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61年3月,大明帝國天啟四十一年三月。奧斯曼帝國突然發動了一場針對神聖羅馬帝國附屬國特蘭西瓦尼亞的戰爭。
這場戰爭的起因看似簡單,實則暗藏玄機。特蘭西瓦尼亞親王喬治二世·拉科齊,率領著兩萬五千名士兵,毅然決然地馳援波蘭,與強大的大明帝國展開對抗。然而,命運卻對他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當他的軍隊剛剛行進到半路時,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如晴天霹靂般傳來——華沙已經淪陷!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喬治二世驚愕不已。他意識到自己的行動已經失去了意義,於是毫不猶豫地調轉馬頭,帶領著大軍匆匆忙忙地踏上歸途。然而,他萬萬沒有料到,更大的災難還在等待著他。
在回國的途中,特蘭西瓦尼亞軍隊遭遇了克裡米亞汗國的阻攔和襲擊。毫無防備的他們被這突如其來的攻擊打得暈頭轉向,一時間亂作一團。喬治二世眼見局勢失控,無奈之下隻得拋下一萬多名士兵,帶著剩餘的殘軍落荒而逃,狼狽不堪地逃回了國內。
這場慘敗不僅讓特蘭西瓦尼亞軍隊損失慘重,更給了奧斯曼帝國一個絕佳的開戰借口。原來,喬治二世的特蘭西瓦尼亞一直以來都腳踏兩隻船,一邊拜神聖羅馬帝國為乾爹,一邊又認奧斯曼帝國為爸爸。如今,這兩位“爸爸”分屬兩大敵對陣線,而奧斯曼帝國對匈牙利平原早已垂涎三尺,這無疑給了他們一個千載難逢的開戰機會。
3月初,集結了十多萬大軍的奧斯曼帝國揮軍攻向特蘭西瓦尼亞,在奧斯曼的巨大壓力之下,喬治二世一度被貴族議會所廢黜,但不到半個月後便又重新複位。
5月中旬,喬治二世集結了國內三萬大軍,在基勞附近和奧斯曼大軍進行了一場大戰,結果被奧斯曼大維齊爾宰相)科普魯律.法佐.艾哈邁德帕夏給擊敗,戰死沙場。
特蘭西瓦尼亞的繼任統治者約翰·凱梅尼,立馬向神聖羅馬帝國求援,並宣布斷絕與奧斯曼的附庸關係,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一世不希望看到奧斯曼帝國直接控製特蘭西瓦尼亞,於是派了一支由蒙特庫科利率領的小部隊前往匈牙利。
然而奧斯曼軍隊的數量遠遠超過神聖羅馬帝國軍隊,蒙特庫科利見勢不妙,隻得撤退。兵力達十多萬的奧斯曼軍隊在5月底,揮兵特蘭西瓦尼亞,殺死了約翰·凱梅尼並將邁克爾·阿帕菲扶上親王位。
同月,克羅地亞總督,匈牙利人米克洛什·茲林伊此刻站了出來。此人,向來主張應該由匈牙利貴族組織民族軍隊抗擊土耳其人的入侵,反對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擁立匈牙利民族國王的口號。其在隨後帶領著一支臨時招募的巴爾乾多民族軍隊,發動了一些列反抗奧斯曼帝國軍隊的戰鬥。
匈牙利將領福爾加茨,率領了一支數千人的部隊,加入了反抗奧斯曼的戰鬥中。
這些將領的自行其事,徹底打亂了神聖羅馬帝國的原有計劃。在前有大明帝國數十萬大軍盤踞在波蘭,後又有十多萬奧斯曼帝國準備染指匈牙利。
麵對此狀況,利奧波德一世,隻能一邊偷偷派出使者前往華沙,尋求和大明之間和談,一邊又向歐洲各勢力求援。
原本因為波蘭地方起義鬨得焦頭爛額的吳三桂,立馬欣然支持臨時停火協議。這樣也好讓他有精力來對付波蘭人的起義。
7月中旬,在得到朱由校的同意之後,明神之間悄然簽下臨時停火協議。
8月底,數萬神聖羅馬帝國大軍從波蘭前線抽調回了維也納。9月,朱由校乘坐著馬車,在數千精銳軍隊的護送下,悄然抵達華沙。與他同行的是懷著身孕的荷蘭國王監國王太後,瑪麗·亨利埃塔·斯圖亞特。57歲的朱由校又要當爸爸了,就是不知道遠在北京的監國皇太子朱慈煒作何感想。
由於巴爾乾惡劣的地理環境與糟糕的天氣狀況,奧斯曼帝國的入侵計劃的執行速度很慢。一次性投入十多萬大軍,也讓奧斯曼的後勤壓力劇增。
在大維齊爾科普魯律·艾哈邁德帕夏的領導下,15萬奧斯曼軍隊進入神聖羅馬帝國的匈牙利。9月5日,奧斯曼軍隊在格貝爾采的取得完勝,擊敗了福爾加茨麾下的數千軍隊,將逃入諾伊豪森城堡的福爾加茨,團團包圍在該堡。圍攻數周之後,福爾加茨被迫於9月24日投降。而奧斯曼人下一個目標便是匈牙利地區的新劄姆基。
新劄姆基是匈牙利北部的一個重要堡壘,要塞位於往南注入多瑙河的尼特拉河河畔。它於16世紀加固過幾次,奧斯曼人曾多次試圖攻克它,結果是徒勞無功,科普魯律·法佐·艾哈邁德帕夏決定前往新劄姆基。
一係列的勝利令奧斯曼人信心大增,但令神聖羅馬帝國作戰會議成員大為驚恐。
在新一輪增兵之後,歸屬於神聖羅馬帝國哈布斯堡王朝的軍隊有人,其中包含名胸甲騎兵、2754名龍騎兵和大約800名輕騎兵。當對抗土軍的戰爭變得不可避免時,帝國軍再次擴編。
短短兩個月時間,哈布斯堡王朝又擴編了11個步兵團和3個騎兵團。當然,這筆擴軍費用全部被算在了匈牙利、奧地利等貴族和平民的頭上,也加劇了這些地方對於哈布斯堡王朝統治的怨氣。
來到華沙的朱由校可不是來旅遊的,他的目的是近距離收集奧斯曼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的戰鬥力而來的。為此,他派出了布置在歐羅巴的40的軍情局和經情局特工力量,每日間,無數的情報如雪花一般飄入華沙。
在奧斯曼軍隊於9月7日抵達新劄姆基之前,新劄姆基的指揮官亞當·福吉試圖襲擊奧斯曼帝國營地。但這次嘗試對哈布斯堡王朝方麵來說是災難性的,帝國軍隊損失過半,但新劄姆基要塞的軍民頑強抵抗,直至10月13日才淪陷。根據投降條約,新劄姆基的居民被護送到哈布斯堡王朝的奧地利地區,奧斯曼方麵給哈布斯堡王朝方麵寫信證明該堡壘曾英勇地抵抗奧斯曼軍隊的入侵。
對於歐羅巴人奇葩的行為,朱由校越看越有味道,尼瑪的奧斯曼人不是在殺人誅心嗎?特麼的,都投降了還要把百姓送回去,這叫什麼事?
不過,很快他便陷入了沉思,歐洲人的思維是否有什麼地方是值得學習的呢?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