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蘇奇率人前往尼特拉並於5月3日到達。之後他的部隊向萊維采前進,於5月9日越過了赫龍河。然而這條河因暴雨而湍急,此時奧斯曼軍隊已經從新紮姆基和埃斯泰爾戈姆出發,因此蘇奇選擇了撤退。
但是,當庫楚克·穆罕默德帕夏率領15,000奧斯曼軍隊在河的另一側以逸待勞時,蘇奇才剛到河邊。
發現敵軍後,蘇奇迅速向普坎奇方向撤退。5月16日,庫楚克帕夏在紮爾諾維察趕上蘇奇的部隊,並試圖包圍他們。
冷靜分析完局勢後,蘇奇將他共8,500人的主力部隊部署在山上進行防禦,多次擊退來犯的奧斯曼部隊。在最後一次進攻時,帕夏陣亡了,奧斯曼軍隊軍心大散。蘇奇借此機會襲擊了逃跑的奧斯曼人。
這次勝利使德·蘇奇決定乘勝追擊,於是他選擇繼續前進。
蘇奇的軍隊在5月16日在紮爾諾維察附近擊敗了庫楚克·穆罕默德帕夏的奧斯曼軍隊後前往萊維采,而這將是取得大捷前的前奏。
現在阿裡帕夏指揮的一支奧斯曼救援軍隊從布達出發,於7月19日進攻萊維采附近的帝國軍隊。但這支奧斯曼軍隊主要由非正規部隊組成,無法與組織良好的帝國部隊匹敵。起初,德·蘇奇隱藏了部分部隊引誘奧斯曼部隊進攻。當他們走進埋伏後發現敵人的其餘部隊時,奧斯曼非正規軍隊驚慌失措,在戰場上留下了許多屍體和大量的輜重,包括11門大型火炮。指揮官阿裡帕夏在潰敗中喪生。
這一勝利在戰略上非常重要,尤其是匈牙利人摧毀了什圖羅沃的橋梁時,這阻滯了奧斯曼進一步入侵上匈牙利。
為了在南部邊境地帶占據有利位置,大維齊爾不得不在往西偏離正常進攻路線極遠的地方展開其1662年的攻勢,而到他攻克新茲林堡時,又浪費了二十一天。
麵對奧斯曼的威脅,米克洛什·茲林伊要求維也納方麵鞏固新的防禦工事和加強克羅地亞北部的邊界防禦,這些防禦工事可以阻止和消除來自奧斯曼考尼饒要塞的威脅,然而哈布斯堡王朝議會並沒有重視茲林伊的建議。
1660年,在維也納政府沒有提供任何實質性支持的情況下,茲林伊開始在穆拉河與德拉瓦河交彙處建了一座新的據點——新茲林堡,並於1661年完工。從那時起,城堡遭到奧斯曼人的多次襲擊,特彆是在1662年,但是次次圍攻都以奧斯曼失敗而告終。
1662年6月初,一支由10萬士兵包括各種輔助人員)組成的奧斯曼軍隊,包括大約4萬名蘇丹親兵和3萬名韃靼騎兵。正從君士坦丁堡前往特蘭西瓦尼亞西北部,接近新茲林堡,軍隊指揮官是大維齊爾·科普呂盧·法佐爾·艾哈邁德帕夏。茲林伊被迫率軍回援,解圍新茲林堡。
新茲林堡的守軍包括茲林伊在梅吉穆列擁有的約8000名克羅地亞士兵,帝國軍隊由沃爾夫岡·朱利烏斯將軍和彼得·斯特羅茲指揮,而匈牙利軍隊隸屬於保羅·巴蒂亞尼,保羅·埃斯特哈西和費倫茨·納達斯迪等人,他們在穆爾河西邊的堡壘內及其右岸。不遠處,在堡壘以南的德勞,在萊格拉德的旁邊,有一個預備營,設立了預備軍營地,守軍在那裡不斷地得到補充。
此外,還有約6000名德意誌士兵,約6,700名匈牙利士兵以及讓·德·科裡尼·斯利尼指揮的法軍也將協助守軍防禦。6月22日,米克洛什·茲林伊的兄弟彼得·茲林伊帶著4000名克羅地亞士兵來趕來。
帝國總司令蒙特庫科利曾在新茲林堡駐紮過一段時間。出於自身考慮以及與茲林伊的關係,他不允許後備軍大約有27,000人投入戰鬥,因此位於聖哥達附近營地的大多數哈布斯堡軍隊正在等待戰鬥的結果。當蒙特庫科利拒絕救援時,茲林伊永遠不會原諒帝國軍隊見死不救的行徑,這也最終導致了克羅地亞和匈牙利隨後的叛亂以及其本人最終投向了明人的懷抱埋下了伏筆。
6月5日,大維齊爾命令對城堡進行圍攻。在6月6日的戰鬥中,斯特羅茲將軍陣亡。經過幾周的戰鬥,精疲力竭的守軍隻從帝國軍隊那裡得到了微不足道的增援,奧斯曼人設法在堡壘下麵挖掘地道,並點燃火藥炸毀城牆。7月7日,強烈的爆炸炸出了一個大洞,侵略者由此衝進城堡。幾周後,守軍被奧斯曼人擊敗。
幸存者被迫從城堡撤出並放棄了穆拉河地區,他們逃向西南方,那裡的帝國軍隊仍在等待。7月20日,大維齊爾命令軍隊徹底摧毀新茲林堡,但奧斯曼帝國並沒有進一步進軍克羅地亞腹地,而是向北移動,首先撤至考尼饒,然後移向聖哥達。
哈布斯堡王朝的據點一個接一個被拿下,法佐·艾哈邁德的前景一片大好。奧斯曼軍隊距皇家匈牙利和施蒂裡亞的界河拉布河隻剩下幾公裡。奧斯曼人未朝這一路線進攻已有約一百三十年。如果法佐·艾哈邁德沿著丘陵地帶前進,他可以從南方進攻維也納,或沿著高地往北到多瑙河,從東邊逼近維也納。由原路返回奧西耶克,然後循平常路線往北,但這會耗掉更多時間,而此次作戰季已因邊境地區的作戰而耗掉了一些寶貴時間,並且該地區沒有足夠的草料供馬飼喂,其補給開始變得困難。
而由於新茲林堡的丟失,米克洛什·茲林伊被帝國總司令蒙特庫科利解除了所有職務。這也加速了這位匈牙利民族將領投靠明人的速度。
隨後的7月份,蒙特庫科利率領神聖羅馬帝國聯軍和法佐·艾哈邁德的奧斯曼帝國軍隊在拉布河展開了拉鋸戰,經過一係列的交戰,聯軍在付出了上萬傷亡情況下,擊殺了兩萬多奧斯曼軍隊。這場敗仗迫使法佐·艾哈邁德平靜的坐上了談判桌。
8月10日,雙方在距聖哥達不遠的沃什堡草草簽署了《沃什堡和約》。
而這部合約,也加速促成了匈牙利人和克羅地亞人發動叛亂的理由。
而身處華沙的朱由校在9月份收到雙方草草收兵的消息後,沉默不語。心中大定的他,開始醞釀一輪新的計劃。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