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蟬鳴在枝頭聒噪,熱風裹挾著潮濕的水汽撲在臉上,黏膩得讓人發慌。九月站在大姨父家的水井裡,仰頭望著灰蒙蒙的天空,遠處隱約傳來悶雷聲,一場暴雨似乎即將來臨。
這是她第一次不在外婆家過中元節,心裡總覺得空落落的,仿佛少了些什麼。目光掃過大姨父家棱角分明的磚牆,與記憶裡外婆家爬滿青藤的老院牆截然不同,連空氣中浮動的氣息都帶著陌生的涼意。
記憶中的花鎮,每到中元節,整個鎮子就像被一層神秘的麵紗籠罩。從七月十三開始,空氣中就彌漫著一種特殊的氣息。天還沒破曉,外婆佝僂的身影已經在廚房裡晃動,煤油燈昏黃的光暈下,她布滿老年斑的手正仔細擦拭著供奉的瓷盤。那隻養了許久的老母雞似乎預感到了什麼,在院子裡不安地踱步,時不時發出幾聲驚恐的鳴叫,雞爪刨動著地麵,揚起細碎的塵土。
“阿婆,為什麼要在今天殺雞呀?”年幼的九月睜著好奇的大眼睛,拽著外婆洗得發白的藍布圍裙問道。
外婆布滿皺紋的手輕輕撫摸著九月的頭,眼神中帶著幾分敬畏:“九月,這是規矩。七月十三殺雞燒香,是要請祖先回家,讓他們知道咱們沒忘了他們,要好好招待他們呢。”說著,外婆熟練地操起菜刀,刀刃閃過一道寒光,手起刀落間,鮮紅的雞血濺在青磚地上,很快就被吸收,留下一片暗紅的印記。那血跡蜿蜒如河,在九月眼中像是連接陰陽兩界的絲線。
九月看著外婆有條不紊地褪毛、清洗、烹飪,整個過程莊重而嚴肅。不一會兒,香氣四溢的雞肉就出鍋了。外婆將熱氣騰騰的雞肉盛在精致的瓷盤裡,擺在堂屋的供桌上,又點上幾炷香,煙霧嫋嫋升起,在昏暗的堂屋裡彌漫開來。
外婆雙手合十,嘴裡念念有詞,九月雖然聽不清具體內容,但能感受到那份虔誠。她曾偷偷學外婆的樣子,把稚嫩的手掌合在胸前,卻總覺得自己的祈禱少了外婆聲音裡的震顫。
到了七月十四,才是中元節最熱鬨也最神秘的一天。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殺鴨,還要燒香燒紙衣。花鎮流傳著一種說法,鴨子會遊泳,燒給祖先的紙錢和紙衣,要靠鴨子馱到陰間去。所以,七月十四這天,鎮子上到處都是鴨子的叫聲,此起彼伏。
小舅舅會帶著九月去集市上挑選鴨子。集市上人頭攢動,討價還價聲、鴨子的叫聲交織在一起,熱鬨非凡。外婆總是很仔細地挑選,要選羽毛順滑、精神抖擻的鴨子。“九月,選鴨子可不能馬虎,這是要給祖先送去的,得選最好的。”小舅舅一邊挑,一邊叮囑九月,粗糙的手指撫過鴨子的翅膀,像在檢查一件珍貴的禮物。有次九月指著一隻歪脖子的鴨子笑,被外婆嚴肅的眼神嚇得立刻噤聲。
回到家,殺鴨的過程比殺雞更讓九月害怕。鴨子拚命掙紮,叫聲淒厲,九月總是躲在角落裡,不敢看。小舅舅卻很鎮定,她會先在院子的槐樹下鋪上草席,把鴨子輕輕按在上麵,嘴裡念叨著“莫怪莫怪,都是為了讓你們帶東西給老祖宗”。
小舅舅處理鴨子,外婆則又準備紙衣。她心靈手巧,用彩紙裁剪出一件件精致的衣服,有長袍、有裙子,還會細心地在上麵畫上花紋。剪刀在她手中翻飛,紙屑如彩蝶飄落,有時還會剪出小小的紙鞋,連鞋底的紋路都清晰可見。
“阿婆,這些紙衣服真好看,祖先們會喜歡嗎?”九月湊到外婆身邊問道。
外婆笑著說:“當然會喜歡,這都是咱們的心意呀。他們在那邊過得好,才會保佑咱們平平安安。”她說話時,陽光透過窗欞灑在臉上,將皺紋照得金黃,九月覺得外婆此刻像個會施魔法的仙女,用彩紙就能編織出跨越生死的思念。
夜幕降臨,外婆家的院子變成了另一個世界。外婆會在院子中央擺上一張舊木桌,供品依次排開:白瓷盤裡的鴨肉泛著油光,幾碟時鮮果蔬,還有九月最愛吃卻隻有祭祖時才能上桌的桂花糕。外婆點燃三炷香,青煙嫋嫋升起,在穿堂風裡扭曲成奇異的形狀。她將紙錢和紙衣疊放在鐵盆中,火苗竄起的瞬間,紙衣上的金粉在火光中閃爍,恍若真的綢緞在燃燒。
“外婆,為什麼不在河邊燒?”
外婆往火盆裡添了把紙錢,火星濺起又熄滅:“咱們老輩人傳下來的規矩,在自家庭院燒,祖先認得回家的路。”她邊說邊用樹枝撥弄火堆,確保每一張紙錢都燒成灰燼。火光映在外婆臉上,忽明忽暗,九月看見她眼角的皺紋裡藏著故事,那些關於家族、關於生死的秘密,都在火光中若隱若現。
焚燒結束後,外婆會用竹掃帚將灰燼仔細收攏,裝進黑色塑料袋。她的動作極輕,仿佛在收集易碎的夢。袋子口紮好後,再插上三支香,領著九月走到老屋那片竹林。“來,九月,幫阿婆扶住竹子。”外婆將裝著灰燼的袋子掛在竹枝上,晚風拂過,竹子輕輕搖晃,香灰簌簌落在青石板上。“等香燃儘,祖先就把東西帶走咯。”外婆解釋道,九月仰頭看著搖曳的香,總覺得煙霧裡藏著祖先們溫柔的目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然而今年,九月卻在大姨父家過中元節。大姨父家在鎮子的另一頭,這裡的建築風格和外婆家有些不同,連空氣裡的味道都不太一樣。大姨這幾天反複提醒九月,不要帶小侄子去江邊玩耍。
“九月啊,你是知道的,中元節江邊不太平,小孩子陽氣弱,容易招惹不乾淨的東西。”大姨一臉嚴肅地說,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圍裙上的補丁。九月望著大姨眼角新添的皺紋,突然想起外婆也曾這樣緊張地護著自己,不讓她靠近燃燒的紙錢。
七月十三的晨霧還未散儘,大姨父手中的菜刀已經落下,鮮紅的雞血濺在水泥地上。九月站在廚房門口,看著大姨將褪好毛的雞丟進沸水,蒸騰的熱氣模糊了她的視線。案板上的青椒還帶著露水,她握著刀的手有些發顫,恍惚間又想起外婆布滿老繭的手,總是穩穩地扶著她切菜。
"當心!"大姨的驚呼讓她猛地回神,刀刃幾乎擦過指尖。九月勉強笑了笑,繼續笨拙地切著土豆片,薄厚不均的切片落在盤中,像極了她此刻淩亂的心緒。油鍋突然濺起油花,她慌亂地往後退,卻碰到了鹽罐,雪白的細鹽撒在炒了一半的青菜上。
供桌前,大姨和大姨父神情肅穆地雙手合十。九月學著他們的樣子閉上眼,可耳邊縈繞的隻有寂靜。沒有外婆帶著鄉音的禱詞,沒有那些抑揚頓挫的古老句子,記憶裡的聲音像被風卷走的灰燼,隻剩空洞的回響。她努力拚湊著外婆念叨過的字句,卻發現那些刻在骨子裡的韻律,早已隨著離開外婆家的日子漸漸模糊。
香煙嫋嫋升起,在晨光中織成虛幻的網。九月偷偷睜開眼,看著大姨父挺直的脊背,大姨鬢角新添的白發,突然意識到自己不再是那個躲在外婆圍裙後的小女孩。可胸腔裡跳動的心,依然固執地追尋著記憶裡熟悉的溫度,就像候鳥永遠記得歸巢的方向。
七月十四的晨光剛漫過屋簷,大姨挎著竹籃匆匆趕往集市。待她拎著撲騰的鴨子回來,鋒利的刀刃閃過寒光時,小侄子踮著腳想湊近,卻被大姨猛地拽到身後:“彆看,小孩子不能看這個。”孩子委屈的嘟囔聲裡,九月望著大姨緊繃的側臉,恍惚間與記憶重疊。如果是外婆,此刻定會放下手中的活計,蹲在青石板上,用沾著糯米粉的手輕輕抹去孩子鼻尖的汗珠,將“鴨子馱衣渡黃泉”的傳說,編織成月光般溫柔的故事,在晨風中娓娓道來,讓神秘的儀式化作孩童眼中閃爍的星光。
下午,大姨開始準備紙衣。她不像外婆那樣心靈手巧,裁剪出來的紙衣有些粗糙。九月主動接過剪刀和彩紙,按照外婆教她的方法,細心地裁剪、折疊、描繪花紋。指尖觸到彩紙的瞬間,仿佛又回到外婆家的老藤椅旁,外婆握著她的手,教她剪出第一朵紙花。
大姨看著九月熟練的動作,忍不住讚歎:“還是你外婆教得好,這些手藝啊,現在會的人越來越少了。”這句話讓九月鼻子發酸,那些和外婆共度的時光,像被火光照亮的紙衣,珍貴而脆弱。
夜幕降臨,大姨父帶著祭品去了江邊。九月本想跟著去,卻被大姨攔住了:“你就在家看著小侄子,彆去湊熱鬨。”
九月有些失落,站在門口,望著大姨父遠去的背影,心裡想象著江邊的場景,是不是也和外婆家那邊一樣,火光衝天,煙霧繚繞?她突然想起外婆家那片竹林,那些搖晃的竹子,此刻應該也在晚風裡輕擺,隻是掛在上麵的,不再是她和外婆一起準備的灰燼袋。
小侄子似乎察覺到了九月的不開心,拉著她的手說:“姑姑,我們玩遊戲吧。”九月強打起精神,陪著小侄子玩了一會兒,但心思卻始終不在遊戲上。
她想起了小時候在外婆身邊,中元節的夜晚,她總是跟著外婆在院子裡,聽蟋蟀的鳴叫和竹子的沙沙聲,看著燃燒的紙錢化作灰燼,仿佛看見祖先們踩著星光歸來。
七月十五這天,按照習俗要上香。大姨父一大早就去了祠堂,大姨在家裡準備香燭。九月看著供桌上的香燭,突然很想念外婆。她拿出手機,撥通了外婆的電話。
“外婆,我想你了。”九月輕聲說。
電話那頭傳來外婆慈祥的聲音:“九月,在大姨家過得還好嗎?有沒有乖乖聽話?”
“挺好的,阿婆。我想和你一起過中元節。”九月說著,眼眶有些濕潤。
“傻孩子,以後還有機會。你在大姨家要懂事,彆給人家添麻煩。”外婆叮囑道。電話裡傳來隱隱約約的爆竹聲,九月知道,那是外婆在院子裡上香了。
掛了電話,九月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她走到院子裡,望著天空,不知道外婆此刻是不是也在望著同一片天空。正在這時,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
豆大的雨點劈裡啪啦地砸下來,院子裡很快就積滿了水。小侄子興奮地跑到屋簷下,伸出手去接雨。九月也走過去,感受著雨水帶來的清涼。雨水衝刷著地麵,恍惚間,她仿佛看見外婆家院子裡的青石板上,那些香灰正隨著水流蜿蜒,像極了小時候她和外婆用樹枝畫出的銀河。
這場雨似乎衝刷掉了一些陰霾,讓九月的心情好了一些。她想起外婆說過,雨是天地間的靈氣,能洗淨一切汙穢。也許這場雨,也能洗淨她心中的思念和失落。
雨停後,天空出現了一道美麗的彩虹。九月看著彩虹,心裡默默祈禱,希望外婆身體健康,希望家人都能平安幸福。她知道,雖然今年沒能在外婆身邊過中元節,但那份刻在記憶裡的習俗和情感,永遠都不會消失。外婆家院子裡的老竹子依然會在每年中元掛上灰燼袋,那些飄散的香灰,會帶著人間的思念,飄向另一個世界。
花鎮的中元節,依然年複一年地傳承著,那些古老的習俗,那些神秘的傳說,就像流淌不息的江水,一代又一代,從未間斷。它們不僅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更是人們對祖先的懷念,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這個特殊的節日裡,無論身在何處,人們的心都緊緊相連,共同守護著這份獨特的記憶和情感。每一張燃燒的紙錢,每一件精致的紙衣,每一縷飄散的香灰,都承載著生者對逝者的牽掛,在時光的長河裡,永遠閃爍著溫暖的光芒。
喜歡我們都是九零後請大家收藏:()我們都是九零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