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這裡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從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就開始了。這天,是傳統的小年,是灶神爺升天的日子。人們殺雞宰鵝祭拜灶神爺,企盼在新的一年裡衣食無憂。
臘月二十五左右,人們必須選出一天來把家裡打掃得一塵不染。此外,人們還要買菜,割肉和準備年貨。
除夕,是春節的第一個高潮,鞭炮聲日夜不絕,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街上飄著一股煙火和酒肉的香味。人們在門口貼上新的對聯,屋子裡貼滿了各色的年畫。人們到了晚上還要吃團圓飯,在外邊做事的人,必須要趕回來。此外,大人們是要看《春節聯歡晚會》的,小孩子們燃放煙花,真是快樂的時光。
春晚”是中國百姓過年必看的“精神年夜飯”,它所擁有的觀眾數量十分龐大。與往年相比,今年的晚會編排顯得大氣磅礴,在節目編選上也力求精雕細琢,出奇出新。從演出效果來看,整台晚會精彩紛呈,充分體現了“天地人和萬事興,盛世聯歡大拜年”的主題,現場氣氛熱鬨非凡。語言類節目是曆屆‘春晚”的重頭戲,而今年更是如此。今年語言類節目是有史以來占據比例最大的一次,所以整體水平顯得頗高,贏得觀眾的一致讚賞。
趙本山小品《小崔說事》延續了《昨天,今天、明天》的節奏,利用崔永元的冷幽默以及訪談類節目的說話方式,配合趙本山,宋丹丹這兩位“活寶”,一句一個包袱,十分精彩,引得觀眾笑聲不斷。他們三人的表演與7年前相比更加嫻熟,配合也更加默契。趙本山台詞不多但句句經典,宋丹丹一口一個“相當”,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當11點12分,《小崔說事》正式上演的時候,還有一個特彆之處就是,屋外本來嘈雜的煙花爆竹聲瞬間消失了,所以真不能不讓人佩服趙氏風格的吸引力。
除了《小崔說事〉以外,馮鞏,朱軍,牛莉聯袂出演的相聲劇《跟著媳婦當保姆》,蔡明,郭達,嶽秀清的小品《馬大姐外傳》,郭冬臨等人的小品《實誠人》,都讓人有一種回味無窮之感,今年“春晚”為了體現區域特色還增加了地方的相聲小品,湖南的大兵與湖北的趙衛國的相聲《誰讓你是優秀》、湖北小品《招聘》、四川小品《粑耳朵》亮相後,表現出了當地的特長,得到了觀眾的認可。
歌舞類節目中,今年“春晚”采用了熟麵孔演唱當紅歌曲的方式,滿文軍、謝霆鋒、庾澄慶、ins、水木年華、林俊傑以及一些當紅網絡歌手紛紛登台,演唱了時下的流行歌曲。
民歌方麵,吳雁澤,戴玉強,阿寶三人分彆用民族,美聲、原生態演繹的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贏得了現場一片喝彩。
由布仁巴雅爾一家演唱的蒙古族歌曲《吉祥三寶〉讓晚會歌舞類節目達到了一個小高潮。蒙古族小姑娘英格瑪甜美清脆的提問,爸爸布仁巴雅爾渾厚響亮的回答,媽媽烏日娜溫柔可親的解釋,透露出溫暖的親情,同時也把大家從熱鬨的場麵帶到了寧靜的草原.
歌舞類節目中最有特色的還屬皮影戲舞蹈《俏夕陽〉。《俏夕陽〉改編自河北唐山社區的皮影戲,由唐山某社區的12位老奶奶和24個小朋友共同表演,演員中年齡最大的已年過七旬,最小的卻是隻有4歲,老奶奶們在現場模仿皮影戲中人物一板一眼的動作,以及造型誇張的肢體語言,都與傳統的舞蹈節目有較大不同,也使得該節目吸引了不少眼球,更博得了人們的讚美.
除了歌舞、語言類節目以外,本次春晚還特彆安排了兩個專題,一個是現場揭曉赴台大熊貓的名字,一個是神六宇航員的專題.
為赴台大熊貓選名字,春晚采用手機互動的方式,引入了pk製和短信投票製選拔。最終將兩隻赴台大熊貓的名字定為了“團團,圓圓”,這也表達了兩岸人民共同企盼祖國和平統一的美好願望,從晚會一開始讓熊貓演小品到後來的乳名pk,無不以兩隻熊貓吸引大家的目光,就在除夕夜,兩隻熊貓擁有了經全國人民投票選舉出來的屬於自己的名字,而這一時刻全國人民為它們作了見證。
2006年的春晚逐漸回歸傳統,我個人來說非常喜歡,也許有些節目不入各位大眼,但瑕不掩瑜,《吉祥三寶》,我喜歡,童聲無憂無慮,很自信,聽了讓人很快樂!平凡真實的聲音,也是一種魅力。
2006年春晚已開始演繹“平民路線”。由12位老奶奶和24個小朋友表演的《俏夕陽》揭起了春晚的第一個小高潮,主題鮮明地揭示了春晚‘愛與和諧”的主題歌曲《百家姓》,布仁巴雅爾一家表演的《吉祥三寶》也大受好評,然而,今年春晚最大亮點,依然還是趙本山與宋丹丹的‘絕活”《說事兒》。小品緊貼生活現實,但又加以放大、誇張,語言幽默,動作滑稽包袱不斷,令人捧腹,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對2006年春節聯歡晚會的第一感覺就是‘氣勢磅礴,博大精深,波瀾壯闊,韻味雅致”。這場晚會充分體現了中國的民族風味和民族風俗,是一場具有時代特征,古今融合,傳統與現實相結合的傑出演出,最深的感觸就是動人,感人,激動,生動,振奮人心,引人入勝,是一場很好的大彙演,它讓我們中國人真正的高興了一把,
我喜歡今年的春晚,因為它的舞美很成功,所有景色相互融合使人身臨其境因為它不再居高臨下,更加注重了生活細節與社會真實,更因為它給予了農村人與城裡人相應的理解.
除夕夜央視終於端出烹飪已久的年夜飯,雖然說不上滿漢全席儘是珍饈佳肴,卻也有豐盛美味,菜肴頗具個性。央視春晚打造的不單是狗年旺的氣氛,也彰顯出自己正在探索如何更接近大眾口味的個性。一是親民性《夢想中國》的吳文珊來了,《星光大道》的阿寶來了,說著蒙古語的“吉祥三寶”來了,還有一群社區老大媽也牽著皮影戲來了,你千萬不要以為這又是一場“海選”,其實他們都是到春晚來走自己的“平民路線”來的,二是地方性本次節目中南方小品《招聘》、《耙耳朵》上春晚可是開了央視的先河,雖然他們的普通話聽起來有點彆扭,不過觀眾在他們上場的時候給足了掌聲。
春晚小品上不少名言警句閃爍其間,譬如“你們是豺狼配虎豹,男才配女貌”、“高檔社區就是讓人高高興興地上當”等等。大夥兒仿佛在一笑之中泯了恩仇,來年該乾嘛還是乾嘛…..
正月初一,春節又一個高潮到了。大街上的店鋪不但不關門,還有許多小販在大街兩旁擺了攤,人們從四麵八方趕來,三個一夥,五個一群,在大街上逛街,下棋,聊天。小孩們牽著大人的手,購買玩具。
放寒假,過春節。沒有什麼能比鞭炮更具象征性了,每逢過年過節,第一個想法便是放鞭炮,看到街上花花綠綠的鞭炮,就一陣心癢
我們像往常一樣到外婆家過節,沒有收入外公外婆都‘慷慨解囊’,購置了一大堆鞭炮放在屋角。我們小孩見了,總不忘翻翻看看,摸上幾下,一會兒這好,一會兒那好,議論紛紛,離過年還有一些天的時候,各自的鞭炮分配便列出了賬單。
可我們還能忍的住誘惑,不至於大叫大嚷,我們極力在大人麵前作出急不可待的樣子,好讓他們心動,帶我們飆一回。可這些大人們就像故意逗我們玩似的,視而不見,但也沒人敢當麵提出,那樣就免不了一頓數落。於是我們鐵了心,專揀那些小玩意,不易察覺的小盒炮,藏在衣袋裡,跑遠遠的去偷放。我們都珍惜著呢!誰都把10幾根擦炮藏在最隱蔽的布袋裡,互相不停得說:“先放你的,你的多。”“我已經沒有了,不信你搜身。”“說話算話,搜出來給我。”“那可不行。”“那就放你的。”“猜拳誰輸放誰的”每一根炮都免不了這樣嘰嘰喳喳的爭論,爭得煩了,也就各自拿各自的,自己到一邊放去了。從布袋裡小心翼翼的摸出一根,再往地上瞅半天,生怕不小心帶出來掉在地上,確認沒有以後,便拿出擦盒。猛擦幾下,擦跑一頭刺出了火焰,一甩手,扔的遠遠的,然後捂住耳朵,目不轉睛的頂著那一股冒炮,隻待啪的一聲,便高興的直跳。過了一會兒,在地上炸膩了,便想找一處池塘,想在水裡見識見識炮的威力,池塘沒找著但找著了一處小水坑。“這是我找到的,你們彆搶”“不是你,是我”這時又免不了一番講理,接著,不知誰喊了一聲‘‘點火了。”人便都往後退,待說話人點上火,扔進去,索性連耳朵都不捂了,啪一聲,水濺得老高,竟濺到了衣服上,但這並沒有喪了我們放鞭炮的興致。可這在水裡放炮不像在陸地上放那樣容易,這是需要經驗的。我曾仔細看那有經驗的放炮,隻見他擦燃後,並不直接就扔,而要燃燒半秒再扔進水裡,這樣便會屢扔屢炸。不然便會在水中熄滅,那樣就會大大的浪費鞭炮,這可不是我們願意的。
這樣遊戲過幾天後,便到了大年初一。到那時,我們的興致就更高了,因為一些新奇玩意兒就要出場了。千家萬戶都會出來放炮,那陣勢,簡直跟戰場沒有兩樣。我們穿梭在中間仔細尋找沒有炸的鞭炮剩餘,那是非常幸運才能找得到的,但我們並沒有放棄那些渺小的希望。
待到大年初二,鞭炮聲忽的全停了,那麼整齊,那麼不約而同。偶爾有一兩聲零碎地響,又更加讓人感到寂靜,空虛,大年初一這麼快就過完了。是的,確實過晚了,就那麼一瞬,我們的工作,便隻有等待,等待下一個遙遙無期的春節。
元宵上市,春節最後一個高潮到了,這一天,大街上像是在辦喜事,張燈結彩。有條件的人家,還會在門口掛上兩個大紅燈籠。還有猜謎踏歌的活動。大街上也許會有舞龍的節目,大家要燃放完剩下的煙花爆竹。這天,人們是要吃元宵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過了元宵,春節差不多也就結束了。天氣回轉,農民開始春耕,學生準備上學,人們又回到忙碌的生活去了。
春節還沒到人們就開始忙碌起來。商店裡商品琳琅滿目,人群熙熙攘攘,櫃台前人們挑選著自己喜歡的商品,交款台前排起了長龍似的隊伍,人們大包小包的往家買。家家戶戶貼春聯,街道上張燈結彩,到處都是節日的氣氛,與往年不同的是馬路邊多了一些煙花爆竹銷售點,給節日增添了不少喜慶的氣氛。
離春節還有幾天,媽媽就開始給我買煙花爆竹,我真盼著春節早點來到。終於盼到了大年三十除夕日,我給長輩們去拜年,祝他們健康長壽,同時收到了壓歲錢,我真高興。吃完豐富的團圓飯,街上不時地響起劈裡啪啦的鞭炮聲,隨著一聲聲巨響,一顆顆禮花彈騰空升起,就像一棵棵火樹銀花一樣,把天空照地得分外美麗。
我也躍躍欲試,趕緊回到自己家,拿出媽媽買的煙花爆竹來到樓下,我先放了一個蝴蝶花,我點燃導火撚,趕緊躲到一邊,火撚滋滋地響著,隻見紅光閃閃,蝴蝶在地上了起來,一聲鳴叫蝴蝶帶著藍光飛向空中,就像一隻美麗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真好看。接著又放了火焰山、向日葵、孫猴子、娃娃樂、一休哥等各種適合兒童的煙花,看著五彩繽紛的煙花,我非常高興,這是我第一次放煙花爆竹。
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一首古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鞭炮聲中我又長大了一歲。
年三十一早,我穿起紅色新棉襖,戴起紅色新帽子,圍起紅彤彤的新圍巾,蹬起紅紅的小皮鞋,貼福字,粘春聯,掛彩燈……傳統活動一個都不少,張燈結彩,喜氣洋洋!
春節是我國最為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身為半個花鎮人的九月,深知家鄉過春節的習俗。
除夕夜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這天晚上我們一家人要做三件事情:祭祀、吃年夜飯、守歲。我們在春節總不會忘記自己家中已故的先人。每到這時我們會供奉食物或鮮花以表心意。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鬨愉快的時候。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我們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除夕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彆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過年,除了年夜飯之外,大年初一的早餐也是非常講究。為了新年有個好兆頭,大人小孩在大年初一都是不允許睡懶覺的。不管除夕夜玩得多晚,大年初一早上我們八點多就得起床,向父母、長輩問好,說一些祝福的話語,之後長輩就會給晚輩禮市。九點多一家子要坐在一起吃新年早餐。新年的早餐有年糕、粽子、粉利、生菜和湯圓等。
正月初二是當地人串門拜年的日子。所謂串門拜年,是指去親戚好友家拜訪、賀年。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
正月初三,爸爸媽媽會帶著我回外公外婆家。我們一家人必須在晚飯前趕到,否則便是不吉利。
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中的一個熱鬨喜慶的節日。這一天,家家都會吃湯圓,我們也不例外。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球形,可以湯煮、油炸、蒸食,可葷可素,風味各異,象征著團圓美滿之意。
晚飯過後,便可以到各個地方賞燈。賞燈的地方有栩栩如生的蝴蝶燈、活潑可愛的小豬燈、又圓又大的西瓜燈、淩空欲飛的嫦娥奔月燈、頑皮有趣的老鼠燈……但最惹人喜愛的還數憨厚可愛的小牛燈了。這些出自能工巧匠之手的花燈,有紙糊的、金屬的、紗紡的、塑料的,各式各樣,設計新穎。
過了正月十五,新年也就算過去了。大家把對新年的留念藏在心裡,期待著下一個春節的到來……
喜歡我們都是九零後請大家收藏:()我們都是九零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