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九月推開宿舍樓的窗,槐樹葉間漏下的陽光碎金般灑在她手背上。樓下的早餐鋪飄來陣陣甜醅子的醇香,遠處清真大寺的宣禮塔在薄霧中若隱若現,這座西北城市的端午節,像一杯淡茶,平和得讓人察覺不出節日的痕跡。街道上行人步履如常,不見老家端午時家家戶戶忙碌的身影,空氣中也尋不到艾草與粽香交織的獨特氣息。
她低頭看著手機裡小舅舅發來的彩信——老家,外婆正踮著腳將艾草捆紮成束,鮮嫩的葉片上還凝著晨露。彩信附注裡,小舅舅用帶著本地口音的文字寫道:“九月,你外婆說給你留了一捆艾草,等放假帶回去泡澡。”
九月的手指輕輕摩挲著屏幕,指甲在玻璃上劃出細微的聲響,仿佛能觸到艾草葉片上柔軟的絨毛。那一刻,她的思緒順著電波,穿越三千公裡的距離,回到了記憶深處那充滿煙火氣的花鎮。
在花鎮這座南方小鎮,節日的籌備早在端午前一周就已悄然開始。青磚灰瓦的老宅院裡,外婆佝僂著背,戴著老花鏡,在竹匾裡細心挑選曬乾的桉樹葉和木柴。那些葉片蜷縮成褐色的卷,木柴上還帶著樹皮的紋路,都是她平日裡積攢下的。
七歲那年的端午,九月好奇地湊過去幫忙,踮著腳想要把桉樹葉往鐵鍋裡放。揚起的灰末突然撲進她眼睛,酸澀的刺痛讓她慌忙捂住臉。外婆連忙扔下手中的木柴,布滿老繭的手輕輕掰開她的手指,將她抱坐在門檻上,用布滿皺紋的手掌輕輕吹去她眼中的灰塵。“我的小九月,等灰水做好了,外婆就給你包最香的灰水粽。”外婆眼角的笑紋裡盛滿疼愛,發間還沾著幾片細碎的桉樹葉。
阿婆總是提前三天就開始忙碌。鐵鍋裡騰起的青煙裹著草木氣息,順著天井往上飄,鑽進雕花窗欞的縫隙裡。九月搬著小板凳守在灶台邊,看火苗舔舐著鍋底,聽桉樹葉在高溫下發出輕微的爆裂聲。灰燼冷卻後,外婆會用好幾層紗布細細過濾,清冽的灰水順著紗布紋路緩緩流出,滴落在陶甕裡,泛著淡淡的青灰色。那灰水承載著對節日的期盼,也承載著外婆對孫女兒的疼愛。
端午當天,墨色還未完全褪去,花鎮的街巷就已泛起零星燈火。村裡的老人們佝僂著背,肩頭的竹筐隨著步伐輕輕晃動,扁擔吱呀吱呀的聲響,驚得巷口的流浪貓豎起耳朵,踩著青石板一溜煙竄進了陰影裡。露水還凝在艾草葉尖,老人們踩著潮濕的泥土,在田埂邊、溝渠旁仔細挑選最鮮嫩的艾草,竹筐漸漸被染成深淺不一的碧色。
家裡的灶台早已生起火,火苗舔舐著鍋底,銅鍋裡的井水咕嘟咕嘟冒著泡。外婆將整捆艾草投進沸水中,葉片在翻滾的水花裡舒展蜷縮的脈絡,蒸騰的熱氣裹著清苦的藥香彌漫開來。九月踮著腳趴在灶台邊,看水汽在玻璃窗上凝結成水珠,順著雕花窗欞蜿蜒滑落。
“小心燙著。要煮久一點,下午留著給你們洗澡。”按照老輩人的說法,端午用艾草水洗澡,能祛病消災。
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進廚房,在阿婆的銀發上鍍了一層金邊。她戴著頂藍布頭巾,將浸泡在灰水裡的糯米舀出瀝乾,寬大的柊葉在她手中靈巧地翻轉,瞬間變成漏鬥狀,再填入糯米,用麻繩細細捆紮。灰水粽不同於彆處的粽子,經堿性灰水浸泡蒸煮後,米粒變得晶瑩透亮,泛著微微的琥珀色,帶著獨特的草木清香。
九月看得入神,也學著外婆的樣子擺弄粽葉,卻總是包得歪歪扭扭。外婆從不責怪,隻是笑著把她包散架的粽子拆開,重新裹進新的粽葉裡,“我們九月包的粽子,一定是最特彆的。”
等待粽子煮熟的時光格外漫長。九月趴在灶台邊,數著銅鍋裡冒出的氣泡,聞著從鍋蓋縫隙裡飄出的淡淡粽香。當第一鍋灰水粽出鍋時,外婆總會先挑出一個形狀最周正的,剝開琥珀色的粽葉,淋上兩勺黃糖,看糖漿順著晶瑩的米粒緩緩流下。“快嘗嘗,我的小饞貓。”外婆的聲音裡滿是期待,而九月咬下第一口時,甜蜜混著草木香在舌尖散開,連嘴角沾著的糖粒都舍不得擦去。
與此同時,外婆用粗布圍裙擦著手,將煮好的艾草水舀進桶裡。深綠色的湯汁裡,還漂浮著幾片破碎的艾葉,蒸騰的熱氣氤氳了她的老花鏡。九月把水提到衛生間,用艾草水洗頭洗臉,將腳探進桶裡,溫熱的水流漫過腳踝,泡在水裡,清苦的藥香鑽進皮膚的每一個毛孔,仿佛連帶著夏日的燥熱都被驅散了。
手機突然在口袋裡震動起來,把九月從記憶中拉回現實。九月掏出手機,是阿寧打來的。按下接聽鍵,熟悉的白話口音從聽筒裡傳來:"九月,在哪裡?我來西校區找你了。"
九月愣了一下,隨即答道:"我在教學樓操場這邊呢!"
電話那頭傳來輕快的腳步聲:"我看見你了,你站在那裡原地不動。"
九月舉著手機,原地轉了個圈,左看右看,卻隻看見三三兩兩的同學抱著書本走過,哪裡有阿寧的身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正納悶間,遠處傳來熟悉的喊聲:"我在這裡!"循聲望去,隻見阿寧抱著個大紙箱,正朝這邊拚命揮手。晨風掀起他的衣角,發梢還沾著清晨的薄露,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九月!小寨市場的水果攤居然有桂七芒果,我一眼就認出來了!"阿寧氣喘籲籲地跑到跟前,小心翼翼地把紙箱放在地上。
九月蹲下身,看著紙箱上斑駁的"桂七芒果"字樣,那熟悉的字體仿佛帶著家鄉的溫度。突然,鼻尖泛起一股淡淡的草木香,恍惚間,她又回到了花鎮的老街。
往年端午,阿婆總會提前把灰水粽包好,一個個整齊地碼在竹籃裡。出發去學校那天,阿婆會偷偷往她書包裡塞幾個,用帶著笑意的語氣說:"路上餓了吃。"那些裹著柊葉的灰水粽,承載著外婆的牽掛,陪伴她走過無數求學的清晨與黃昏。記得有次考試失利,她躲在宿舍裡偷偷掉眼淚,打開書包卻摸到一個溫熱的灰水粽——原來是阿婆趁著送菜的機會,特意托人捎來的。
"快嘗嘗,肯定是家鄉運來的!"阿寧的聲音把九月拉回現實。她打開紙箱,濃鬱的果香撲麵而來,青綠的芒果表皮泛著誘人的光澤,正是家鄉特有的桂七芒。九月輕輕撫摸著芒果,指尖仿佛觸到了阿婆布滿皺紋的手,那雙手曾無數次為她包粽子、擦眼淚、係鞋帶。
陽光穿過槐樹葉的縫隙,在兩人身上灑下斑駁的光影。
“阿寧,這邊的端午好冷清。”九月滑動手機屏幕,將珍藏的照片翻給阿寧看。畫麵裡,江邊堤岸密密麻麻擠滿了歡呼的人群,鮮豔的三角旗在風中獵獵作響,龍舟隊擂動的鼓點仿佛穿透屏幕,震得空氣都在顫動。竹篾攤上白霧蒸騰,棱角分明的灰水粽泛著溫潤的光澤,攤主舀起琥珀色的黃糖漿,正要澆在剝開粽葉的粽子上。
阿寧盯著照片,喉結微微滾動,從口袋裡掏出一團用報紙裹著的東西展開——竟是一小包黃糖,粗糲的晶體在陽光下閃著暖光。“我媽媽寄包裹時偷偷塞的,說怕我們饞粽子。”他的聲音發悶,指尖無意識摩挲著報紙邊緣被壓出的褶皺。九月望著那包黃糖,恍惚看見千裡之外的廚房,家裡的親人佝僂著背,在蒸騰的熱氣裡往包裹塞著家鄉味,白發被灶火映得發亮。
兩人並排坐在教學樓前的階梯上,水泥台階還帶著晨露的涼意。遠處南山輪廓被薄霧暈染,像一幅未乾的水墨畫。
阿寧突然開口,聲音帶著少見的溫柔:“去年我還在,阿爸劃的那艘龍舟拿了頭名。”他的目光飄向虛空,“衝過終點時江水濺了他滿臉,上岸時渾身濕透,可手裡還緊緊攥著船槳,指節都發白了。”
九月的思緒瞬間被拽回童年。小舅舅總愛用胡茬紮她臉蛋,端午那天卻會早早把她扛上肩頭。兩旁木棉樹抖落滿枝紅花,人群的呐喊聲與鑼鼓聲混作一團。龍舟破水而來時,船尾翻湧的浪花撲上堤岸,涼涼的水珠濺在她涼鞋上,混著艾草與江水的腥甜鑽進鼻腔。最難忘是賽後歸家,推開門就撞見外婆端著冒熱氣的灰水粽,黃糖漿順著晶瑩的米粒緩緩流淌,在瓷碗裡聚成小小的金窪。
“你記得嗎?”阿寧突然轉頭,眼睛亮晶晶的,“有年龍舟賽下雨,大家都躲在騎樓底下,看雨水順著瓦當連成線,結果爸爸他們的龍舟照樣拿了第一。”九月笑起來,記憶裡那場雨確實格外酣暢,雨水混著汗水從劃龍舟的人古銅色的脊背滑下,卻澆不滅滿街的歡呼。
九月摸出兜裡被攥得溫熱的黃糖,細小的晶體在掌心折射出細碎的光。風掠過槐樹梢,恍惚間,她聽見了龍舟鼓點,聞到了灰水粽的草木香,還有阿婆在耳邊輕聲說:“快吃,彆涼了。”
他們在操場角落發現幾株艾草。阿寧驚喜地蹲下:“雖然不是老家的野艾,但好歹是個念想。”兩人小心翼翼地將艾草摘下,微風拂過,葉片在風裡輕輕搖晃,恍惚間竟有了家裡的韻味。那搖曳的艾草,仿佛在訴說著對故鄉的思念,也為這個冷清的端午增添了一絲節日的氛圍。兩人坐在足球場的草坪上,分食著芒果乾。
阿寧說起小時候,跟著阿婆學包粽子,總是把粽子包得歪歪扭扭,惹得全家人哈哈大笑;九月則講述著端午洗艾草澡的趣事,有一次不小心把艾草汁濺到眼睛裡,疼得直掉眼淚,阿婆一邊心疼地幫她衝洗,一邊笑著說她是個小淘氣。
遠處傳來吉他聲,唱的是《海闊天空》,激昂的旋律在空中回蕩。九月突然想起阿婆常說的話:“人在哪,家的味道就在哪。”此刻,雖然沒有灰水粽,沒有熱鬨的龍舟賽,但有老鄉的陪伴,有對故鄉的回憶,這個端午似乎也不再那麼冷清。他們互相傾訴著思念,分享著童年的趣事,笑聲在操場上回蕩。
夕陽把教學樓的影子拉得老長,九月望著天邊的火燒雲,轉頭對阿寧說:"阿寧,你該回東校區了。今天有你陪著,這個端午節過得很開心。謝謝你。"她的聲音裡帶著眷戀,手指無意識地揪著校服衣角。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阿寧咧嘴一笑,露出兩顆虎牙,伸手揉了揉九月的頭發:"跟我還客氣啥?咱們可是老鄉!"他彎腰抱起空紙箱,健碩的手臂肌肉微微隆起,"等放假了,寧哥帶你殺回老家,讓我媽媽給咱們包最正宗的灰水粽,管夠!"
兩人相視而笑,晚風裹著槐花香掠過階梯。九月看著阿寧高大的背影逐漸融入暮色,他走路時帶起的風還殘留著桂七芒的香氣。這份來自同鄉的溫暖,讓異鄉的端午也有了家的溫度。
九月回到了宿舍,陽光透過窗簾縫隙灑進來,在牆上投下艾草的影子。九月摸到行李箱夾層裡那包阿婆塞的黃糖,紙包邊角已經有些磨損。她輕輕打開紙包,看著那金黃的糖粒,仿佛看到了阿婆慈祥的笑容。迷迷糊糊間,她仿佛又回到了家鄉花鎮:阿婆正往她碗裡的灰水粽澆黃糖,阿寧穿著藍白校服在大街上奔跑,遠處傳來龍舟的鼓點……
這個沒有灰水粽的端午節,像被雨水暈染的水墨畫,雖然缺了記憶裡濃墨重彩的一筆,卻因老鄉的陪伴,在九月的生命裡洇開獨特的紋路。那些未包成的粽子、未說出口的思念,都成了異鄉歲月裡,最柔軟也最堅韌的牽掛。它讓九月明白,故鄉的味道不僅藏在舌尖,更留在心間,無論身在何處,那份對家鄉的眷戀與熱愛,永遠不會改變。而與阿寧共度的這個特殊端午,也將成為她記憶中一抹彆樣的溫暖色彩,伴隨著她繼續前行。
喜歡我們都是九零後請大家收藏:()我們都是九零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