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二世此時的狀態就像是一隻受到驚嚇而驚慌失措的小鹿一般,讓人難以想象他竟然有膽量對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下達指令。要知道,神聖羅馬帝國可是歐洲大陸上的最強大的勢力,其皇帝更是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地位。
然而,如果不是羅馬教廷及時出麵進行斡旋調解,恐怕這場衝突會進一步升級,甚至有可能導致帝國軍隊直接打道回府,放棄對波蘭的援助。畢竟,羅馬教廷在當時的歐洲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其調解往往能夠起到關鍵作用。
不過,對於身處前線的明軍來說,他們對於波蘭和神聖羅馬帝國之間的這些齷齪並不知情。即使他們了解到了這些情況,恐怕也不會太過在意。因為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就已經有過戰國七雄之間的激烈爭鬥,其中秦國更是獨自對抗其他六國,展現出了強大的軍事實力和戰略智慧。
在這五千年的曆史長河中,無數場戰爭都成為了陸軍大學的教材案例,而大明帝國在大集團作戰方麵更是有著豐富的經驗和卓越的能力,可以說是整個歐羅巴地區的“爸爸”級彆的存在。
時間來到天啟四十年1660年)四月,明軍第9軍展現出了強大的戰鬥力,成功攻克了科洛梅亞。緊接著,在中旬的時候,利耶帕亞也被明第3軍攻克。到了五月初,布格河東岸的城鎮布列斯特也宣告淪陷,這一係列的勝利使得波蘭的形勢愈發嚴峻,對其極為不利。
就在這個情況下,五月份,明波十多萬大軍在馬佐夫舍打響了明歐第一場野戰。
初七清晨,晨霧尚未散儘時,馬佐夫舍原野上已泛起金屬的冷光。亞列馬?維什涅維茨基勒住胯下的阿拉伯馬,望著前方緩緩展開的明軍隊列,花白的眉毛在晨曦中擰成疙瘩。四萬波立聯軍列成三公裡寬的橫隊,左翼是立陶宛貴族的重騎兵,中央是身披板甲的波蘭翼騎兵,右翼則是裝備火繩槍的哥薩克步兵,一百三十門青銅炮在陣線後方泛著幽光。
“他們的炮比我們多五倍。”立陶宛大公在身旁低聲說,手指向明軍陣線。地平線上密密麻麻的炮口如同蜂巢,三百門75毫米野戰炮與三百門十二磅炮構成的炮兵集群,正被挽馬拖拽著進入預設陣地,炮輪碾過草地的聲響如同遠方的雷鳴。六萬明軍,其中騎兵約有四萬餘,他們呈梯次配置。第8軍的三個騎兵師在前形成衝擊陣形,第7軍的一個騎兵師則在側後方構成預備隊,並承擔了保護炮兵陣地的重任,五百門迫擊炮被分散配置在炮兵陣線之前,炮口斜指天空。
8點整,明軍陣地上騰起一道白煙。亞列馬還未看清炮彈的軌跡,聯軍陣線中央便炸開一團泥土——75毫米野戰炮的榴彈已越過十裡地距離,在翼騎兵隊列中撕開缺口。緊接著是三百門火炮的炮口閃光,炮兵集群以每分鐘三輪的射速傾瀉彈藥,榴彈帶著尖銳的呼嘯砸進聯軍炮兵陣地,青銅炮被接連掀翻,炮組士兵如同被狂風卷起的落葉般四散飛濺。
“衝鋒!”亞列馬無奈拔出寶劍,直指前方。他知道不能讓對方的炮兵再從容射擊了,翼騎兵的衝鋒是唯一的破局之法。兩千名翼騎兵開始加速前衝,馬蹄聲瞬間彙聚成震耳欲聾的洪流,羽飾在衝鋒中連成金色的波浪。騎兵們的速度並沒有加到6檔,明軍的迫擊炮群在此時卻突然開火。弧線飛行的迫擊炮彈如同雨點般落入衝鋒隊列前、中,爆炸產生的煙柱此起彼伏,將衝鋒路線切割成碎片。明軍迫擊炮群完美的打了一個提前量,使得沒有完成加速的波蘭騎兵整齊的隊列被炸的支離破碎。
明第7軍164步兵師的陣地突然向兩側分開,露出隱藏在後方的炮兵集群。十二磅炮平射的葡萄彈如同死神的鐮刀,在兩裡地距離上掃倒整排翼騎兵。幸存的騎士衝破火力網時,迎接他們的是明軍騎兵的騎槍方陣——三排交錯的騎槍組成鋼鐵荊棘,將最後的衝鋒勢頭徹底瓦解。亞列馬目睹著引以為傲的翼騎兵如同撞上礁石的浪濤般潰散,突然發現右翼的哥薩克步兵正成片倒向後方。
原來,明第8軍騎115師已從側翼完成迂回。明軍騎兵並未與聯軍步兵糾纏,而是舉著一支又一支燧發槍,他們射出的鉛彈將火繩槍兵的陣線撂倒一大片,隨後便頭也不回的直插炮兵陣地。哥薩克人的火繩槍一來射程不足,二來即便完成射擊來不及二次裝填,很快便被明軍馬蹄踏碎在泥土裡。當亞列馬調轉馬頭想要組織反擊時,明軍的113騎師正如同潮水般從側後方湧來,他們已切斷聯軍的退路。
午後的陽光透過硝煙照在屍橫遍野的原野上,亞列馬被簇擁著瘋狂的打馬朝華沙方向潰敗。他回頭望見明軍騎兵正在收攏包圍圈,75毫米野戰炮仍在有節奏地轟鳴,將潰散的聯軍隊列逐一擊破。戰場上散落著折斷的火繩槍、變形的胸甲和倒斃的戰馬,五百門迫擊炮仍在不知疲倦地射擊,炮口的火光在煙霧中明明滅滅,如同地獄睜開的眼睛。
亞列馬完全沒明白,自己麾下這支強大的波蘭軍隊是如何如此快速的潰敗的。
或許這個問題吳三桂能夠為其解惑。
明軍裝備的75毫米野戰炮,有效射程達到了6000米,也就是十二裡地,最高射程更是達到了8000米,也就是十六裡地。重達十五斤的榴彈,能輕易的炸出一個直徑為直徑1.5米、深度0.8米?的彈坑。波蘭人引以為傲的胸甲,在明軍的榴彈麵前簡直就是紙糊的一般。
麵對波蘭人的翼騎兵哪怕戰鬥力再強,也僅僅隻有兩千之數,要知道朱由校登基之後爆發的沈陽之戰,哪怕是上萬八旗鐵騎,明軍都能以步兵加炮兵給予沉重的打擊,何況這區區兩千之數呢?
加上明軍步兵裝備的射程在兩千至三千米的十二磅炮,惜命的吳三桂,僅靠這三板斧,就將波蘭精銳打的潰不成軍。
這場野戰,奠定了大明帝國的勝局,此時的波蘭猶如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多久了。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