息時,他們毫不猶豫地站在了明軍一邊。許多城堡的大門在明軍騎兵還未抵達的時候,第一時間便被打開。而對於那些仍然堅守的城堡,騎兵們則利用攜帶的迫擊炮進行轟擊。
迫擊炮的轟鳴聲在丹麥的土地上回蕩,爆炸的火光和濃煙籠罩著城堡。在這混亂的情況下,城堡內的守軍很快便陷入了恐慌。因為城中的丹麥百姓們則利用明軍攻城的良機,趁機發動了民變,他們與明軍裡應外合。明軍負責攻擊城牆和城門對神聖羅馬帝國士兵造成殺傷;城中百姓則使用菜刀、殺豬刀、砍刀等一切能用的武器與城中的侵略軍展開殊死搏鬥,延緩他們增援城牆的行動,使得這些原本堅不可摧的堡壘在瞬間失去了抵抗能力。
就這樣,在一片混亂和硝煙中,一座座城堡稀裡糊塗地從神聖羅馬帝國的手中丟失了。明軍的勝利不僅是軍事上的勝利,更是民心所向的勝利。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是丹麥人民的盟友,是正義的扞衛者。
正月十五,這一天對於西蘭島來說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在明軍的強大攻勢下,整座西蘭島上的神聖羅馬帝國軍隊毫無還手之力,全部城鎮均落入了明軍的掌控之中。島上原本駐守的五千餘神聖羅馬帝國士兵,麵對明軍的猛烈攻擊,要麼慘遭殺戮,要麼隻能無奈地成為明人的俘虜。
正月十六日,近衛第2師的先頭部隊以雷霆萬鈞之勢攻占了海寧,這一戰略要地的失守,使得日德蘭半島被徹底切割成了兩半,給島上的侵略軍造成了巨大的打擊。
正月十九日,近衛第1師第5輕騎兵團如神兵天降般搶灘登陸英菲島,他們的行動迅速而果斷,讓島上的侵略軍猝不及防。二十二日,米澤爾法特地區也宣告淪陷,這一地區的失守,徹底堵死了島上侵略軍通過陸路退回日德蘭半島的企圖,使他們陷入了絕境。
正月二十五日,島上的兩千餘侵略軍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不得不高舉白旗,向丹麥人投降。這一事件標誌著明軍在這場戰爭中取得了重要的勝利。
正月二十三日,北日德蘭地區的奧爾堡也迎來了光複的時刻。至此,北部日德蘭地區完全回歸到了丹麥人的懷抱,丹麥人民為此歡呼雀躍。
正月二十七日,岑訥和帕茲堡這兩座重要的城鎮也相繼落入明軍手中,這使得上萬名神聖羅馬帝國士兵回家的陸路通道被徹底堵死,他們已經無路可逃。
二月初十,丹麥境內最後的四千餘神聖羅馬帝國士兵被迫放下了武器,向丹、明聯軍投降。這場戰爭以丹麥和明軍的勝利而告終,丹麥成功地扞衛了自己的領土和主權。
至此,曆經一個月之久的丹麥光複之戰終於落下帷幕。這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對於神聖羅馬帝國來說,仿佛隻是轉瞬即逝,但對於六萬明軍而言,卻是一場驚心動魄的閃電戰。
在這場戰役中,明軍以風馳電掣之勢,迅速擊潰了神聖羅馬帝國那三萬精銳部隊。他們的行動之快,猶如雷霆萬鈞,讓神聖羅馬帝國完全措手不及。
這場戰爭的結果是驚人的。神聖羅馬帝國原本好不容易通過從容克家族貸款武裝起來的三萬精銳部隊,除了通過北海方向歐洲同盟軍的船隻撤出的五千餘人外,其餘的兩萬五千餘人,要麼在丹麥的土地上被明軍擊斃,要麼成為了兩國聯軍的俘虜。
這一戰,不僅讓神聖羅馬帝國損失慘重,更重要的是,它使得這個本就不團結的帝國內部各諸侯之間的矛盾徹底激化,最終走向了分裂。
尤其是萊茵普法爾茨伯爵卡爾一世·路德維希,這位在“三十年戰爭”後重新奪回其父部分領地的伯爵大人,有著一個極為特殊的角色。
他的幼妹普法爾茨的索菲,乃是朱由校的第六子吳王朱慈煊的正宮王妃。這一身份使得卡爾一世·路德維希與大明帝國之間建立起了一種微妙的聯係。
如果不是因為那該死的大明帝國允許男子光明正大地迎娶三妻四妾,或許卡爾一世·路德維希早就迫不及待地與親家公朱由校結盟了。畢竟,雙方之間的結合和聯姻本身對萊茵普法爾茨這個多災多難的選帝侯國來說都有著諸多的好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可惜的是,由於大明帝國的這一傳統習俗,天主教徒卡爾一世·路德維希不得不放棄了與大明結盟的念頭。
可是,世事無常,命運似乎總是喜歡捉弄人。短短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強大的神聖羅馬帝國陸軍竟然在丹麥本土被明軍以摧枯拉朽之勢幾乎全殲!
這一驚人的結果,猶如一記當頭棒喝,讓這位神聖羅馬帝國七大選帝侯之一的萊茵普法爾茨伯爵徹底醒悟過來。
然而,這位聰明絕頂的人物卻並未顯露出與大明帝國結盟的明顯意圖。相反,他巧妙地采取了一種更為隱秘的方式。他派遣了一名心腹密使,將一封用漢文書寫的密信,神不知鬼不覺地交到了駐紮在丹麥的近衛第1軍軍長朱議汴的手中。
這封密信猶如一把鑰匙,開啟了一場精心策劃的行動。朱議汴深知這封信的重要性,他不敢有絲毫怠慢,迅速將其轉交給了朱由校。就這樣,這封密信如同接力棒一般,在層層傳遞中,最終抵達了朱由校的手中。
與此同時,在大方向上,這位智者不斷地向帝國皇帝——年輕的利奧波德一世上書,哭訴自己的困境和貧窮。他的言辭懇切,仿佛真的陷入了絕境。這種哭窮的策略,不僅讓他在表麵上與帝國保持著一定的距離,更使得其他諸侯國對他的行為產生了好奇和關注。
果然,有了他的帶頭,帝國內部那些大大小小的公爵國、侯爵國,甚至是麵積和人口都相對較少的伯爵國,也紛紛開始效仿他的做法。他們或明或暗地與大明帝國進行接觸,同時在表麵上對帝國皇帝表示忠誠,卻在實際行動中逐漸減少對帝國軍隊的支持。
如此一來,除了巴伐利亞選帝侯國、薩克森選帝侯國、勃蘭登堡大選帝侯國以及神聖羅馬帝國的主體哈布斯堡家族之外,超過三分之一的諸侯國都開始了聽宣不聽調的舉動。這無疑給神聖羅馬帝國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加速了它比原時空更快地走向分裂的步伐。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