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的第五天,恰逢重陽節,九月在晨光中緩緩睜開雙眼。老式宿舍的淺藍色窗簾擋不住高原熾烈的陽光,清晨六點的日光像揉碎的金箔,穿過窗簾縫隙,在她枕邊織就細密的光斑。
窗台上那盆綠蘿是她從老家帶來的,葉片上垂著的晨露在陽光下晶瑩剔透,邊緣還凝著夜的濕潤,隨著穿堂風輕輕晃動,在斑駁的水泥牆上投下細碎的影。她望著葉片上滾動的水珠,恍惚間覺得那是夜的私語凝結而成的晶瑩。
床頭那部按鍵式手機震動著,九月伸手按掉鬨鐘,屏幕上的日曆跳動著"重陽節"三個紅字。這座充滿異域風情的城市裡,這個帶著茱萸香與登高意的傳統節日,竟在連日慵懶的假期裡悄然來臨。
她翻身坐起,棉質睡衣下擺掃過床沿的素描本,露出半幅未完成的校園速寫——畫麵裡的圖書館尖頂被她用鉛筆反複描摹,卻始終缺了最後一抹神韻。九月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目光落在書桌上那杯從老家帶來的杭白菊,此刻瓷杯裡的乾花蜷縮著,等待熱水喚醒它們舒展的姿態,恰似她沉寂了許久的出遊渴望。
窗外傳來宿管阿姨清掃落葉的沙沙聲,混著遠處早市上小販用青市方言的叫賣聲,在這個特彆的日子裡,反而襯得空氣裡多了幾分靜謐的儀式感。
九月換上淺灰色運動套裝,這是她省吃儉用買下的第一件運動品牌服飾。她特意在衛衣口袋裡塞了一小包桂花糖糕,那是昨天路過莫家街時買的,油紙包裹的糕點還帶著店家灶台的餘溫。雙肩包裡除了礦泉水和筆記本,還多了支鋼筆——那是外婆留下的老物件,筆尖刻著模糊的"1978"字樣,每次書寫都帶著獨特的阻尼感,仿佛能將時光也一並寫進紙頁。
走出宿舍,腳下的青石板路已有了歲月的痕跡。九月沿著湟水河畔漫步,看晨跑的人們三三兩兩掠過,他們的影子被朝陽拉得很長,投在泛著微光的河麵上。遠處的拱橋上,有老人劃著小船打撈落葉,木槳攪動水麵的聲音,和著岸邊垂柳的沙沙聲,像是大自然譜寫的晨曲。她駐足聆聽,忽然想起兒時與外婆在江邊洗衣服的時光,那時的陽光也是這般溫柔,隻是少了高原獨有的遼闊與蒼茫。
人民公園的鐵藝大門綴滿了重陽節裝飾,紅燈籠下掛著用青稞穗和茱萸紮成的花環,空氣中浮動著若有若無的草藥香與酥油味。入園處支著臨時攤位,賣重陽糕的老師傅戴著回族特色的白色禮拜帽,正掀開竹蒸籠,熱氣裹著糯米的甜香撲麵而來。九月駐足買了一塊,糕點上嵌著青市本地的紅棗和核桃仁,咬下去軟糯香甜,齒間還留著桂花蜜的餘韻,這味道讓她想起外婆蒸糕時,總愛在上麵撒一把自製的桂花糖,隻是這裡的糕點多了幾分西北的豪邁。
公園裡的熱鬨遠超想象。健身廣場上,二十餘位老人正在演練太極劍,他們身著藏式風格的白色劍服,劍穗隨著招式翻飛,在晨光裡劃出銀亮的弧線。領隊的銀發奶奶動作行雲流水,劍尖輕點時,仿佛能斬斷無形的牽絆。九月站在人群外圍,看著老人們舒緩的動作,突然覺得這些招式不隻是強身健體,更是歲月沉澱後的優雅綻放,融入了這片土地的堅韌與包容。
棋藝區的石桌旁圍滿了人,兩位對弈的老者為一步棋爭得麵紅耳赤,圍觀者或屏息凝神,或忍不住用青市方言小聲支招,氣氛緊張又熱烈。棋盤上楚河漢界分明,黑白棋子相互廝殺,仿佛一場無聲的戰爭。九月湊近去看,想起小時候總愛蹲在外公身旁,看他和隔壁鄰居下棋,那時聽不懂他們口中的術語,卻也看得津津有味。而這裡的棋局,偶爾還會夾雜著幾句藏語或回族方言的討論,彆有一番風味。
兒童遊樂區傳來孩童的尖叫,幾個紮著羊角辮的小姑娘正舉著五彩經幡樣式的風車奔跑,彩色的風葉在她們身後轉出斑斕的光影。九月望著孩子們無憂無慮的笑臉,嘴角不自覺地揚起。童年的記憶如潮水般湧來,那時的她也愛追著風跑,以為能抓住所有的快樂。而此刻,在青市的秋風裡,她感受到了不同文化交織下的童真與歡樂。
九月順著菊展指示牌前行,整條長廊兩側擺滿了菊花盆栽。這裡的菊花似乎也沾染了高原的特色,懸崖菊垂下丈許長的花枝,如金色瀑布傾瀉而下;墨菊深紫近黑,花瓣邊緣泛著神秘的光澤;乒乓菊圓滾滾的,像灑落人間的月亮。她蹲下身細看,發現每盆菊花旁都立著小牌子,標注著品種與培育者信息。有盆"綠安娜"開得格外清麗,葉片間夾著張手寫卡片:"獻給我的母親,願您在天堂安好——園丁老張"。九月掏出筆記本,將這句樸素的話語連同花朵的形態一並記錄下來,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感動。
湖心亭傳來悠揚的絲竹聲時,九月正對著一池殘荷發呆。枯萎的蓮蓬低垂水麵,倒映著天空的湛藍,偶爾有蜻蜓點水,驚碎滿池碎玉。亭內五位老人組成的民樂隊正在演奏《彩雲追月》,二胡的嗚咽、古箏的清越與洞簫的空靈交織,仿佛將人帶回舊時光的江南水鄉。然而,仔細聆聽,又能聽出一絲"花兒"民歌的韻味,九月在亭角坐下,看陽光穿過雕花窗欞,在青磚地麵投下幾何圖案,與老人們的影子重疊又分離,這一刻,時光仿佛靜止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在此刻奇妙交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文化長廊裡彌漫著墨香與唐卡顏料特有的氣息。左側牆麵上,書法家們用篆隸楷行草書寫著重陽詩詞,"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的狂草作品筆走龍蛇,氣勢磅礴;右側陳列的繪畫作品中,一幅《重陽登高圖》尤為引人注目:畫麵中山巒起伏,卻點綴著藏式白塔與經幡,幾位身著藏袍的老者拄杖而行,山間雲霧采用留白技法,給人無限遐想空間。九月站在畫前,久久不願離去,仿佛自己也成了畫中那個登高望遠的人,在傳統與地域特色的碰撞中,感受著文化的魅力。
她駐足在遊樂場邊緣,目光被那高速運轉的過山車深深吸引。隨著過山車緩緩啟動,慢慢攀升至最高點,車上的人們先是緊張地屏住呼吸,緊接著,在過山車俯衝而下的瞬間,爆發出震耳欲聾的尖叫。那風馳電掣般的速度,讓人心跳加速,九月仿佛也能感受到他們腎上腺素飆升的刺激。她想起第一次獨自坐過山車時,也是這般既害怕又興奮。而如今,在這異鄉的遊樂場,她獨自感受著這份刺激與心跳。
不遠處,旋轉木馬的彩燈次第亮起,暖黃與絳紫的光暈交織,將整個區域渲染得如夢似幻。歡快的圓舞曲從音箱裡流淌而出,木質齒輪轉動的吱呀聲與之應和,托起十二匹形態各異的木馬。雪白的獨角獸揚蹄欲奔,鬃毛處綴著亮片,在光影裡一閃一閃;粉紫色的小馬戴著綴滿鈴鐺的韁繩,隨著旋轉發出清脆聲響;還有雕著祥雲紋的棗紅馬,鞍座上裝飾的人造寶石折射出細碎光芒。
孩子們跨上木馬時,眼中閃爍著星辰般的光芒。穿蓬蓬紗裙的小女孩攥著雕花扶手,發梢隨著轉動揚起;紮棒球帽的男孩假裝自己是騎士,嘴裡模仿著馬蹄聲"噠噠"作響。他們的父母們舉著相機或手機,時而踮腳尋找最佳角度,時而輕聲叮囑孩子坐穩,眼角眉梢都浸滿溫柔。一位阿媽將額頭抵在小孫女發頂,呢喃著聽不懂的藏語,褶皺裡盛滿笑意;戴眼鏡的年輕父親追著旋轉的木馬小跑,隻為拍到女兒開懷大笑的模樣。
九月倚著鐵藝圍欄,目光追隨著翩躚的木馬。晚風拂過她耳畔,帶著爆米花的甜香與青草氣息。旋轉木馬轉出的光圈裡,那些純粹的快樂像漣漪般擴散開來。幸福從不需要盛大的儀式——或許就是此刻孩子眼中的星光,父母注視時眼底的柔光,還有這流轉在平凡日常裡的溫暖碎片,便能拚湊出最珍貴的人間煙火。
離開遊樂場,九月漫步來到湖邊。湖水宛如一麵巨大的鏡子,倒映著藍天白雲和周圍的綠樹繁花,遠處還能隱約看到雪山的輪廓。湖麵上,一艘艘小船緩緩劃過,船槳在水麵上劃出一道道優美的弧線。遊客們悠閒地坐在船上,或輕聲交談,分享著彼此的趣事;或靜靜欣賞著周圍的美景,沉浸在這寧靜的氛圍中。
九月找了個長椅坐下,感受著微風輕拂湖麵,帶來絲絲清涼。陽光灑在湖麵上,波光粼粼,閃爍著點點金光,仿佛給湖水披上了一件華麗的金色外衣,美得令人陶醉。
不遠處,幾個小孩子正蹲在湖邊喂魚。他們手中拿著魚食,興奮地將魚食撒向湖麵。刹那間,一群群魚兒從四麵八方爭先恐後地遊過來,它們擠在一起,爭搶著美味的食物,濺起一片片晶瑩的水花。孩子們被魚兒們可愛又急切的模樣逗得哈哈大笑,清脆的笑聲在湖邊回蕩。九月靜靜地看著這充滿童趣的一幕,思緒仿佛也被帶回了自己的童年時光,那時的快樂是如此簡單純粹,就像眼前這些孩子一樣,一個小小的舉動就能帶來無儘的歡樂。
從湖邊離開後,九月的腳步不知不覺地邁向了溜冰場。還未走近,便能聽到溜冰場裡傳來動感的音樂和人們歡快的呼喊聲。她走到溜冰場邊緣,透過玻璃圍欄,看到場內人們穿著溜冰鞋,在溜冰場上自由地滑行。
那些技術嫻熟的人,身姿輕盈,動作優美,如同一道道靈動的閃電,在冰麵上穿梭自如;他們時而快速旋轉,裙擺在空中飛揚;時而優雅地滑行,展現出高超的技巧。而那些初學者,則顯得小心翼翼,他們緊緊抓住扶手,一步一步地挪動著,每邁出一步都充滿了緊張與期待。儘管動作略顯笨拙,但他們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不斷嘗試,努力克服困難。
九月站在旁邊,看著他們儘情地玩耍,心中充滿了羨慕。她想象著自己如果也能在裡麵自由滑行,那該是多麼美妙的感覺。她很久不溜冰了,但看著彆人在冰麵上飛舞,也覺得十分開心,仿佛自己也融入了這份歡樂之中。
臨近中午,九月被公園門口小吃攤蒸騰的熱氣吸引。鐵鍋在煤爐上咕嘟作響,攤主是位係著靛藍圍裙的大嬸,正用擀麵杖將麵團扯成寬窄不一的麵片,甩進翻滾的牛肉湯裡。"姑娘,來碗麵片?"帶著方言尾音的詢問剛落,九月已在小馬紮上坐下。
不多時,粗瓷碗裡盛滿了油亮的麵片。湯汁泛著誘人的琥珀色,燉得軟爛的牛肉塊、金黃的土豆丁與晶瑩的粉條在碗中若隱若現,翠綠的蔥花和香菜碎漂浮其上,牛骨熬製的香氣混著胡椒的辛香撲麵而來。她用木勺舀起冒著熱氣的麵片送入口中,筋道的麵質裹著醇厚湯汁,在齒間碰撞出令人滿足的口感,驅走了秋日的涼意。
吃完最後一口,九月愜意地拍了拍微微鼓起的肚子。碗底殘留的湯汁還在散發餘溫,她望著遠處西山朦朧的輪廓,將紙巾仔細折好放進口袋。這碗充滿煙火氣的麵片,不僅填飽了肚子,更像是旅途中的能量補給站,讓她充滿期待地邁向接下來的登高之旅。
站在公園門口,九月回望這座承載了無數歡聲笑語的人民公園,心中滿是不舍。這裡的每一處風景,每一個瞬間,都像是一幅美麗的畫卷,被她小心地收進記憶的行囊。
而前方的西山,又會有怎樣的驚喜在等待著她呢?帶著這份期待,九月邁開腳步,向著未知的旅程出發,她知道,這個在青市度過的第二個重陽節,注定會成為她生命中一段難忘的回憶,在傳統節日的氛圍與地域文化的交融中,她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秋日浪漫與心靈慰藉。
喜歡我們都是九零後請大家收藏:()我們都是九零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