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為入學事宜奔波,九月早已疲憊不堪。當她終於躺在河市開往青市的列車鋪位上,感受著列車平穩的晃動,仿佛所有的勞累都被這有節奏的律動輕輕撫平。鐵軌與車輪的碰撞聲,此刻成了最溫柔的搖籃曲,
她閉上眼睛,任由困意將自己淹沒,能有幾個鐘頭這樣安靜的休息時光,對她而言,已是求之不得的幸福。
不知過了多久,九月在列車規律的晃動與鐵軌碰撞聲中悠悠轉醒。睜開眼,眼前的景象讓她瞬間清醒——原本空曠的車廂如今滿滿當當,過道裡堆滿了大大小小的行李,編織袋、行李箱、背包擠在一起,幾乎讓人難以通行。
乘客們或坐或站,彼此的交談聲、孩童的嬉鬨聲、行李挪動的嘈雜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片喧鬨的海洋。她這才明白,原來購買這節車廂車票的乘客並非都在河市站上車。
九月無奈地起身,看著周圍熙熙攘攘的人群,決定將自己的行李挪到還有空位的地方。每挪動一步都格外艱難,她小心翼翼地避讓著其他乘客和行李,嘴裡不停地說著“不好意思”“借過一下”。有時剛找到一個空位,還沒等她把行李放好,就又被其他動作更快的乘客占了去。
幾經輾轉,車廂裡的座位全部坐滿,而沒有買到坐票的九月,隻能想起在鄭州火車站廣場時,聽小販介紹買的那張折疊凳子。她熟練地撐開凳子,在車廂過道裡找了個勉強能容身的地方坐下,這場景,與來時從南市到河市一路無座的情形如出一轍。
此後的旅程,九月開始了“搶座遊戲”。每當聽到廣播報站,她就像聽到了戰鬥的號角,緊緊盯著周圍是否有人下車。一旦發現有空位,她便迅速起身,拖著行李快步上前。有時運氣好,能搶到一個靠窗的座位,看著窗外飛馳而過的景色,疲憊也能減輕幾分;若無人上車,車門附近的空地便能讓她安穩坐上至少一個站,但她心裡清楚,下一站未必會有這樣的好運氣。在這場無聲的“搶座戰”中,她也看到了許多和自己一樣的乘客,大家都在為了一個能坐的地方默默努力著。
恰逢開學季,車廂裡擠滿了買到站票的學生。這些年輕的麵孔上,有初出遠門的興奮,也有旅途奔波的疲憊。大家或站或坐,行李堆得到處都是,原本寬敞的車廂變得更加擁擠。
火車上的售貨車想要從這節車廂穿行到另一節車廂,簡直比登天還難。售貨員們一邊艱難地推著車,一邊大聲呼喊著“請讓一讓”“花生瓜子飲料礦泉水”,卻也隻能在擁擠的人群中緩慢挪動。有時遇到實在挪不動的情況,售貨員隻能無奈地停下,滿臉苦笑地等待乘客們自發調整位置,才能繼續前行。
窗外的景色不斷變換,不知不覺間,列車已駛入西省地界。九月望向窗外,眼前的景象與南方截然不同。那裡曾是鬱鬱蔥蔥、連綿起伏的山巒,此刻卻是光禿禿的山峰,裸露的岩石與黃土交織,儘顯蒼涼之感。山腳下,零星分布著幾座小村莊,土黃色的房屋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偶有幾縷炊煙升起,為這寂寥的畫麵增添了一絲生氣。
九月凝視著窗外,思緒飄遠。她想象著這裡的人們生活的模樣:清晨,他們或許扛著農具,迎著朝陽走向貧瘠的土地,開始一天的辛勤勞作;傍晚,他們圍坐在土屋前,伴著夕陽餘暉,分享著一天的瑣事。
這裡沒有南方的濕潤與繁華,卻有著屬於自己的堅韌與質樸。她心中不禁感慨大自然的神奇,竟能塑造出如此截然不同的地貌景觀,也讓她對即將到達的青市,充滿了更多的好奇與期待。
列車緩緩駛入長安站,這座十三朝古都的厚重氣息撲麵而來。站台上,人來人往,行色匆匆。九月透過車窗,看到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身著唐裝,手持折扇,正對著站台上的古建築遺跡向身旁的年輕人講述著曆史故事。那老者神情專注,眼中閃爍著對這座城市曆史文化的熱愛與自豪,講到動情處,還會用折扇輕輕比劃著。
年輕人則聽得入神,不時點頭提問,臉上滿是對知識的渴求。九月被他們的互動所吸引,仿佛也跟著走進了那段悠久的曆史長河,看到了長安城裡的繁華盛景,聽到了駝鈴聲聲的絲綢之路故事。
就在這時,一位推著小車賣特色小吃的商販引起了九月的注意。小車上擺滿了色澤誘人的肉夾饃、晶瑩剔透的涼皮等長安美食,香氣四溢,勾得人直咽口水。
商販熱情地吆喝著,用帶著濃重地方口音的普通話介紹著自家的美食:“來咧來咧,正宗滴肉夾饃,肥而不膩,瘦而不柴!涼皮酸辣爽口,嘹咋咧!”
一位操著外地口音的遊客上前購買,商販一邊熟練地將鹵肉剁碎夾進酥脆的饃裡,一邊笑著和遊客閒聊,介紹著長安的旅遊景點和美食文化:“吃完饃,再去逛逛大雁塔、鐘鼓樓,晚上去回民街,那好吃的可多咧!”
遊客品嘗後,豎起大拇指連連稱讚,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這一幕,讓九月感受到了長安這座城市的熱情與包容,也讓她對這座曆史名城多了幾分向往,暗下決心以後一定要再來好好遊玩一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列車在長安站短暫停留後繼續前行。離開西安,窗外的景色依舊是蒼茫的黃土高原,但九月的心情卻因在長安站的所見所聞而變得不再平靜。她期待著下一站又會有怎樣的驚喜等待著自己。隨著列車的行駛,天色漸漸暗了下來,車廂裡的乘客們有的開始吃晚餐,有的靠在座位上小憩,整個車廂彌漫著一種疲憊卻又寧靜的氛圍。
當列車廣播響起“蘭市站即將到達”時,九月有些激動。她貼在車窗邊,看著這座黃河穿城而過的城市逐漸清晰。站台上,身著各色衣服的乘客行色匆匆,背著羊皮筏子模型紀念品的小販穿梭其中,高聲叫賣:“羊皮筏子,蘭市特色,帶回家做紀念嘞!”
幾個背著巨大登山包的年輕人聚在一起,興奮地討論著接下來要去攀登的雪山,他們口中的“馬牙雪山”“興隆山”讓九月心生向往。她想象著自己站在雪山之巔,俯瞰著壯麗的景色,那會是怎樣一種震撼與豪邁。
透過車窗,九月還看到不遠處橫跨黃河的中山橋,在夕陽的餘暉下,鋼鐵橋身鍍上一層金色,顯得格外雄偉壯觀。黃河水裹挾著泥沙奔湧向前,河麵上偶爾有羊皮筏子緩緩劃過,筏工們高亢的號子聲似乎穿透車窗傳進車廂,那聲音粗獷而有力,飽含著西北漢子的豪邁與堅韌。
站台上的電子屏滾動播放著蘭市拉麵的宣傳語,車廂裡也彌漫著不知哪位乘客泡的拉麵的香氣,濃鬱的牛骨湯味混著辣椒香,引得九月直咽口水。她看著窗外的街景,雖然隻是匆匆一瞥,但這座城市獨特的魅力已經深深印在了她的腦海裡。
列車短暫停靠後再次啟程,窗外的景色愈發荒涼。大片的戈壁灘一望無際,隻有稀疏的駱駝刺等耐旱植物頑強地生長著,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它們仿佛是堅守的衛士。遠處,連綿起伏的山脈在陽光的照射下,呈現出不同的色彩,有的地方是深褐色,有的地方是土黃色,仿佛是大自然用畫筆隨意塗抹而成的畫卷。
當最後一縷夕陽沉入地平線,暮色如同潑墨般迅速浸染了整片天空。車廂裡的白熾燈適時亮起,暖黃的光暈在擁擠的車廂內流淌,將人們疲憊的麵容鍍上一層柔和的濾鏡。
九月倚著折疊凳,望著窗外濃稠的黑暗,唯有遠處不時閃過幾點微弱的光芒——那或許是某個沉睡的小村莊,零星燈火在夜幕中忽明忽暗,像極了蜷縮在掌心的螢火蟲;又或許是公路上孤獨的路標,固執地守望著無人的曠野,在無邊夜色中成為列車旅人的短暫慰藉。
車輪碾過鐵軌的節奏似乎也慢了下來,伴隨著此起彼伏的呼嚕聲與低聲交談,車廂裡漸漸彌漫起一種靜謐而慵懶的氛圍。九月將外套裹緊,看著對麵鋪位的阿姨把孩子摟進懷裡,輕輕哼起不知名的歌謠。
鄰座的年輕學生還在低頭刷著手機,屏幕幽藍的光映在臉上,與窗外的黑暗形成鮮明對比。她閉上眼睛,任由思緒隨著列車的搖晃飄遠,恍惚間,仿佛聽見了黃河奔騰的回響。
不知過了多久,當九月再次睜開眼睛,晨光正透過車窗斜斜地灑進來。她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突然被眼前的景色震撼得屏住了呼吸——列車已悄然駛入青省地界,窗外的世界像是被施了魔法般徹底變換了模樣。
遠處的山巒披著厚厚的白雪鎧甲,在朝陽的照耀下閃爍著鑽石般的光芒,連綿的雪山宛如一條蜿蜒的銀龍,橫亙在天際。山頂的積雪與淡藍色的天空融為一體,偶爾有山風掠過,雪霧升騰而起,如同仙人遺落的輕紗。
近處的草原鋪展成一望無際的綠毯,點綴其間的白色帳篷像是撒落的珍珠。牧民的炊煙嫋嫋升起,在晨光中化作淡淡的薄霧。成群的犛牛與綿羊悠閒地啃食著青草,時而抬頭望向疾馳而過的列車,黑色的眼眸清澈如湖水。
忽然,一陣清脆的馬蹄聲由遠及近,九月定睛望去,隻見一位身著藏袍的牧羊人騎著棗紅馬,揮舞著牧鞭放聲吆喝,悠長的聲音在草原上空盤旋回蕩。更令人驚喜的是,不遠處有位牧民騎著摩托車穿行在畜群間,金屬車身反射著陽光,傳統的皮襖與現代的機車形成奇妙的碰撞,勾勒出一幅充滿生命力的西部風情畫。
“快看!那邊有經幡!”鄰座的女孩突然指著窗外驚呼。九月順著她手指的方向望去,隻見成片的五彩經幡在山風中獵獵作響,紅、黃、藍、白、綠的布條串聯成絢麗的彩帶,沿著山口、河岸肆意舒展。經幡上密密麻麻的經文與圖騰,承載著藏族同胞對美好生活的祈願,在雪山草原的映襯下,更顯神聖而莊嚴。
九月迫不及待地掏出手機,想要記錄下每一個瞬間。鏡頭裡,雪山的冷峻與草原的柔美相得益彰,牧民的身影與牲畜的剪影構成動態的韻律。她興奮地將照片分享給鄰座的乘客,大家紛紛湊到車窗前,發出此起彼伏的讚歎。一位背著畫板的老者感慨道:“這就是青市的魅力,一天能看儘四季,一眼能閱遍千年。”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列車繼續朝著青市飛馳,九月望著窗外不斷後退的風景,心中湧起一股難以名狀的感動。這片土地上,自然的雄渾與人類的堅韌交織,傳統與現代共生,每一處景色都是時光鐫刻的詩篇。想到即將踏入的校園,即將開啟的新生活,她的眼眶不禁微微發燙。或許,這趟西行之旅不僅是地理上的遷徙,更是一場心靈的朝聖,而青市,將是她人生新篇章的起點。
從破曉時分的第一縷陽光爬上車窗,到夜幕徹底吞噬天際線,九月的指尖早已數不清掠過多少座車站的站牌。鐵軌永不停歇地延伸,車輪與軌道的撞擊聲漸漸變成單調的白噪音。當電子屏跳動到二十三點十七分,青市站的霓虹終於穿透雨霧,列車在悠長的鳴笛聲中緩緩停靠。
潮濕的夜風裹挾著鹹澀的海腥味撲麵而來,九月打了個寒顫,趕忙將針織衫又緊了緊。行李箱的滾輪在花崗岩地麵發出哢嗒聲,出站通道的白熾燈刺得她眯起眼睛。當視野適應光亮時,空蕩的廣場上隻剩零星幾個身影,公交站台的末班車時刻表刺痛著她的神經。
冷汗順著後背滑下的瞬間,遠處突然亮起星星點點的暖光。高舉的燈牌穿透雨幕,"青大新生接待處"幾個鎏金大字在深藍色背景板上格外醒目。穿著熒光馬甲的學長學姐們笑著揮手,他們手中的燈籠串連成星河,照亮了九月攥得發白的指節。那些年輕的麵孔仿佛帶著天然的親和力,驅散了初來乍到的不安,讓這個陌生的城市在夜色裡終於有了溫度。
喜歡我們都是九零後請大家收藏:()我們都是九零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