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我們盤點曆史十大文臣第九位,這位不得了,被稱為明朝第一權臣,常務副皇帝!】
“什麼!咱大明出了一位權臣?!”
明太祖朱元璋又驚又喜,驚的是大明居然出現權臣了,喜的是連續兩位明朝文臣上榜,在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麵前漲了麵子。
【他就是三朝元老,內閣首輔張居正!】
“首輔?這是什麼?!咱不是廢除了丞相製度麼?又來了一個首輔?”
朱元璋傻眼了,這是哪個兒孫乾的好事!
“張居正?不是徐階的學生嗎?”
內閣首輔嚴嵩挑起眉毛,意外地說道。
【張居正,字叔大,號太嶽,湖廣江陵人,明朝中後期最具影響力的政治家、改革家,主導了著名的“萬曆新政”。】
【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從天才少年到權傾朝野的首輔,再到死後慘遭清算,最終成為爭議與讚譽並存的曆史人物。】
“毀譽參半,我竟落得如此評價?”
內閣首輔張居正目光深邃,凝視著天幕,心中自語道。
【張居正自幼聰穎,十二歲中秀才,十六歲中舉人,二十三歲考中進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師從徐階,奠定了深厚的政治根基。】
【嘉靖年間,張居正不滿嚴嵩專權,一度稱病歸鄉,潛心讀書。】
【後重返朝廷,曆任國子監司業、裕王朱載坖的侍講,逐漸接近權力核心。】
“果然是張居正那小子!他居然能上榜?豈有此理!”
嚴嵩吹胡子瞪眼睛,這小子明擺著和自己不對付啊!
要不要先把他乾掉?
【1567年,隆慶帝即位後,張居正受徐階提拔入內閣,與高拱共事。因才乾出眾,成為朝廷重臣。】
【1572年,年僅十歲的萬曆皇帝,明神宗朱翊鈞登基,張居正聯合宦官馮保、萬曆生母李太後,扳倒首輔高拱,成為內閣首輔。】
【此後十年,張居正以“攝政”姿態獨掌朝綱,萬曆皇帝稱其為“元輔張先生”。】
“這張居正豈不是又一個霍光?”
明成祖朱棣皺眉,他現在懷疑這個內閣製度到底對不對,該不該繼續實施。
【張居正以富國強兵為目標,推行了一係列改革措施,史稱“張居正改革”或“萬曆新政”。】
【張居正整頓官僚體係,建立嚴格的官員考核製度,要求各級官員定期彙報工作進度,對失職者嚴厲懲處,提高行政效率。】
【他還實施一條鞭法,合並賦稅和徭役,簡化稅製,將部分實物稅改為貨幣稅,減輕農民負擔,促進商品經濟發展。】
【這一改革成為明清賦稅製度的重要轉折點。】
“嗯,天幕說的沒錯。一條鞭法影響深遠,我大清也不可避免。”
康熙聽著天幕的話,點了點頭說道。
【張居正清查全國土地,打擊豪強地主隱瞞田產的行為,增加國家財政收入。】
【至萬曆八年,全國耕地麵積比改革前增加約300萬頃。】
“嘶!我大明後世竟然還有如此多的地主!”
明太祖朱元璋倒吸一口涼氣,震驚地說道。
地主土豪這種東西真的殺不完啊!
【張居正重用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整頓北方邊防,穩定了明朝與蒙古的關係;同時平定西南土司叛亂,鞏固邊疆。】
【他還任用潘季馴治理黃河、淮河水患,恢複運河漕運,保障南北經濟命脈。】
“這不對吧!這張居正怎麼聽著像皇帝似的?”
秦始皇嬴政傻眼,這明朝皇帝呢?怎麼是張居正重用名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