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我們盤點曆史十大文臣第六位!】
【巧了,這位文臣是魏征的同事,也是大唐貞觀盛世的締造者之一。】
天幕下,趙國公府
“來了來了!”
“趙國公要上榜了!”
“在下提前恭喜趙國公名垂青史!”
幾位關隴世家的代表人物先後開口,對長孫無忌阿諛奉承。
長孫無忌聽著幾人的話,麵上露出了笑容,整理好衣冠,隻等著天幕公布答案。
【他就是貞觀第一功臣,房玄齡!】
天幕話音落下,長孫無忌的笑容僵在臉上,一時間,整個趙國公府落針可聞。
“豈有此理!天幕亂排!”
“就是!房玄齡憑什麼上榜?!”
“沒有趙國公兄妹的幫助,當今陛下可能登臨大位嗎?”
“這貞觀第一功臣,理應是趙國公才對!”
眼看著長孫無忌的笑容消失,臉色鐵青,眾人再次開口,對著天幕叫嚷道。
“依我看,趙國公恐怕是排在了第五名!”
“沒錯,王兄說得對!天幕可能是還沒盤點到趙國公!”
“就是,還請趙國公等待片刻,必會上榜!”
長孫無忌聽著這群人嘰嘰喳喳,心中頓時煩躁起來,對眾人嗬斥道:“都安靜點!你們身為各家族的話事人,怎麼連這點氣都沉不住!”
等到現場安靜下來後,長孫無忌微眯著眼睛,心中暗暗歎氣。
這天幕怕不是對他有意見!
【房玄齡,名喬,字玄齡,齊州臨淄人,唐朝初年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是“貞觀之治”的核心締造者之一,被唐太宗李世民譽為“貞觀第一功臣”。】
【房玄齡不僅是名相,也是頂尖的謀士,一路陪伴唐太宗為其出謀劃策,定鼎乾坤。】
【至於博主為什麼沒把他排在謀士篇,是因為他的治國才能極其出眾,足以在文臣排名中名列前茅!】
“爹!你上榜了!”
房遺愛大呼小叫地跑過來,對著老神在在的房玄齡說道。
“你看看你,都成親兩年了,還是沒有半點大人樣!”
“一天到晚地跟在荊王屁股後麵,和柴家小子那幫人整天廝混!成何體統!”
房玄齡皺起眉頭,對自己這個次子房遺愛是恨鐵不成鋼。
此子整天舞刀弄棒,不是去喝花酒就是在長安城裡惹是生非打架鬥毆。
看著不像是自己親生的,倒像是程咬金那個夯貨生的一樣。
【房玄齡出身北齊官宦世家,祖父房熊為北齊太守,父房彥謙為隋朝司隸刺史,以清正聞名。】
【房玄齡自幼聰慧,博覽經史,工於書法,善謀略。】
【隋煬帝大業年間,房玄齡任隰城縣尉,目睹隋末亂世,暗中結交豪傑,預判天下將變。】
【隋末大亂時,房玄齡於渭北投奔李世民,被委任為秦王府記室參軍,相當於首席謀士?】
【他主動為李世民網羅人才,舉薦杜如晦、魏征、李靖等能臣,奠定李世民集團的人才基礎。】
“果然是房玄齡!”
唐太宗李世民露出笑容,對比一下魏征,他覺得房玄齡能讓他舒心一萬倍!
【在太子李建成與李世民爭權的關鍵時期,房玄齡與長孫無忌、杜如晦力勸李世民先發製人,並參與謀劃“玄武門之變”,助李世民登基為帝。】
【李世民即位後,房玄齡任中書令,後遷尚書左仆射,總領政務長達二十餘年。】
“房玄齡排在我前麵了,這才對嘛!”
魏征長舒一口氣,這下心裡安穩了。
他之前還擔心自己上榜後,長孫無忌等人會想方設法扳倒他。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現在好了,有房玄齡作為戰友,長孫無忌那老狐狸也沒轍了。
【房玄齡擔任宰相期間,主持修訂《貞觀律》,完善三省六部製、科舉製,奠定唐代政治框架。】
【他還推行均田製、輕徭薄賦,促進戰後經濟恢複。】
【房玄齡監修《晉書》,主持編撰《高祖實錄》《太宗實錄》,保存曆史經驗。】
【其言論與治國思想被整理入《貞觀政要》,成為後世帝王教科書。】
“又一位治世之能臣,這唐朝人才也太多了!”
秦始皇嬴政羨慕不已,憑啥我大秦都是李斯趙高這種人!
雖說李斯功勞也不小,但是沙丘之變可是扣大分的!
沒看他現在還在張良手下跑腿呢!
【房玄齡與杜如晦並稱“房杜”,二人分工明確,房玄齡善謀劃,杜如晦善決斷,被譽為“唐代蕭何”。】
【可惜杜如晦過世太早,對貞觀朝的貢獻不足,否則他必會上榜!】
“哈哈哈,看見了沒有!”
漢高祖劉邦樂不可支,對著身邊的蕭何說道:“天幕在變相誇讚你呢!”
“蕭何能夠青史留名,全依仗沛公!”
蕭何心中喜悅,但是還是做出一副謙虛謹慎模樣。
誰知道劉邦會不會認為他居功自傲,再來一個謀反罪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房玄齡晚年多次請求辭官,但李世民始終挽留。】
【643年,房玄齡因年老多病卸任,但仍參與重大國事。】
【648,房玄齡年病重時,上書勸諫李世民停止遠征高句麗,以休養生息,儘顯憂國之心。】
【不久後,房玄齡病逝,唐太宗追贈其太尉,諡號“文昭”,配享太宗廟廷。】