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真龍再次現世!
龍影在殿內盤旋,每一片鱗甲都清晰可辨。它長嘯一聲,直撲李瑾瑜而去,金光與皇帝右臂的紅光激烈碰撞,發出令人牙酸的滋滋聲。李瑾瑜七竅流血,卻仍然保持著跪姿,口中喃喃念著《道德經》的句子: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
龍影突然張口,一道閃電自它喉中射出,正中李瑾瑜右臂。皇帝發出一聲撕心裂肺的慘叫,一團黑氣從疤痕處被硬生生逼出,在空中凝結成猙獰的人麵,又被龍息徹底淨化。
當光芒散去時,李瑾瑜已經昏倒在地。令人驚異的是,他斑白的鬢發重新變黑,臉上皺紋也減少許多,但右臂上卻留下了一道金色的龍形紋身——正是真龍縮小後的模樣。
菩提流支第一個衝上去把脈,良久長舒一口氣:"陛下性命無礙,但元氣大傷,需靜養百日。"
張九齡立即下令封鎖消息,隻對外宣稱皇帝偶感風寒。當眾人手忙腳亂將李瑾瑜抬往寢宮時,王玄策注意到太子的目光一直沒離開過那個傳國玉璽——它就放在丹爐旁的案幾上,無人敢動。
三日後,興慶宮寢殿。
李瑾瑜從漫長的昏睡中醒來,第一眼看到的是跪在榻前的太子。年輕人雙眼通紅,顯然多日未眠,手中捧著那方玉璽。
"父皇..."太子的聲音哽咽,"兒臣有罪。"
皇帝虛弱地抬手,示意他近前。當太子顫抖著湊近時,李瑾瑜卻出人意料地將他摟入懷中。
"不,是朕錯了。"皇帝的聲音輕得如同歎息,"你救了朕,也救了這個帝國。"
他轉向屏風後待命的張九齡和王玄策:"擬旨,朕養病期間,由太子監國。一應軍政要務,皆可先行後奏。"
張九齡震驚抬頭——這等於交出了實權。但當他看到皇帝堅定的眼神,隻好躬身領命。
"還有,"李瑾瑜摸了摸右臂的龍紋,"銷毀所有長生藥方,關閉長生殿,改設"濟世堂",專研惠民醫方。"他望向窗外漸亮的天色,"如眉會高興的。"
眾人退下後,菩提流支獨自留下為皇帝施針。當最後一根金針插入穴位時,老僧突然低聲道:"陛下可知這龍紋為何物?"
李瑾瑜搖頭。
"詛咒已化為護佑。"菩提流支意味深長地說,"禍兮福所倚。"
皇帝望向自己右臂,那龍紋在晨光中栩栩如生,仿佛隨時會騰空而起。他忽然想起真龍現世那日,腦海中閃過的《道德經》句子——
"柔弱勝剛強。"
東宮,夜。
太子獨自坐在案前,麵前攤開著監國第一日要處理的奏章。傳國玉璽就放在右手邊,觸手可及。
"殿下還不安歇?"太子妃從屏風後轉出,手中捧著一碗參湯。
太子沒有接湯,而是突然問道:"那日...你原本準備的是真血吧?"
太子妃的手微不可察地抖了一下:"殿下何出此言..."
"孤看到了你藏在袖中的銀刀。"太子抬起眼,目光銳利如他父親年輕時的模樣,"為什麼最後換了鴿血?"
寢殿陷入死寂。許久,太子妃放下湯碗,從懷中取出一卷手抄佛經——那是柳如眉生前贈她的《妙法蓮華經》,扉頁上有皇後親筆題字:"慈悲濟世,方得永安。"
"娘娘待我如親生。"太子妃輕聲道,"我...下不去手。"
太子長歎一聲,將妻子攬入懷中。心中暗暗感歎,大唐幾次立太子,又因多種原因廢太子,他得到太子之位,一些是運氣,更多的還是得到皇後柳如眉的幫助,對自己的太子妃就更如自己親生一般。
他們沒有注意到,窗外一抹金色流光轉瞬即逝,如同真龍掠過的痕跡。
喜歡探唐:書荒自己寫,與眾共賞之請大家收藏:()探唐:書荒自己寫,與眾共賞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