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先來說說甲午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是指十九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
【按中國乾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
“倭奴竟敢再次入侵中華?”
“應該請求陛下,出海剿滅倭寇!”
戚繼光看到這裡非常生氣,這小日子也太陰險狡詐了!
【甲午戰爭期間,慈禧主和傾向明顯,導致清軍備戰不足。戰敗後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賠款2億兩白銀。】
“割地,賠款,清朝太軟弱了!”
明成祖朱棣大馬金刀地坐在龍椅上,很是生氣地說道。
【甲午戰爭失敗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因慈禧挪用海軍3000萬兩白銀的軍費修頤和園,導致北洋水師裝備老化,無錢購買新船。】
【其次,官僚貪腐盛行,在炮彈填充沙土,艦船維護敷衍。】
【李鴻章的避戰保船策略,導致清朝放棄製海權,陷入被動防禦。陸海軍缺乏協同,將領畏戰,如葉誌超謊報軍情。】
【清朝海軍技術代差與後勤劣勢,日本艦船航速快,速射炮占比高,日艦速射炮232門,清軍27門。清軍通訊依賴旗語,日軍已裝備無線電。】
【清廷寄希望於列強調停,未爭取到國際支持。而日本通過修訂不平等條約,獲得英國默許。】
“我大清竟也成了積弱之國……”
康熙愣住了,後世的大清,和靖康之難的北宋有什麼區彆?
【甲午之戰以清朝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為結局告終。】
【北洋水師將領鄧世昌,在甲午戰爭黃海海戰中率艦英勇抗敵,最終殉國,與艦同沉,被後世譽為民族英雄。】
【其壯烈事跡成為中國近代反侵略鬥爭的精神象征。】
天幕下的鄧世昌默默聽完,最後露出一個笑容:“大丈夫何懼生死!”
“這鄧世昌真乃忠臣良將!”
秦始皇嬴政感歎地說道,很是惋惜。
“可惜未遇明主!”
漢武帝劉徹也開口說道,他也為鄧世昌的壯舉而感動。
【清朝戰敗後,和日本簽署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及澎湖列島給日本。
【賠償軍費2億兩白銀,相當於日本4年財政收。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允許日本在華設廠。】
“2億兩白銀啊!這麼多白花花的銀子,居然都送給了外國人!”
秦始皇大怒,朕那麼缺錢,怎麼沒人給朕?!
這清朝真是丟人!
【這直接導致中國半殖民地化加深,列強掀起瓜分狂潮,比如德國占膠州灣、俄國租旅順。】
“我華夏竟然淪落至此,倭奴罪不可恕!”
唐太宗李世民龍顏大怒,心中決定先把倭國滅了再說高句麗的事情。
【這還沒完,在戊戌變法上,慈禧最初默許光緒變法,後因觸及滿清貴族利益及自身權力,發動政變囚禁光緒,處決戊戌六君子,扼殺了維新運動。】
【此外,慈禧利用義和團扶清滅洋,向多國宣戰,釀成庚子國難。】
【戰後被迫簽訂《辛醜條約》,清朝徹底淪為列強傀儡。】
“完了,朕的大清真完了!”
康熙麵如死灰,心驚膽顫地看著天幕。
【亡清者,葉赫那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