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真正的...倭國..."
轟然巨響中,鐘樓徹底倒塌,將物部和怪物一起埋入水下。
三天後,洪水漸漸退去。
劉仁軌率領唐軍主力趕到時,難波京已是一片廢墟。屍體橫七豎八地躺在泥濘中,有唐軍,有倭國士兵,更多的是平民百姓。
"大元帥!"一個滿身泥汙的身影踉蹌走來,正是孫仁師。
劉仁軌連忙下馬扶住愛將:"情況如何?"
孫仁師聲音嘶啞:"我軍幸存八百七十三人,倭國...死了至少五萬。天智天皇...不,那個怪物,應該已經死了。"他頓了頓,"物部宇遲...他救了很多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劉仁軌環顧四周,沉默良久。幸存的倭國百姓瑟縮在廢墟間,用恐懼和仇恨的眼神看著唐軍。幾個孩子餓得直哭,卻無人理會。
"傳令,"劉仁軌突然道,"設立粥棚,救治傷患。不分唐倭,一律施救。另外,張貼告示,宣布赦免所有投降的倭國軍民。"
孫仁師驚訝地看著主帥:"大元帥,他們可是造反..."
"看看四周,孫將軍。"劉仁軌歎息,"這場災難已經懲罰了他們。我們是大唐天兵,不是屠夫。"
他走向一個縮在角落的倭國小女孩——正是趙鐵柱救起的那位。老將軍蹲下身,從懷中掏出一塊唐糖遞過去。小女孩起初不敢接,最終抵不住誘惑,抓過糖果塞進嘴裡。
"重建比毀滅更難,"劉仁軌站起身,對孫仁師道,"但這才是我大唐的氣度。"
新的開始
一個月後,難波京開始了緩慢的重建。
在港口區,一群山東漁民出身的唐軍士兵正在修補漁船。不遠處,幾個倭國漁民怯生生地看著,眼中既有敬畏也有渴望。
孫仁師扛著一捆漁網走來,將網扔在倭國漁民麵前:"愣著乾啥?幫忙補網!"
倭人麵麵相覷,不敢動彈。孫仁師歎了口氣,蹲下身親自示範如何修補漁網的破洞。漸漸地,一個年輕的倭國漁民湊過來,模仿著他的動作。
"對,就這樣。"孫仁師用生硬的倭語道,"你...不錯。"
倭國漁民露出受寵若驚的笑容,說了幾句倭語。雖然語言不通,但兩人通過手勢和表情,居然能交流起捕魚的技巧。
更遠處,劉仁軌站在重建的城牆上,望著這一幕微微頷首。他手中拿著那份從"海鬼之眼"帶回的海圖,沉思片刻後,將其湊近火把。
"大元帥?"蘇定方驚訝道,"這圖不要了?"
"有些秘密,還是永遠埋葬的好。"劉仁軌看著海圖化為灰燼,"倭國...不,riben需要一個新的開始。"
海風吹來,將灰燼卷向蔚藍的大海。在港口,第一艘新造的漁船正緩緩下水,船上是並肩而立的唐人和倭人。他們即將一起出海,迎接新的生活。
曆史餘韻
1.技術代差:此戰後倭國全麵唐化,連都城都仿造長安布局
2.文化烙印:倭國從此稱中國為“唐土”,這個稱呼用了上千年
3.意外收獲:唐軍帶回的倭國工匠,意外促進了唐朝漆器工藝發展
【曆史總是充滿戲劇性——一場本可避免的戰爭,永遠改變了一個民族的軌跡】
喜歡探唐:書荒自己寫,與眾共賞之請大家收藏:()探唐:書荒自己寫,與眾共賞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